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等主流 App 仍有较多 Bug
作者/ IT 时报 沈毅斌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从去年 10 月 22 日鸿蒙 5.0 版本正式发布,距今已有近 10 个月。8 月 16 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参加访谈时首次披露,鸿蒙 5.0 操作系统设备数突破 1000 万台大关,标志着鸿蒙生态已经渡过最危险的 " 生死线 "。
随着安装用户的激增,纯血鸿蒙与第三方软件之间的适配性问题也被用 " 放大镜 " 审视。
8 月 14 日,华为 Mate 60 Pro 用户黄潇(化名)收到了鸿蒙 5.1.0 版本升级的消息,一直纠结要不要升级到纯血鸿蒙(5.0 之后版本)的他,最终点下了确认升级按钮,从原先 4.3 版本升级到 5.1.0 版本。
" 操作丝滑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但在使用一些第三方软件时,部分功能缺失,部分安卓数据也没法使用,尤其是使用最频繁的微信有诸多 Bug,我想退回原先的 4.3 版本。" 使用一周后,黄潇说出了真实感受。
华为也在设置中默默开放了系统回退服务。华为客服告诉《IT 时报》记者,鸿蒙 4.3 及以下系统的设备在升级为鸿蒙 5.1 版本后,不支持回退至 5.0 版本,但支持回退至 4.2/4.3 版本。
没有应用生态支撑的操作系统,将很难走得长远,纯血鸿蒙的生态建设,才刚刚踏入 " 深水区 "。
诸多 App 仍有部分功能缺失
" 鸿蒙已经进入最好的发展状态。"6 月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用多组数据证明鸿蒙生态正在加速建设: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数量超 3 万个;生态注册的开发者数量超 800 万;搭载鸿蒙 5 版本的终端产品有 40 多款。
然而,如果向操作系统赛道上的 " 大小王 " 安卓与 iOS 看齐,这位 " 后起之秀 " 的应用生态还有较大差距。
8 月 19 日,《IT 时报》记者走访多家华为线下门店,体验了最新升级的鸿蒙 5.1.0 版本。其中,微信的使用影响较为明显。鸿蒙版的微信版本为 1.0.9,而安卓、iOS 系统的微信版本为 8.0.62。较大的版本差异使微信缺失了许多基础功能:如无法共享实时位置、不能识别图片中的文字、无法自定义铃声、视频号无进度条和倍速播放、部分文件格式无法打开等。有网友总结,目前鸿蒙版微信有近 30 项功能缺失或无法正常使用。
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问题,将习惯了成熟系统便捷性的用户拦在门外,直接影响了用户对新系统的接受度。
新浪黑猫投诉上,出厂便搭载鸿蒙最新 5.1 版本的机型 Pura80 系列与 nova14 系列,成为消费者主要投诉对象,系统不完善、数据无法迁移等问题,是投诉的主要焦点。
" 前来咨询系统操作的用户不在少数,我们在销售前会提前告知消费者,鸿蒙系统与安卓、iOS 系统中的应用功能可能会存在差异,具体功能以鸿蒙版为准。" 华为线下门店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售后可提供版本回退服务,用户也能通过设置进入 " 开发者选项 ",进行系统回退。不过,回退操作会清除所有用户数据,需通过 U 盘、云空间等方式做好备份。
回退混血版
无奈的 " 曲线救国 "
华为允许用户回退至 " 混血 " 的 4.2/4.3 版本,是一种 " 缓兵之计 ",倘若强行让用户升级,激进的做法极可能让用户的购买意愿转向其他品牌,而允许回退搭建起一条生态过渡的 " 缓冲带 "。
目前,升级了鸿蒙 5.0 及以上版本的用户都会发现,手机上多了一个名为 " 卓易通 " 的 App,它类似应用市场,各类 App 罗列其中,可以进行一键安装、更新。不同的是,部分 App 下方简介会写明 " 由‘卓易通’提供服务 " 的字样。
对此,华为工作人员向《IT 时报》记者解释,卓易通类似在鸿蒙系统的架构内运行安卓应用,由于微信已上线鸿蒙版,架构内的应用则无法调用架构外的鸿蒙版微信。
这样虽保证了鸿蒙系统的独立性,却也在用户与软件使用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
工具链仍 " 水土不服 "
" 卓易通 " 的出现与系统回退通道的开放,都是鸿蒙生态在当下阶段做出的现实选择,但这终究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想要顺利打造出一款完美适配的应用,非华为一己之力所能做到,软件开发者是核心参与者。
"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了解,由于鸿蒙系统的特殊架构,过去十几年积累下来的微信功能无法直接迁移,必须从零重写。" 鹅厂黑板报公众号上,鸿蒙微信开发者坦言道。
另一位鸿蒙微信开发者王震(化名)进一步解释,微信适配鸿蒙的工作量非常大,不管是 UI ( 用户界面)层的实现接口,还是开发语言、底层表现,鸿蒙的架构与安卓、iOS 完全不同。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微信客户端代码都要重新写,更早期的成熟代码甚至还需要重新看一遍细节,才能确定功能如何适配。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金山办公架构师覃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WPS 鸿蒙化用了 8 个月,期间完成了 4000 万行代码的应用开发。
工作量只是其中的挑战之一,工具链 " 水土不服 " 同样 " 困住 " 开发人员。覃欢表示,WPS 的开发人员绝大多数都使用市场上成熟的工具链体系,当转向鸿蒙系统开发时,跨语言调试、自定义变量观察、多线程问题分析、内存泄漏、第三方库的调用等流程,登录成为挡在开发人员面前的重重关卡。为此,WPS 团队在开发初期,针对鸿蒙专用开发调测工具 DevEco,提出多达 25 条需求。
人力紧张的现状,让适配难度更加艰巨。
王震透露,大部分微信开发人员被分散到小程序、小游戏、视频号、支付等模块,而主系统的人员负责对 Mac、Win、安卓、iOS 等系统开发。" 想做好微信鸿蒙版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扩招鸿蒙开发人员,二是将其他模块的人员集中做鸿蒙 "。
微信各项功能与鸿蒙系统的适配并非一蹴而就,开发团队内部会有优先级的考量。如基础的聊天、支付、朋友圈等是首个版本就适配的基础功能,而用户反馈声量、刚需程度、沉默用户(如长辈、老人等)、弱势群体(如视障人群)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关键部分。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此刻的难题是操作系统 " 三分天下 " 时代来临前的必要 " 阵痛 "。
当鸿蒙原生应用覆盖绝大多数高频场景,当跨系统的数据迁移与账号互通不再成为障碍,或许才是国产操作系统真正站稳脚跟的时刻。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华为 微信 IT 时报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