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新能源时代,以中国消费群体为中心的 " 加大加长 " 的产品思路依旧没变。
舒适性和空间感在中国消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早在合资车时代,车企就开始针对中国消费者提供专属的长轴距车型,更长的轴距就代表着更充裕、更舒适,甚至是更豪华的乘坐体验。
虽说今天的加长版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但 " 加大加长 " 的核心思路并未改变,比如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就是加长轴距加装三排座椅的特斯拉 Model Y L,更早前的小鹏 P7+ 并非 P7 的加长,而是独立开发的产品,思路是没变的。
小米这边似乎也没闲下来,有网友发现了疑似长轴距版小米 SU7(可能叫 SU7 L)测试车进行路测,根据网传图片,新车拥有比原版小米 SU7 更修长的尾部设计,后排车门的长度甚至要大于前排车门。有人认为,小米加长 SU7 轴距,意在打造一款适合商务用车场景的行政版本,也有人认为,小米是听了用户的反馈,决定用加长轴距的方式,改善原版 SU7 并不理想的后排体验。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NyxiaHans)
更有博主表示,这还有可能是小米的旗舰车型,名为 "SU9"。
但不管是行政还是家用,在不改变原有车身比例的前提下增加空间,最简单的办法还是拉长车身。这样一来,长轴距版本的小米 SU7 有望跻身 D 级车阵容,跟保时捷帕拉梅拉正面竞争。
回到新车的曝光图上,最主要的变化有两点。
第一点,相比原来的小米 SU7,被曝光的新车在轴距上有明显的加长,可以预见其后排空间会有大幅度的升级。从车辆出弯时的姿态可以看出,长轴距版本的小米 SU7,前轮用了宽度更大的轮胎,猜测是为了提供稳定的巡航表现。
其次,因为 B 柱后的长度被大幅拉长,二排车门的开口也随之变大,可以看到二排车门的长度已经超过了一排。为什么不将 B 柱后移?电车通想了两层原因,一方面,B 柱后移涉及更多的车身结构变动,开发成本和周期会不可避免地增加。
另一方面,小米 SU7 的前排乘坐体验并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再做调整。更激进的长尾设计,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头部空间,至少 " 头顶天 " 的局促感会有所缓解。
(图片来自微博)
根据另一个角度的伪装车谍照可以发现,除了把 B 柱后的车身拉长之外,小米似乎没有再做太多改动,后备箱维持原版 SU7 同款小开口,掀背门依旧缺席。
理论上,更长的轴距能提供更好的乘员舱空间,原版小米 SU7 的轴距达到 3000mm,参数上并不差,但产品在定义之初并非以大空间为导向,而是保留了更长的 L113(前轮中心点到刹车踏板接触点的距离),营造了更优美的车身造型。
车身的确是更运动且好看了,不过许多体验过 SU7 和准 SU7 车主反映后排空间 " 不够用 ",横向和纵向空间显逼仄,乘坐体验并不理想。
以不破坏原有设计为前提,要进一步提高后排乘客的幸福感,拉长车身和轴距是最直接的办法。有消息称,长轴距版本的小米 SU7,轴距可能超过 3100mm,车身长度超过 5200mm,已经相当接近 D 级轿车的范畴。作为对比,保时捷帕拉梅拉行政加长版和奔驰 S 级的轴距分别为 3100mm、3216mm。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解决了后排空间之后,围绕行政和家用两个细分领域的讨论也就变得激烈了起来,这两个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点——后排乘坐体验,只不过服务的对象不太一样,前者服务的是社会大牛,后者服务的是家庭成员。
传闻长轴距 SU7 在内饰用料上会更加豪华,这种修长的轿车形态,大概率还是会为行政用车场景服务,并保留一定的运动能力,毕竟从市场需求来看,追求空间与舒适的普通消费者还是会购买 SUV。
不看好的群体则认为,加长版 SU7 会影响车辆原有的操控能力,换言之就是打破了 SU7 的运动属性标签。而在电车通看来,行政轿车是品牌向上的体现,以小米汽车现在的影响力,的确有做行政轿车的底气。
" 既运动又行政 " 看似很矛盾,其实在行政轿车里面,并非找不到这种带有混合基因的产品。
" 既运动又行政 " 的轿车,电车通说的就是保时捷的标杆车型——帕拉梅拉,它就是燃油车时代中长车头、大遛背行政轿车的代表。
