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讯网 08-22
AIGC时代,如何重建公关信任?慧科讯业发布《2025年 AI时代公关白皮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当前,AI 技术正以惊人速度重塑企业公关生态。随着近年来 AI 技术的井喷,从 AIGC 到 AI Agent,众多技术的发展也为公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推动行业的应用不断进步。美国调研机构 Muck Rack 2025 年报告的显示,目前 3/4 的公关专业人士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其中,93% 使用 AI 的公关专业人士表示加快了工作速度,78% 表示提高了工作质量。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工作中借助 AI 技术展开营销、公关等工作,实现降本增效。然而,高速发展的 AI 正在重塑媒介环境,从传播路径、生成内容到消费者习惯,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公关策略面对当下的传播环境与危机事件已不再百试百灵,公关行业从业者亟需探索 AI 新时代下的公关法则。

洞察到这一趋势,慧科讯业 Wisers 发布《2025 年 AI 时代公关白皮书》,在白皮书中对 2025 年 AI 相关代表性的公关事件进行回顾与总结,为企业理性应对 AI 相关事件提供参考。同时,揭示 AI 如何赋能危机公关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洞察、精准决策、高效修复,并提供可落地的策略框架,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危机处理的关键,转危机为契机。

生成内容、技术应用及公关传播:2025 年三大 AI 公关 " 雷区 "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埋下了新的危机隐患。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泛滥、难以辨识,到算法公平性在企业舆情把控上的重大改变,AI 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引发公众对平台推荐机制的广泛讨论。近年来,AI 相关危机事件频发,基于慧科讯业观察及盘点,随着算法的演变和技术的升级,企业在生成内容、技术应用及公关传播等方面都可能面临 AI 带来的挑战。

AI 生成内容真假难辨,明星视频成为 " 重灾区 "

随着 AI 技术发展,仅需几段公开视频即可生成以假乱真的内容,AI 合成明星换脸视频也成为侵权重灾区。不法分子利用 AI 换脸技术伪造名人或普通人的视频,用于诈骗、虚假宣传等违法活动。

近年来,使用 AI 技术明星换脸进行诈骗的事件频发。从 2020 年到 2024 年,冒用演员靳东形象 "AI 求婚 " 骗局频频发生,中老年群体成重灾区。犯罪团伙在短视频平台利用 AI 合成内容假冒 " 靳东 ",经由算法精准推荐给中老年女性,通过话术编织情感陷阱,再以各种理由诈骗钱财。2023 年 5 月至 7 月,上海静安警方奔赴多省市开展 " 假靳东 " 诈骗团伙收网行动,抓获王某等犯罪团伙成员 8 人。2024 年 2 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对 8 人一审判决,其中主犯被判有期徒刑三年。

在今年全国 " 两会 " 期间,包含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TCL 创始人李东生在内的多位代表或委员关注并呼吁 "AI 换脸拟声 " 治理,并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在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基础上发展 AI 能力,强化行业自律共治,明确平台、企业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AI 技术应用于灰黑产,行业乱象亟待遏制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已成为黑灰产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呈现隐蔽化、产业化等特征。例如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拨打恶意营销电话已经成为行业常见现象。首先是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日夜拨打营销电话,其二,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而成,让接听用户难辨真伪。

2025 年央视 3 · 15 晚会就曝光了 "AI 外呼骚扰电话 " 黑色产业链,揭开了电话背后的 "AI 营销机器人 + 个人信息窃取 + 虚拟运营商小号 " 的完整体系。针对 "3 · 15" 晚会曝光的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骚扰电话、虚商实名制要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监管部门立刻采取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连夜组织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通信管理局对涉嫌违法违规主体进行调查处置。

慧科讯业数据显示,这一事件在微博平台登上 7 个热搜,总讨论量超 2.6 万,获得阅读量超 1.2 亿。3 · 15 曝光围绕 " 骚扰电话 "、" 产业链 "、"AI 机器人 "、" 外呼业务 " 等热词展开报道,随后监管部门有所动作," 回应 "、" 连夜部署 "、" 查处 "、" 调查处置 " 等热词传播也较为突出。

此次 315 晚会曝光的 " 骚扰电话号码无需实名认证 " 问题再次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和技术手段的升级,才能真正解决骚扰电话这一顽疾,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和安宁生活。如何在促进技术创新与保护用户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是行业与监管机构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AI 应用传播不当," 抢饭碗 "、营销夸大等引发舆论危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内部应用的接受程度慢慢增强,在企业对外传播 AI 应用的过程中,不正确的信息或不适当的方式可能反而产生负面,引发企业的舆论危机。

对人工智能企业而言,炒作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宣传确实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获得市场关注,打响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公众对技术过高的期望也带来了更大的失望风险,一旦产品无法满足这些期望,信任危机就会爆发。

