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08-25
为什么Netflix会为一部Kpop动画破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号出海 · 第 158 篇

谁能让 Netflix 打破「院线只是奖项过场」的铁律?上线两个月后,《Kpop Demon Hunters》从流媒体直冲 1700 家影院,还专门设计了卡拉 OK 字幕,鼓励观众合唱、打 call。这不是单纯的「放映」,而是一场被粉丝硬生生推上大银幕的集体狂欢。流媒体的逻辑在这里失效,粉丝的仪式感成为新的爆款密码。

《Kpop Demon Hunters》影片由索尼动画制作,讲述三位 Kpop 偶像用音乐能量对抗邪恶势力的故事。今年 6 月于 Netflix 上线后,迅速在 10 后青少年群体中形成狂热效应,影迷们不仅反复刷片,还能逐句背出演员台词。

基于这股热潮,Netflix 史无前例地在 1700 多家影院安排卡拉 OK 式放映,观众可边看边唱,形成现场互动。首日,洛杉矶放映座无虚席,家庭观众平均花费近百美元观影。三首原创歌曲登上 Billboard 前十,片尾曲《Takedown》更在放映现场引发合唱。

这是 Netflix 罕见的大规模院线尝试。过去《罗马》《爱尔兰人》等电影虽有影院放映,但多为奥斯卡考核排片,远未达到此次规模。与其相比,《Kpop Demon Hunters》的现象级火爆更接近迪士尼的《魔法满屋》:院线上映平平,却在流媒体和粉丝文化的催化下逆袭为全民神曲。

这次真正被改写的不是《Kpop Demon Hunters》的票房命运,而是平台与观众之间的权力关系。Netflix 一向视院线为「奖项敲门砖」,从不愿为任何作品大规模排片,但在这部 Kpop 动画面前,平台铁律突然松动,原因并非影片本身的技术突破,而是粉丝群体的力量。

流媒体的优势是分发效率,但它无法制造一种「共振」。而 Kpop 粉丝文化的核心,恰恰是把观看变成一种仪式:应援、合唱、打 call,本质上是把内容转化为行为。当这种行为强烈到需要一个物理场域来完成,Netflix 也只能让步。换句话说,是粉丝「逼迫」平台承认,影院在某些时刻依旧「不可替代」。

Kpop 粉丝们要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能被二刷、三刷,甚至能在社交中反复消费的体验。就像当年《魔法满屋》的歌曲在 Disney+ 上线后爆炸式传播,歌曲成了社交硬通货;《Kpop Demon Hunters》则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模式,它从流媒体的孤立观看,延伸到线下的集体互动。

平台与院线的关系,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裂缝。

以往是平台决定作品的生命周期,如今粉丝的参与密度决定作品能否「复活」到大银幕。这对所有内容产业来说,都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内容的真正价值,不在播放量,而在能否触发再体验。流媒体给了第一次,而影院、周边、二创,才是第二次、第三次的「商业放大」。

算法能推荐,广告能投放,但只有当观众愿意为「集体体验」额外付费,内容才算真正拥有了延展的生命力。

译者|彦舟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Variety

原文作者|Peter Debruge

原文发布日|2025.08.23/ 周六

《主编浅度》视频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催化 netflix 流媒体 卡拉ok 物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