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说说 08-23
vivo Vision探索版:押注未来的非典型突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8 月 21 日,vivo 正式发布旗下首款混合现实(MR)设备—— vivo Vision 探索版。而这场 vivo Vision 探索版发布会暨影像盛典,或许会在 MR 设备领域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实上,vivo Vision 探索版的发布,出乎消费者,乃至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毕竟在 Apple Vision Pro 销量遇冷的大背景下,vivo 敢于迅速出击,似乎有点不走寻常路。

其实,从 vivo 近来在移动端的发展轨迹看,其是不断 " 入侵 " 苹果生态。比如 vivo X Fold5 这款折叠屏手机的最大卖点之一,就是和苹果 " 全家桶 " 的联系愈加紧密——不仅能够和 iPhone、Mac 设备互联互通,还可连接 Apple Watch、AirPods,并直通 iCloud 云端。看起来,vivo 正在构建一个奇特的 " 非苹果生态的苹果式体验 "。

但与智能手机截然不同的是,MR 设备是一个尚未被完全定义的全新品类。vivo Vision 探索版或许不只是简单地 " 果化 ",而是基于自身研发理念与长远目标的主动出击。在笔者看来,vivo Vision 探索版在发布初衷、产品特色等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也尝试剑指未来。

01

逆风局出手:长期主义理念的落地

真正的创新者,看的不是当下市场的温度计,而是未来十年的天气预报。

实事求是地说,MR 设备当下还未完全引领时代风潮、成为热门之物。集中体现是,苹果原本推出新设备后就会引来其他科技企业的模仿和追随,但 Apple Vision Pro 却属罕见的例外。

显而易见的是,Apple Vision Pro 遭遇了销量遇冷的困境。究其原因,价格昂贵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其高达 3 万元的售价,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体验不佳,也成为一大硬伤。比如佩戴的舒适度、画面的流畅度以及交互的便捷性等方面,都未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可以说,MR 设备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眼中,尚未摆脱 " 尝鲜玩具 " 的标签,而 Apple Vision Pro 的遇冷已为行业敲响警钟:高成本、低实用性、生态匮乏的难题,足以让任何后来者望而却步。因此,对 vivo 来说,发布 vivo Vision 探索版更像是一次逆流而上的冒险。

从表面看,这似乎违背了商业常识——进入一个尚未被验证的市场,挑战一个连苹果都未能撬动的领域。但若深入剖析 vivo 的发展轨迹,会发现这恰恰是其长期主义理念的延伸。

回顾过去 30 年,vivo 的每一次突破都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从早期功能机时代对音质的极致追求,到智能手机时代在影像技术上的不断创新,vivo 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vivo" 找准方向 " 的核心,依然不是对风口的盲目追逐,而是用户需求与自身积淀的深度耦合。

正如 vivo 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 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看来,"MR 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他还进一步指出," 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硬件体验基础,生态才会形成正循环,产业就会起来。" 看来,vivo 是想在 MR 设备领域让长期主义理念实现落地。

但必须要看的是,MR 这个桥梁不能建在沙滩上。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硬件体验未能达到用户容忍阈值,导致生态建设陷入恶性循环。对此,vivo 的解决方案是双线并行:一方面依托其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供应链优势,实现硬件层面的突破;另一方面利用与内容开发者的深度合作,构建场景化体验护城河。

vivo Vision 探索版,正是为解决众多痛点而生。在逆风局中出手的 vivo,则有着自己的考量。在智能手机市场陷入存量厮杀的当下,多数厂商选择在折叠屏、快充等 " 安全区 " 中内卷,vivo 将目光投向 MR 设备这一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展现了其战略层面的定力。

02

轻量化革命:精准出击的产品优势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突破性,不仅在于参数的堆砌,更在于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打击。

尤为关键的是,vivo Vision 探索版以 " 轻松上头 " 为核心理念,从硬件设计到交互逻辑均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展开,掀起了一场轻量化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MR 设备的重量焦虑。

具体来看,vivo Vision 探索版 398 克的整机重量,比 Apple Vision Pro 轻了 200 余克,目前全球最轻的 MR 头显。这一重量优势,使得佩戴体验大幅提升。而 398 克的数字背后,是数十个技术攻关点的突破。

同时,vivo Vision 探索版紧凑的机身设计也使其便于携带,能够轻松装入通勤包中,真正成为消费者日常出行的随身设备。佩戴舒适性,也是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核心亮点之一。基于大量人体工学研究,设备精准定位面部支撑的黄金舒适区,通过科学配重设计减少长时间佩戴的压迫感。

屏幕与交互层面,同样亮点十足。vivo Vision 探索版搭载的 Micro-OLED 双目 8K 臻彩屏,拥有 94% DCI-P3 色域、Δ E<2,带来媲美专业电影监视器的视觉体验。针对近视用户,vivo 还贴心地提供 100 度至 1000 度的磁吸式镜片定制方案,进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

在交互逻辑上,vivo Vision 探索版通过 OriginOS Vision 系统实现多项突破,内置 1.5 ° 高精度眼动追踪,结合 26 自由度的微手势识别与 175 ° 垂直范围,实现自然精准的眼手交互。眼手协同的交互方式,在多元场景下都能让消费者感受到 " 所见即所得 " 的沉浸感。

在场景化体验方面,vivo Vision 探索版覆盖了娱乐、办公、体育观赛等多个场景。比如针对游戏爱好者,推出的《桌鼓达人》和《小 V 的旅行》两款 MR 内容,将虚拟元素与现实环境无缝结合,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

在办公场景中,vivo Vision 探索版展现出过硬的生产力工具属性。自由多窗口工作台支持文档、会议等任务并行处理,搭配沉浸式环境主题,用户可在一个虚拟空间中高效完成多任务。在体育赛事观看上,vivo 与咪咕视频合作,实现实时赛事直播与多角度自由切换,左右屏幕同步显示比赛数据与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观赛互动性。

若将 MR 设备的成长比作一场马拉松,vivo Vision 探索版从产品层面看,或许在交出一份亮眼的 " 半程成绩单 "。

03

写在最后

尽管 vivo 明确表示 vivo Vision 探索版暂不上市,但这个策略本身就在传递重要信号:vivo 要做的不是抢首发,而是定标准、做生态。这种开放式的技术探索,让人联想到谷歌早期推广 Android 系统的策略——通过建立开发者联盟,共同培育市场。

从大环境看,近年来 MR 设备市场虽处于发展阶段,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此前 MR 设备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尚未达到让消费者将其从尝鲜品转变为常用设备的程度。而 vivo Vision 探索版的出现,有望打破这一僵局——通过更好的体验,有助于培养用户对 MR 设备的使用习惯,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科技说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vivo vision 智能手机 apple watch 折叠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