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蒋波
编辑 | 韩成功、王东
" 行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系统集成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
在 8 月 12-15 日举行的第四届 EESA 储能展期间,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并做出如上判断。
当前,储能行业持续火热,一方面,备案数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储能电站备案容量超过了 660GWh;另一方面,大储、户储、工商储等各种应用场景,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行业空间进一步打开。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的 " 内卷 " 正在加剧,业内 " 反内卷 " 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包括储能领跑者联盟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先后发布倡议书呼吁行业良性发展。很多企业也在行动,已有 8 家隔膜企业达成了价格自律、暂停扩产等多项 " 反内卷 " 共识。
对反内卷成效,田庆军持乐观态度。他表示," 今年以来,远景一直在积极推动储能行业的‘反内卷’。相信一两个月后,行业会发生明显变化。"
恶性内卷,代价巨大
远景成立于 2007 年,从风电业务起家,并逐渐发展成为风电整机龙头。从 2022 年起,远景风机连续三年全球订单量第一。近年来,公司新布局的储能业务发展迅速,连续入选 " 全球一级储能厂商 " 名单。截至目前,远景储能在全球已累计交付超 30GWh。
2015 年加入远景后,田庆军经历了风电行业 " 价格战 " 的白热化阶段,目睹了风电 " 内卷 " 带来的危害。如今,面对储能行业的 " 内卷 ",他十分忧心。" 过去三年风机拼命地‘卷’,而‘卷’的代价就是风机质量问题频出。" 田庆军表示。
针对储能行业的 " 卷 ",田庆军称,远景在早些年曾鼓励行业适度 " 内卷 ",希望以此倒逼行业的产品、技术迭代升级,但早期的 " 内卷 " 是良性的,而现在的 " 卷 " 则是恶性的。
田庆军认为,恶性 " 内卷 " 的标志之一就是低于成本价销售储能产品。今年以来,国内外储能系统价格几乎是自由落体般一路下跌,目前行业差不多 1/3 的系统集成商在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业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田庆军称,产品价格 " 击穿 " 成本,将导致三重危害:一是不按照合同要求的配置交付,偷工减料;二是不按照相关标准交付质量合格的产品;三是牺牲未来的服务和电站的运营效率。"(这些)都不利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坚决地反对。"
对于储能行业出现恶性 " 内卷 " 的原因,田庆军认为是早些年储能行业门槛比较低,导致跨界而来的企业非常多,鱼龙混杂最后的结果是鱼沙俱下。
有统计显示,近十年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仅 2022 年储能相关企业注册量就高达 4.27 万家,同比激增 243.3%,超过了 2018-2021 年 4 年注册量的总和。到 2024 年,全国储能相关企业累计注册量达 8.99 万家,创近十年新高。在新注册的企业中,毫无储能经验背景、甚至毫无业务关联的企业比比皆是。
田庆军表示,内卷的危害性很多,主要有两点,一是破坏行业的良性发展,二是不符合国家利益。" 中国企业这样卷下去,大家都不赚钱,谁还注重研发?如果长期在研发投入上缩减,很容易给国外同行后来居上的机会,中国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将被挑战。"
建立标准,形成闭环
" 内卷 " 已经成为储能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的 " 毒瘤 "。企业利润下滑甚至全行业亏损,低劣产品充斥市场,研发投入降低创新活力丧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没有人是赢家,所有人都深受其害。
幸运的是,新能源行业已经意识到了 " 内卷 " 的危害性,并在积极采取行动。如去年 10 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 16 家头部企业召开座谈会,号召强化行业自律、抵制低价中标;同月,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期间,金风、远景、运达等 12 家整机商签署自律公约,共同向低价恶性竞争 " 宣战 "。那么,储能行业的 " 反内卷 " 应该怎么进行下去?
对此,田庆军给出了 " 远景答案 ":
首先是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是反内卷的 " 抓手 "。如果有了评价标准,那么行业就能从产品质量、产品效率、稳定性、安全度、健康态等方面对各企业的储能产品进行评价,科学判断储能系统的优劣。" 远景正和行业协会共同推进评价体系的制定。" 田庆军表示。
其次需要国家从政策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包括给予容量电价、开放调频市场、推进电力现货市场等,完善储能盈利模式,让储能在商业逻辑上形成闭环。田庆军解释称,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客户赚钱,客户只有赚钱了,才愿意付更多的钱购买效率好、质量好、服务好的设备。
对于 " 商业闭环 " 的打造,田庆军显得信心满满," 今年年底电力现货市场将全面开放,调频市场也在逐渐规范,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政策也有机会在今年四季度出台,这三方面的配套政策一出台,储能的商业逻辑基本就可以实现自洽。"
同时,针对行业低价竞争问题,田庆军还表示,公司将与协会合作,推动制定低于成本价竞争行为罚则,包括在协会和行业内通报、警告,约谈业主等,这将对系统集成商施加一定约束。
与光伏、风电行业相比,储能行业产业链更长,不仅企业数量多,而且业务杂乱。同时,储能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难以用统一的价格标准、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再加上难以控制的产能扩张,储能行业的 " 反内卷 " 任重道远。
但只要行业共识建立起来,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协会做好协调引导,储能行业的市场环境一定会有所改观,行业高质量发展就在眼前。" 下半年储能行业会迎来新的转折点,让我们共同玉成其美,乐见其成。" 田庆军说道。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