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编辑 | 张佳儒
近年来 " 精致养娃 " 的理念盛行,这种市场变化让一家育儿用品企业连续多年保持营收和利润增长,短短数年便做到了国内第一,正向国际市场拓展。
这家公司就是不同集团,它是国内中高端育儿用品品牌 BeBeBus 的母公司,旗下主打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等耐用品,近年来也推出了婴儿纸尿裤、湿巾等消费品,在 2024 年不同集团总营收高达 12.49 亿元。
今年 1 月,不同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在半年后失效。今年 6 月底不同集团拿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并在近日再次递交港股招股书。这一次它能顺利上市吗?
成立三年估值 20 亿,
两名行业老兵干出全国第一
2018 年,母婴行业连续创业者汪蔚创办了布童科技,专注于婴儿车产品,这正是不同集团的前身。第二年,原英孚婴童销售总监沈凌作为联合创始人兼 CEO 加入不同集团,这一年不同集团推出中高端育儿品牌 BeBeBus。
成立以来,BeBeBus 瞄准的就是中高端耐用型育儿用品市场,目标客户即是那些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的中产妈妈。
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汪蔚和沈凌选择这个方向有着充足的理由:招股书显示,2020-2024 年耐用型育儿产品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 7.2%,远超消费型产品市场的 2.6%。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复合增速为 7.4%,大众市场仅 3.4%。
相对于消费型产品,如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等耐用型产品设计复杂、需求强劲、客单价更高,也有一定的进入门槛,更容易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招股书显示,2024 年,BeBeBus 线上自营店婴儿推车销售均价为 1793 元,儿童安全座椅平均售价为 2163 元。
成立初期,BeBeBus 几乎将全部营销预算投入到小红书平台,以高颜值的产品设计以及传播方案,圈定了一大批目标消费者群体。招股书显示,2023 年 3 月起至 2024 年 9 月期间,BeBeBus 在小红书和抖音上的品牌内容引发了超过 83 万篇帖子和原创视频。
在产品上,BeBeBus 主打卖点即是颜值和设计,其产品颜色多为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如奶油白、香槟金等,设计较为时尚大气,颜值较高。
BeBeBus 以艺术家、天文家、筑梦家、领航家、探享家为产品命名,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目标消费者的社会身份。同时,BeBeBus 还为旗下产品起昵称,如蝴蝶车、大白床等,更利于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打造爆款。
凭借着高颜值的产品以及精准的营销策略,不同集团迅速打开了市场,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5 月不到一年时间内,不同集团先后进行了 A 轮、A+ 轮和 B 轮融资,投后估值分别为 3 亿元、4.36 亿元和 20 亿元,先后引入了天图投资、高榕创投、经纬创投、泰康人寿等明星股东。
经过三轮融资和多次股权激励后,此次 IPO 前,创始人汪蔚间接持有不同集团 52.95% 的股权,联合创始人沈凌持有 6.77% 的股权,但已将其持有的股票投票权委托于汪蔚。此外,天图投资持有 9.24% 股份,高榕资本持有 9.80% 股份,经纬创投和泰康人寿分别持有 7.84% 和 5.15% 股份。
近年来,不同集团保持着高速增长。2022-2024 年,其营收分别为 5.07 亿元、8.52 亿元和 12.49 亿元,保持着较快增长。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2122.9 万元、2722.4 万元和 5851.6 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营收为 7.26 亿元,净利润达 4850.7 万元。
以 GMV 计算,2024 年不同集团已经成为国内中高端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第一名,在整个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上排名第二。
7 成生产靠代工,
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存隐忧
成立 7 年以来,目前不同集团的产品已经由最早的婴儿推车拓展至安全座椅、婴儿床、婴儿腰凳、睡袋枕头、护理用品等领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婴儿安全座椅外,不同集团其他产品部分或全部由第三方制造商生产。
招股书中,不同集团表示,其自行生产所有儿童安全座椅以及部分餐椅,其他产品全部外包生产。在 2024 年,不同集团自主生产了 12.39 万件儿童安全座椅和 1.63 万件餐椅。
由于业务规模扩大,不同集团近年来外包占比持续提升。2022-2024 年,不同集团外包商品成本占同期销售总成本的 64.6%、66.4%、72.2%,今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提升至 76.3%。
一般而言,由第三方外包生产的商品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果把控不力,或将出现质量问题。在黑猫投诉官网上,截至 8 月 22 日共有近 300 条投诉涉及 BeBeBus,其中部分投诉涉及质量问题,如安全座椅卡顿、纸尿裤异物、推车质量问题、奶嘴破损等。
目前,不同集团也在加大自主生产比重。其正在浙江宁波建造一家新工厂,预计将在 2026 年竣工,年设计产能高达 80 万件,包括 30 万把儿童安全座椅、30 万台婴儿推车、10 万张婴儿床及 10 万把餐椅,设计产能已经远超 2024 年相对应产品销量。
不过,在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婴儿护理产品上,不同集团暂未有自主生产计划。2022-2024 年,婴儿护理产品营收分别为 4218.4 万元、2.01 亿元和 3.88 亿元,增长十分迅猛,占总营收的比重已经提高到 31.1%。今年上半年这一营收达到 3.07 亿元,营收占比提升至 42.5%。
占总营收四成以上的婴儿护理产品全部依赖外包,这对不同集团的质量控制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
除外包生产外,目前不同集团也存在着明显的 " 重营销轻研发 " 问题。
或由于早期靠营销投入获取了高增长,不同集团目前仍保持着极高的销售费用率。2022-2024 年,其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 1.89 亿元、2.86 亿元和 3.91 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37.2%、33.5% 和 31.3%,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了 30%。相对于 50% 左右的毛利率,如此之高的销售费用率侵蚀了不同集团的利润空间。
在研发上,不同集团的投入则相对较低。招股书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不同集团共有 641 名全职员工,其中 383 名为销售及市场营销人员,研发人员为 92 名。
2022-2024 年,其研发开支分别为 1624.7 万元、2384.5 万元和 2141.1 万元,处于先增后减的状态。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2%、2.8% 和 1.7%,持续下滑。目前不同集团主要竞争对手为国际知名育儿用品品牌,研发费用率的下滑或将影响其长期竞争力。
此次 IPO,不同集团募集资金用途覆盖生产、国际化、营销、研发等多个方向。其中国际化是重点方向,不同集团计划加速拓展北美、欧洲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影响力。目前,不同集团今年 4 月在马来西亚拿到订单,5 月已经在美国市场上收到订单,在欧洲多国市场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或 2026 年产生收入。
可以看到,已经在国内做到第一的不同集团,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这个发展迅猛的婴儿用品集团能否继续高歌猛进,尺度商业将持续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