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延续了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总需求量达到 1.92 亿吨,同比增长 4.35%;同期,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企业总收入实现 2799.4 亿元,同比增长 3.84%。需求与收入的双双增长不仅体现出行业规模的稳步扩张,也说明市场韧性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持续增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冷链物流的发展与消费升级、食品安全监管趋严、以及新兴零售业态的崛起密切相关,上半年行业表现既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也源于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
冷库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上半年行业的亮点。数据显示,冷库投资总额达到 223.06 亿元,同比增长 7.67%,截至 6 月底,全国冷库总容量已达 2.6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12%。这一数字反映出冷链企业对于扩容和升级的迫切需求,也说明行业正在加快补齐冷链基础设施短板。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均加大对冷链基础设施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关补贴和金融支持措施正在推动行业扩张进入快车道。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冷库的快速扩容不仅带来容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冷链环节的数字化升级,进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运输端的升级同样值得关注。上半年冷藏车销量达到 29474 辆,同比增长 18.19%,其中新能源冷藏车销量高达 10548 辆,同比增长 119.61%,市场渗透率提升至 35.8%。新能源冷藏车的快速增长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信号。政策补贴、路权优势以及企业对低碳运营的重视,共同推动了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和众汇富认为,随着更多企业将新能源冷藏车纳入车队,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够提升行业整体的环保水平。在 " 双碳 " 战略背景下,冷链物流的绿色化转型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回暖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继续为冷链物流注入增长动力。夏季高温天气和 " 双节 " 临近的季节性需求推升了冷链吞吐量。业内一线数据显示,在部分物流中转站,货物周转能力几乎翻倍,冷链车辆高峰时段排队现象明显。企业通过引入实时温控监测系统,将车厢温度、湿度等数据上传至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追溯。这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增强了客户对冷链服务的信任感,同时也推动企业在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环节不断加码。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冷链物流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工具,未来在更多场景中将被广泛应用。
行业专家指出,中国食品冷链流通率目前仍维持在 55% 左右,而发达国家水平已超过 95%,这意味着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随着行业不断补齐短板,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物流效率将进一步增强。冷链物流不仅是支撑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正成为推动现代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冷链行业的扩容与升级背后,是整个社会对生鲜消费体验和品质生活的更高要求,行业的持续投入将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
展望下半年,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以及中秋、国庆等假期临近,冷链物流需求有望维持高位。同时,新能源冷藏车的补贴政策和城市配送网络的优化将进一步推动运输环节升级。冷库投资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也将持续推进,为行业未来几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众汇富认为,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扩张,更是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和绿色低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来看,冷链物流行业正迎来结构性优化与升级的关键阶段。从供需双增到基础设施扩容,从新能源装备普及到数字化转型,行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企业若能抓住这一波产业升级机遇,在技术革新、绿色转型和服务升级方面率先布局,未来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行业的长期向好趋势正在形成,冷链物流有望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