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离开浪浪山
去远方看看
毕竟人生苦短
怕什么兜兜转转
就算这一路上多少磕磕绊绊
向前看就能找到答案
▲图片来源:微博 @浪浪山小妖怪
当这首《我想离开浪浪山》的旋律响起
相信不少人都会被拉回
那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浪浪山世界
" 我想离开浪浪山,是不是该出去闯闯?"
小猪妖这句心里话飘出银幕时
一只底层小妖的喃喃自语
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谁没在某个瞬间
像它一样望着 " 浪浪山 " 外的天 ……
格子间困不住自由的灵魂
KPI 压不垮向往远方的心
或许每个在固有轨迹里辗转的人
心里都藏着一座 " 浪浪山 "
是重复日常里悄然滋生的倦怠
是对远方与新意的隐秘向往
我们总在期待一次出发
期待在陌生的坐标里
遇见不一样的风景与思想的碰撞
而这一次
我想离开浪浪山
去榆林看一看
赴一场秋日的约定
图书盛会,书香为约
我想离开浪浪山
在榆林
遇见更辽阔的世界
9 月 4 日至 7 日
2025 年中国图书馆年会
将在榆林举办
本届年会以
" 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的中国图书馆事业 "
为主题
将汇聚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
一线工作者及企事业代表
倾力推动打造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事业
高质量发展生态场域
共同擘画未来图景
图书馆
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精神图腾
它静立于喧嚣深处
以万卷藏书
丈量时光的厚度
以一盏灯
照亮无数灵魂的来路与去处
而阅读
让城市更有温度
在榆林
书香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
从城市书房到现代图书馆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每一次翻阅
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书韵满城,以文化人
我想离开浪浪山
在榆林
遇见文脉绵延的书香之城
作为目前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市级图书馆
榆林市图书馆
集阅读、学习、文化活动于一体
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
馆内典籍藏书超 100 万册
阅览座位约 3000 个
是榆林的网红打卡点和文旅会客厅
这里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 13 个,文化馆 13 个
图书馆分馆 296 个
文化馆分馆 108 个
建成城市书房 43 个,剧院 11 座
新型文化空间 233 处
全市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3403 个
其中乡镇 ( 街道 ) 201 个,村 ( 社区 ) 3202 个
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 395 万册
年文献外借量达 150 万册次
年流通人次超 410 万人次
同时拥有海量的数字图书资源
充分满足读者需求
各种形式的新型文化空间、服务点
24 小时城市书房、职工书屋、农家书屋
微型书屋等不断涌现
阅读图书更加便捷
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让阅读成为榆林人
精神生活的另一重注解
散落在榆林的一座座城市书房
是藏在街巷里的诗意角落
或在街角,或在社区,或在公园旁
静静亮着一盏灯
它不大,却装得下远方
它不华丽,却很温暖
山河为卷,人文作序
我想离开浪浪山
在榆林
遇见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榆林
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交汇
大漠风光与黄土风情并存
千百年来
游牧的粗犷与农耕的坚韧在此碰撞融合
孕育出独特而迷人的文化景观
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温柔与厚重
在这里
长城蜿蜒守护着千年边塞风情
黄河奔腾孕育着激昂的陕北风骨
红色记忆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而非遗文化则以其鲜活的生命力
诉说着榆林的过去与未来
这里
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与人文积淀的壮丽交响
镇北台的风,吹过长城的烽火
红石峡的摩崖石刻刻着边塞诗的豪情
石峁遗址垒起华夏文明的远古密码
统万城的白城子
在月光下诉说着匈奴最后的王城故事
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
归鸟的翅影划过绸缎般的波纹
点醒一湖清梦
波浪谷的岩层蜿蜒
叠着亿万年风沙雕刻的波澜
这里
有最 " 土 " 却也最潮的文化
秧歌、说书、剪纸、泥塑、腰鼓
既是非遗瑰宝,也是烟火日常
它们源自弦歌不辍的陕北大地
是代代相传的手艺
更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与情感的深情表达
或许我们
都是在 " 浪浪山 " 里打转的小妖怪
一边被日常琐碎缠绕
一边悄悄向往着山外的风景
不如离开 " 浪浪山 "
来榆林
共赴一场图书馆年会盛宴 ~
来源 / 榆林文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