目前,大多数企业应用 AI 时采取 " 人机协同 " 的工作模式,即 AI 辅助真人员工工作,在效率提升、扩展创意等方面优化现有工作。然而,对 AI" 抢饭碗 " 的焦虑情绪也在蔓延,部分企业应用 AI 以削减人工成本的新闻也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大量裁员的新闻引起企业舆论危机。

2 月 6 日,韩束母公司上海上美股份的一张内部聊天信息截图在网上传播,内容显示,上美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吕义雄对各部门下达裁员比例,要用 AI 替代人工,个别部门如客服淘汰率高达 95%。2 月 6 日晚间,针对上述大规模裁员的传言,吕义雄在其微信朋友圈发文澄清回应此事,表示并非裁员。相比一般舆情事件,"AI 替代人工 " 这类事件话题更为敏感,容易牵动网民神经。因此,在发酵早期需及时回应,才能把握住重建公众信任的关键时间窗口。

人工智能技术对舆情监测与公关行业的影响正全方位重塑行业格局,AI 技术成为了一把 " 双刃剑 ",其迅猛发展既为企业提升效率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品牌声誉管理带来了挑战。对企业来说,避免危机公关的最好做法就是提前预防,从平时做起,时刻铭记消费者为中心,防患于未然。

处理 AI 危机,从事件应对到信任构建

与一般公关事件相比,AI 相关危机的差异源于技术带来的独特属性和信任挑战,其复杂性远超传统危机,也为企业处理事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在应对 AI 相关的事件中,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并掌握特性。

技术黑箱性与透明度焦虑:AI 决策过程的不可解释性,加剧了公众对 " 算法偏见 " 的疑虑。危机发生时,企业仅道歉或否认往往不够,需要提供更高程度的算法透明度或解释。

内容真伪的颠覆性挑战:深度伪造(Deepfake)等技术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限,产生明星换脸诈骗等。公众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产生普遍焦虑,企业自证清白或辟谣的成本和难度剧增。

" 技术双刃剑 " 的伦理拷问: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其应用方式直接关联企业价值观。若将 AI 用于恶意营销、大规模替代员工等行为,引发社会焦虑或过度营销透支期待,对品牌声誉造成深层次伤害。

速度与规模的空前压力:AI 生成和传播内容的速度,以及社媒算法的放大效应,使得负面舆情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 " 海啸 "。留给企业的响应窗口期被极度压缩。

" 人机关系 " 的公众情绪敏感点:对 AI" 取代人类工作 " 的广泛社会焦虑,使得任何涉及 AI 替代人力的决策都可能被解读为 " 冷酷裁员 ",极易触发情绪化危机。

相应地,AI 危机的公关应对也需升级,通过前期、中期、后期三步走,构建 AI 时代的信任驱动型危机治理框架。

前期监测预警,AI 驱动智能雷达。企业可借助先进的 AI 舆情监测工具如慧科讯业 WisersOne,利用 NLP、情感分析、图像 / 视频识别等技术,迅速识别捕捉涉及 "AI 替代 "、" 算法偏见 " 等敏感话题的早期苗头,及时响应。同时实现全渠道覆盖与语义深挖,覆盖全域媒体(尤其短视频、社交平台),不仅监测关键词,更理解上下文语义、情感烈度及传播路径,精准识别潜在危机信号。

事件敏捷响应,重在速度、真诚与透明度。在处理事件过程中,企业需要把握关键的黄金窗口期(0-6 小时),利用 AI 监测快速确认事实,内部快速决策。并针对不同的 AI 技术相关危机类型做出诚恳、具体的回应,而非千篇一律的官方回应口吻或过度堆砌技术语言,避免造成反感。

后期修复与复盘,通过行动重塑信任。事件应对后,企业仍然需要持续行动,在危机过后主动与媒体、KOL、行业专家、用户社群等进行开放对话,通过保持沟通重新建立信任。此外,也需要对危机事件及处理方式进行复盘,优化内部流程,从而避免之后的危机再次发生。

AI 时代,企业需要积极拥抱 AI 技术,用好这把 " 双刃剑 ",加速公关进化。大模型等 AI 技术及更强大的算法和算力能为企业带来更快、更准、更智能的公关舆情处理工具,缓解了传统危机公关常见的信息过载、响应迟缓、洞察滞后等痛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建立完善的 7/24 舆情监测机制,制定完善的舆情管理预案,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成立于 1998 年,慧科讯业拥有 27 年的客户服务积淀,累计服务客户超过 3000 家,行业头部客户超过 500 家。慧科讯业在公关舆情分析、品牌营销、消费者洞察管理、增长提效、及营销数字化领域内沉淀并积累了 14 个行业的大数据资产、AI 技术和模型、算法能力、及客户服务经验等,基于覆盖全网大数据资料库,为企业提供舆情监测及负面预警服务。

背靠拥有 100+ AI 及大数据专家的 Wisers AI Lab,慧科讯业通过行业领先的数据源、深厚 AI 技术积累和丰富行业 knowhow,轻松识别及高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助力监测实时、全面、准确,驱动企业精准决策与增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慧科 ai时代 明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