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财务数字化方案供应商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元年科技 ")被曝陷入财务危机。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8 月 21 日,元年科技发布一份清偿方案说明,提出两个方案解决员工欠薪问题。元年科技称,公司近年来经营困难,逐步深陷债务危机,正寻求股权重整和债权重整解决困境。若进展遇阻,公司可能在 9 月中下旬申请破产预重整和破产重整。
由此,网上流传出元年科技或面临破产的声音。8 月 24 日,元年科技发布说明称,外界把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债务清偿刻意解读为破产后清偿,公司目前正在引入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作为战略投资人,并已经签署了 TS(投资意向书)。
多名受访员工告诉红星资本局,元年科技早在 2023 年便出现工资缓发,2024 年四季度开始欠薪,目前每个员工平均被欠了约 10 个月的工资。对于公司提出的清偿方案,多名受访者表示无法接受。
资料图 图据图虫创意
元年科技现金流恶化
离职员工称被欠薪 10 个月
张博(化名)曾是元年科技上海公司的一名销售。他告诉红星资本局,去年 10 月至 12 月,公司为了缓和员工情绪,曾每月发放 3000 元补贴,这个补贴不计入应发薪酬。进入 2025 年后,工资几乎完全停发,中间虽有零星补发,累计也仅有一个月工资。张博称,目前公司仍欠其 10 个月的工资和绩效奖励,总计 20 多万。
林海(化名)曾是元年科技武汉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武汉公司早在 2023 年便出现工资缓发,2024 年变得更加明显," 全年合计发的工资可能只有应发工资的一半。" 今年 8 月初,林海提出被迫离职,当时他所在的部门剩 3 个人,而在 2022 年该部门有 20 多人。
" 到最后大家士气都很低迷,毕竟我们平均每个人被欠了 10 个月的工资。" 林海表示。
据多位员工讲述,8 月 21 日,为解决员工欠薪问题,元年科技向离职员工发送了一份《元年科技清偿方案说明》。该方案表明了元年科技的现状,同时提出二选一清偿方案。
方案表示,近年来公司经营困难且深陷债务危机,加上今年以来银行抽贷,公司现金流恶化,导致员工欠薪等问题持续。公司正全力开展自救,希望通过股权重整和债权重整实现涅槃重生,与有关重整意向方已经达成附条件的重组意向,但是仍存重大变数。" 如果进展遇到障碍,公司可能在 2025 年 9 月中下旬申请破产预重整和破产重整。"
方案提出纯货币清偿、岗位安置抵偿加货币清偿两种方案,员工可以任选其一,但大多需要离职员工放弃部分权益。
纯货币清偿分 3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付清,分别按薪资、绩效、报销、补偿金等合并全额的 30%、60%、100% 清偿,剩余豁免。岗位安置抵偿加货币清偿方案,岗位安置依职级匹配,保证试用期不解聘;货币清偿仅针对薪资欠款,绩效、经济补偿等均全额放弃,且与方案一一样需分期付款。
方案中称,当前筹措资金、争取解决欠薪问题的窗口期已至极限,后续重整存不确定性,会尽力推进可落地方案。
多名受访员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无法接受公司提出的方案。
最新回应:正引入战略投资人
今年仍中标多个大公司项目
上述清偿方案流传出来后,网上有声音称,元年科技或面临破产。红星资本局获悉,8 月 24 日,元年科技在企业微信群里发布了一份舆情说明,称外界把公司对离职员工的债务清偿刻意解读为公司清偿后破产。
元年科技表示,公司正在引入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作为战略投资人,并已经与战略投资人签署了 TS(投资意向书),战略投资人已与公司股东进行了深入交流,公司股东大会也已经通过本次战略投资人增资事项的决议。投资人还为元年科技在过渡期的稳定运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在职员工的薪酬可以稳定、持续发放,团队稳定性将持续好转。
成立于 2000 年的元年科技,以财务咨询起家,主要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公司创始人韩向东同时也是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客座导师。其官网介绍,元年科技是国内唯一兼具卓越管理咨询能力和软件产品技术平台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商,为企业提供管理会计、业财税共享、数据智能应用等财务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元年科技于 2007 年陆续发布 E7 财务管理套件,2015 年在新三板挂牌,2019 年摘牌。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元年科技曾收获多轮融资,2016 年通过定向增发获得过 11.14 亿元的投资,投资机构包括高鹏资本、荷塘创投等。2019 年摘牌后,公司又获得数亿元投资,由华兴资本领投。2021 年,公司还曾传出计划科创板上市的消息。
今年上半年,元年科技仍中标多个项目,客户包括华润医药(03320.HK)、中国人保(601319.SH)、华源证券等各行业大型企业集团。
对于公司为何会陷入财务危机,有元年科技的前员工称,公司内传言可能和之前的几笔错误投资有关,公司曾计划研发新品,投资了很多钱,也招了很多人,但后来这些产品没能落地。还有员工认为,公司在引入战略投资人上不够果断,错失了机会。
红星资本局获取的内部文件显示,2024 年 10 月,韩向东曾发内部信解释工资延迟发放的原因。内部信提到,过去一年多来,公司通过人员优化、业务调整实现收支平衡,但在过去两年的调整过程里遗留积累的历史问题以及融资成本仍然存在,原本计划使用额外融资来覆盖的此部分成本,在融资未达时需要日常的资金来腾挪额度,因此影响了工资发放。
8 月 25 日,红星资本局拨打元年科技总机电话,采访了解当前财务紧张的原因,截至发稿电话未能接通;公司售后客服电话可以接通,但工作人员未对此进行有效回复。
记者 刘艳爽
编辑 孙志成 余冬梅
红星资本局原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