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 A 延续了上涨趋势,日内最高价逼近 3800 点,成交量连续多日冲上 2 万亿。
最近一个多月大 A 的连续上涨,似乎重新唤醒了菜场大妈的炒股基因。
热搜上的股市热搜也开始逐渐增加,讨论越来越多。
大 A 的热度,甚至都吸引了韩国人入场。
数据显示:
韩国人对中国股票的持仓量,从 2024 年末的 190.83 亿元人民币上涨至 244.75 亿元,增长近三成。
这样的市场热度,不禁让很多人想起 10 年前 2015 年那一波牛市行情。
2015 年的牛市,是东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波牛市,但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牛转熊。
股市从 3200 点涨到最高 5178 点,随后半年内迅速跌回到了 2638 点,最大跌幅达到 49%。
总市值蒸发25.5 万亿元,缩水幅度达36%。
30% 的个股跌幅超过一半,超 95% 的投资者在那一轮牛市转熊市的行情中亏损,不少人甚至是输光身家。
而这一轮牛市,起点和 10 年前差不多,都是 3200 点。
这不禁会让很多人本能地产生一个疑问:
这一轮大 A 的强势行情,会不会复制 2015 年那一波行情的轨迹,先来个牛市,然后迅速大跌回到原点?
毕竟十年前的教训,实在太过惨烈。
今天的文章,我就给大家做一个比较深度的分析。
大家如果能把文章看完,你肯定就会有答案了。
我们首先要知道,10 年前那一波牛市的来源是什么?
2015 年那一波牛市,是很典型的 " 水牛 "。
所谓 " 水牛 ",意思就是股市上涨完全靠市场上的过剩流动性。
而 2015 年的时候,市场上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哪里?
主要靠的是两波资金。
第一波资金是外资。
没错,可能让很多人意外,当年外资其实是牛市行情的主力之一。
因为在 2014 年之后,东大逐步放开了北向沪股通,单方面放开了资金管制,允许大量外资入场,资本开放程度比现在要高。
所以,当年外资实际净流入 A 股(含 QFII、沪股通等)大概能达到约3.1 万亿元人民币。
大量国外的投机资金,在那个阶段先后入场大 A,
第二波资金是几乎不受监管的杠杆资金。
大量的杠杆资金,是以场外配资的方式进入市场,场外配资规模一度达到 2 万亿。
场外配置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当年主要是通过各种灰色地带渠道,比如 P2P 以及民间借贷,完成集资,然后交给机构比如当年各种形式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它们把钱扔进市场里面追牛市。
所以,从推动牛市的资金来源上看,2015 年那一波行情,是靠外资以及市场上的场外配资加杆杆实现的。
而今年这一波牛市,很明显,也是靠流动性拉起来的,和 2015 年一样,都是脱离经济基本面的。
但资金来源上,确实会有不同。
这一波行情,我之前在文章中也说过,主要资金来源也是两个。
第一,国 J 队资金
第二,杠杆资金。
和 10 年前相比,助推市场向上的资金,除了杠杆资金依然是主导之外,外资的角色已经被国 J 队资金替代。
外资变成了国 J 队资金,相对来说肯定是更稳定了。
毕竟外资获利之后是一定会跑的,但是国 J 队资金是以托举市场为主要目标的,能留得住。
另外,即便杠杆资金依然是牛市的主导,但是借钱加杠杆的人已经变了。
十年前,借钱加杠杆买股的主要是散户,占了 80%;
而当下,机构才是加杠杆的主力,它们的杠杆持股占比超过 80%,基本上个人加杠杆持股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机构抗风险的能力比个人散户强太大,它们更能抗风险。
因此,从资金来源上看——
今年这一波行情的资金,相比 10 年前,稳定太多了。
资金流动性更稳,肯定对稳定牛市行情是有利的。
除此之外,今年和 10 年前还有一个不同就是:
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能力。
10 年前的牛市,之所以最后瞬间崩溃。
不是简单地因为涨得太多,或者是经济基本面和股价脱离的太严重,这些说法实在太肤浅了,
最后之所以崩掉,是因为两点:
第一,外资做多赚完钱了,马上离场做空大 A。
第二,监管不利,导致太多杠杆资金非法流入股市。
2015 年那一波行情的杠杆资金,是典型的无监管下的无序加杠杆。
场外配资 + 影子银行,导致大量民间借贷加杠杆入场,一下跌就会引发连锁效应。
很明显,十年前,东大对于金融风险的应对是有不足的。
而今年这一波,金融监管层面明显更加严格。
首先对外资,执行严格的入场准则,不再允许资金随意流动;
其次就是严格禁止场外配置和影子银行,对杠杆资金的准入要求也变多。
所以,即便现在和十年前一样两融数据大幅度拉升,但你会发现内核确实不一样。
因为像中金这样的国 J 队,基本都是领了任务加杠杆的。
而那些大力加杠杆的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 2015 年相比也不能同日而语。
现在东大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无形中给这一波牛市加了一层安全垫。
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今年这一轮牛市和十年前的牛市确实在起步阶段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但是深入一点点分析,你就会发现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认为,如果真要拿过往资本市场的历史去对标的话。
最近这一波行情,与其说像 2015 年那一波牛市行情,不如说更像 2021 年年初的行情。
2021 年年初是什么行情?
