当前," 跟着演出去旅行 " 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热衷的消费方式。顺应这一趋势,全国多地都在抢抓机遇,用演艺市场带动城市消费市场。贵州亦不例外。今年 7 月,贵州发布了《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作为贵州省会的贵阳,更是乘此东风,演艺市场呈现繁荣向好态势。就在近两周,贵阳就相继举办的 Z 纪元音乐节、十个勤天演唱会等系列演艺活动,吸引近 30 万省内外游客奔赴而来。
贵阳演艺经济何以繁花似锦?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出了 " 关于推动贵阳市打造‘西南重要演艺市场’ " 的提案。这正是看到了演艺经济巨大溢出效应后的深入思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可达 1 ∶ 4.8,即 1 块钱门票带动周边消费 4.8 元。贵阳在演艺经济方面也是初尝 " 甜头 "。有数据显示,2024 年,贵阳贵安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 1.7 亿元,吸引观众 25 万人次,直接拉动相关消费约 7.82 亿元;今年 8 月份在观山湖区民族大联欢广场举办的 Z 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直接撬动文旅消费近 6 亿元。
▲贵阳路边音乐会在筑城广场上演。
贵阳的市民是爱 " 热闹 " 的。贵阳这座城市更是被誉为 " 爱乐之城 "。截至今年 8 月,由市民群众自发举行的路边音乐会已举办 450 余场,现场观众达 300 余万人次,共有 7 万余名市民游客登上过路边音乐会的舞台。可以说,在贵阳,文化盛宴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流动在街巷的日常,更是成为市民群众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近年来,贵阳贵安把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擦亮 " 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群众文化、历史文化 " 品牌。演艺经济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繁荣贵阳演艺市场,是贵阳建设 " 文化之城 " 的应有之义,也是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气质的重要方式。
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开拓 " 演艺市场 "。客观来讲,贵阳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举办的演唱会(音乐节)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群众基础和产业基础。
比如,有良好的文艺氛围。目前,贵阳市拥有文艺表演团体 50 个,演出经营机构 86 个。既有贵阳交响乐团这样蜚声国内外的 " 老字号 ",16 个音乐季、千余场音乐会的足迹遍布海内外;也有贵州雅晨天艺、大咖文化、众信艺星等本土新锐力量,操盘着华晨宇、凤凰传奇的万人狂欢,打造着 Z 纪元、蓝莓音乐节的青春风暴;PlayHouse、梦田 LiveHouse 等潮牌更是落地生根,观山湖七米路、云岩太平路等街区已初步形成聚集效应,成为城市重要的夜经济街区,共同编织出一幅多元、立体的演艺生态画卷。
▲贵阳交响乐团演出现场。
比如,有庞大的客源市场。仅 2024 年,来贵阳旅游的全年游客有 1.67 亿人次,过夜游客有 3430 万,贵阳龙洞堡机场单日吞吐峰值可达到 8.24 万人次。城市人气吸引了蔡依林、许嵩、凤凰传奇、刘若英等众多明星来贵阳 " 打卡 "。今年夏天,仅在 8 月,贵阳就有 9 场大型演出,可望吸引近 30 万游客奔赴贵阳。"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 的文旅新潮,在贵阳早已不是零星火花,而呈燎原之势。就在 8 月 9 日这一天,有 23 场文娱演出在贵阳各处同时上演——从大型音乐节的万人合唱、明星演唱会的烟火璀璨,到专业剧院的话剧越剧、街头巷尾的自发哼唱,生动诠释了贵阳演艺市场的蓬勃热度与人气。刚刚落幕的 Z 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单场就有近 14 万观众的狂欢,其中七成远道而来,汇成了人声鼎沸的海洋。
▲在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
比如,有积极的进取思路。贵阳在演艺市场的大舞台上,并非静待花开,而是主动出击,用实实在在的 " 作为 " 点亮星光,让数据成为最耀眼的聚光灯。今年 6 月,贵阳市专门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制定印发《文化贵阳贵安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25 — 2026 年)》,提出了 " 深入开展‘跟着赛事来旅游’‘跟着音乐来旅游’等活动,发展‘票根经济’,推出一批‘观演 + 旅游’‘观赛 + 旅游’精品路线 " 的工作思路。同时,还组建了贵阳市演艺行业协会,对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进行提升改造,提升硬件设施和演出环境,唱响路边音乐会、演唱会(音乐节)、交响乐团三张名片,擦亮 " 爱乐之城 " 文化品牌。
想要点燃演艺经济这把火,既要有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韧劲,又要有立足当下、只争朝夕的具体举措。这方面,贵阳在行动。
比如,在政策创新上,认真落实《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演艺市场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配套贵阳市文艺奖励、甲秀文艺奖、专项资金管理三大细则,形成覆盖创作、演出、传播的全链条支持体系。《贵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对长篇电视连续剧、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给予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资助;对歌曲、广播剧、文学作品、舞蹈作品等列入全国性文艺奖项范畴的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给予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资助。
比如,在设施配套上,依托奥体中心、观山湖公园等场馆资源,重点发展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推动打造特色演艺产业集群。奥体中心一期改造紧锣密鼓,方舟戏台复建呼之欲出,盘活存量、拓展增量双管齐下,成功打造青云路、曹状元街、太平路、新印 1950 等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烟火季、赏花季、避暑季、温泉季等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多彩贵州风》十余年常演常新," 红飘带 "、《阳明悟道》等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贵阳山地舞蹈周在专业领域独树特色。
▲《阳明悟道》演出现场。
比如,在产业升级上,组建了贵阳市文化产业集团,建立一个覆盖票务、宣传、安保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如雅晨天艺、大咖文化等具备国际接轨能力的本土企业,打造一个集创作、排练、交易于一体的贵阳演艺产业园。同时推出 " 贵阳礼物 " 文创工程,开发音乐主题明信片、纪念品等衍生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增强城市文化辨识度。加强区域联动,与成都、重庆等 " 音乐之城 " 建立战略协作,策划跨城音乐活动。
比如,在文化传播上,实施 " 演艺 +" 战略,推动艺术进商圈、进酒店,开发沉浸式演艺项目和 " 修心之旅 " 主题线路,促进演艺空间与商业、旅游深度嫁接。推动构建 " 观演 + 旅游 " 全媒体矩阵,联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打造热点话题,借助艺人影响力开展城市文旅推介,实现 " 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 " 的传播效应,扩大 " 看完音乐节再多玩一天,多吃一顿,多住一晚 " 的乘数效应。
数据在说话,舞台在发光,人潮在汇聚。演艺经济繁花似锦,贵阳 " 有戏 "!
来源 贵州宣传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