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4 年 6 月考古发掘项目启动以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的鸡冠山东北抗日联军密营遗址迎来首次系统性考古发掘。记者从 8 月 20 日在木兰举行的考古发现公布仪式上了解到,此次发掘面积达 1000 平方米,共布设 7 个探方,发现遗物 3724 件,为深入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黑龙江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航拍。(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供图)
鸡冠山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其东北抗联密营遗址于 2015 年被发现。该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达 11 平方公里,共包含 10 个区域、337 处遗迹点,战壕、交通壕 1610 延长米。遗址功能分区明确,涵盖林下军垦密营、储藏窖密营、军事工事密营、驻军密营及后方基地密营等,是一处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的东北抗联革命文物遗址。
黑龙江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航拍。(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供图)
木兰县委书记徐向峰介绍,抗日英雄赵尚志曾在木兰县战斗过,遗址内还留存着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战迹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见证人王子阳墓地等历史遗存。
黑龙江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发现的弹壳。(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供图)
簸箕掌遗址是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中的重要区域。木兰县簸箕掌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伟介绍,此次考古发掘主要针对簸箕掌遗址,通过对其形态布局的分析并结合出土遗物,可初步判定其属于东北抗联文化遗存。经过发掘清理的七座房屋均为半地穴式木刻楞结构,既有弹壳、弹头、弹夹等作战防御类遗物,也有斧头、镰刀等生产工具,瓷碟、陶盆、罐头盒等生活容器,实物复原了抗联部队当时的战斗、生活与生产场景,基本弄清了遗址内房屋的建造形制和布局,明确了壕沟的功能性质。
黑龙江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发现的瓷碟。(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供图)
哈尔滨市委副秘书长高会民说,以此次考古发现为契机,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将该遗址努力打造集遗址保护、历史展示、主题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东北抗联历史专家刘强敏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是黑龙江省首次开展革命文物考古工作,对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推动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研究与利用具有特殊意义。(记者杨思琪、张启明)
来源: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