在其中国官网当中可以看到,帕拉梅拉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一个就是行政加长版。其中行政加长版的车身长度比普通版多出 150mm,轴距达到 3100mm,标准配置下官方指导价为 122.8 万元起(不算终端优惠)。按照最高的 Turbo E-Hybrid 行政加长版(224.8 万元)去算,加上各种选装费用和豪车税、排量税,总价直逼 300 万元人民币。
(图片来自保时捷中国)
传言称小米 SU7 长轴距版本将会挑战 40 万价位段,以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 和奔驰 E 级)" 为代表的行政轿车市场。如果信息为真,意味着小米长轴距 SU7 将带着越级的产品力去挑战传统豪华品牌,并以保时捷帕拉梅拉为直接竞争对手。
曾经,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 @老汤哥 Tango 发微博分享了刚买的保时捷帕拉梅拉,并配文 " 对标车 "。这篇微博被认为是理想汽车进入轿车赛道的关键信息,也说明国产的豪华新能源轿车并非都以奔驰 S 为范本。
目前理想汽车应该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纯电产品阵列的建立上,短期内大概看不到理想轿车的面世,不过也有可能是从帕拉梅拉中学习底盘优化经验,并应用到旗下车型上。
之所以很少车企将帕拉梅拉作为直接竞品去对比,因为运动和豪华两个标签并非所有汽车品牌都与生俱来,比起对标保时捷帕拉梅拉,将奔驰 S 级、宝马 7 系这种纯粹的、注重豪华元素和舒适性堆砌的行政级旗舰,或许更容易打开市场。
这并不是对其它追逐豪华行政轿车市场的品牌和产品表示不满,只是品牌调性和目标群体画像不同,本身没有对错,保时捷原本也不是做行政车的品牌,它最突出的标签,就是运动。
(图片来自蔚来)
小米是国内为数不多将运动刻进品牌基因和打出市场标签的造车新势力,跟运动操控有较强的绑定,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因此小米做行政轿车,大概率会走运动豪华的路线。至于长轴距版怎么命名,目前外界一致认为是 "SU7 L",这还需要官方来确定。
虽说都是 "L",但车企的追求并不一致,比如特斯拉为了更好的家用属性推出长轴距版本的 Model Y L,过段时间,东风岚图也有一款全新的新能源豪华行政轿车亮相,就是 " 追光 L",长度上比上一代的追光略有增加,设计风格已经完全 " 老钱 " 化,很明显能看出它想卖给谁。
总之,品牌光环和市场认知兼具的小米,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图腾,借此势头扎入行政轿车赛道,充分发挥品牌价值,电车通认为不失为一种 " 趁热打铁 " 的做法。
无论是哪一家中国品牌,高端化一定是共同目标。
通过几年的快速积累和品牌沉淀,中国品牌选择用技术豪华来讲故事,通过智能化、电动黑科技以及豪华用料,和传统豪车的老三件形成差异化,最终再用一个很有诚意的价格打动市场,获得一个令传统品牌眼红的成绩。8 月 25 日的鸿蒙智行发布会上,余承东就表示,尊界 S800 上市 87 天,大定订单已经超过 12000 台。
新势力豪华品牌势如破竹,不断抢走传统豪华品牌的领地,为何新势力还要执着于对标燃油车时代的标杆产品?电车通认为,豪华品牌的 " 生命力 " 要比一般汽车品牌更坚韧,即便产品力和技术逐渐被赶超,但在市场中依旧留有相当的品牌影响力,这股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社会地位象征有很强的关联。
当下,包括小米汽车在内,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在全球范围树立了一定的影响力,产品力和技术力不再是缺陷,关键还是要让品牌自己讲故事,让消费者来买单。以小米汽车为例,小米 SU7 Ultra 征服了纽北赛道,用实打实的圈速成绩刷新了世界对中国汽车的认知,也促成了 SU7 Ultra 的热销。
但小米汽车目前缺的不是一个买车的理由,相比之下,产能带来的挑战显然更大。目前小米汽车小程序显示,SU7 最短交付周期长达 34 周,YU7 则需要 40 周,对于刚需用车的群体还不是什么好消息。
豪华轿车市场,BBA 和保时捷依旧是一座自主品牌未能逾越的高山,蔚来 ET7、享界 S9 等产品都在努力向上冲击,但格局尚未被改写。加长版小米 SU7 能否突破,我们还需要静待佳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