简而言之就是结构性牛市。
当时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
指数不断震荡向上,而机构在抱团,全部涌入白酒和新能源这两个板块,把这两个板块拉上历史新高。
所以当时的牛市是局部牛市,只有一部分板块的票子在涨而且是暴涨,另外一部分票子根本没动。
现在的行情,和 2021 年年初这一波就很像。
指数在不断上涨,但是个股并没有出现普遍上涨,只有一部分板块在拉升,比如最近的科技板块。
因此,你才能看到很多参与行情散户抱怨:
" 指数一直在涨,但是自己的账户却没有赚钱。"
因为在结构性牛市之下,短期内肯定只有一部分的票子会跟上大盘的涨幅,多数的票,都是跟不上大盘的。
那接下来,大 A 会不会结束这一波结构性牛市,迎来全面牛市呢?
我认为在慢牛的基调之下,可能性很小。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这一波牛市是国 J 队主导的。
国 J 队没那么多钱把所有的个股都拉个 5% 的涨幅,它只能拉最重要的几个指数。
你要让所有股都跟上,必须是要大量社会资金参与的。
但是如果大量资金短期内参与进来,资金快进,就必然会快出。
快进快出之下,很可能就会重蹈十年前的覆辙,导致一波股灾。
所以,只要国 J 队坚持慢牛,就一定会严格控盘,就不会刺激资金过快入场。
资金缓慢入场,就很难普涨,只能是局部的牛市,然后资金在不同板块之间轮动。
因此,对于多数散户来说,如果你想要抓住这一波行情:
要不就是坚定持有和大盘相关的指数;
要不就是抓住资金流动的规律,提前布局一些还没有轮动到的板块。
总而言之,我还是坚持之前提到的一个观点:
现在只是牛市的初步阶段,接下来肯定还有机会。
但你能否抓住这一波机会,取决于你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也取决于你能否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到现象背后入场的信号。
— END —
最近资本市场热度很高,因此我们出了一套直播课,专门针对当下的形势变化,给大家聊聊资本市场投资的机会,帮助大家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知。
具体接下来资本市场会出现哪些难得的暴击机会?哪些资产需要提前布局?如何理解一些市场现象。
这些在文章不适合展开的关键内容,都会放到直播课里面分析。
这一套资产配置直播课有三项权益:
1、横跨 3 个月、每周 1 节共 12 节的闭门直播课。
主要给大家解读全球最新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资产价格的具体影响,
帮你通过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看清楚当下有哪些入场机会,给到你细节的投资配置干货。
2、5 节资产配置的正课。
帮你明晰资产配置的大逻辑,主要是提高大家对资本市场、对财富投资的认知。
3、3 个月内每周 1 次的投研笔记。
帮你梳理市场最新的资本市场数据和关键信息。
整套直播课的价格是 39.9。
想抓住这一轮周期的财富机会,提前布局资产投资,一杯咖啡的钱,就能帮你提升对资本市场的认知。
课程后面可能会涨价,大家珍惜机会尽快入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