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08-26
红杉资本押注的新赛道,要“入侵”你的聊天机器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智东西 AI 前瞻(公众号:zhidxcomAI)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你有没有怀疑过,AI 也在 " 打广告 "?

现在,不止用户在用 AI 搜东西,品牌也开始花钱研究 " 怎么被 AI 搜出来 "。

智东西 8 月 26 日报道,日前,一家名为 Profound 的美国初创公司完成超 3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5 亿元)的 B 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Kleiner Perkins、Khosla Ventures、Saga VC、South Park Commons 等跟投。

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已经融资近 6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4.3 亿元)。它所专注的方向,被称为 " 生成式引擎优化 "(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不同于传统 SEO 的关键词排名逻辑,GEO 试图优化的是另一个关键问题:AI 模型是否能理解你、引用你、把你推上 " 答案页 "。AI 成为用户的 " 新前门 ",内容如何被大模型识别、抓取和推荐,决定了品牌曝光和流量入口。

一场围绕内容如何被 AI 看见的战争正在打响。

一、从被看见到被引用,4 家初创抢占 GEO 先手

国内的一些 AI 搜索产品已经在悄然展示它们的 " 偏好 ":百度 "AI 搜 " 里提问,经常跳出的结果是多篇百家号文章;在豆包,答案链接往往指向抖音视频;在元宝,AI 生成的内容附着的是微信公众号图文。

这些推荐,像是 AI 帮你答题,也像是平台在 " 顺手推广 "。它们只是因为训练时吃进了这些内容?还是平台本身就设计了一套 " 让 AI 看到它们 " 的方法?

或许,我们正在目睹一次新的分发变革:AI 不仅在回答,也在管 " 分发 "。当 AI 助手成为新的信息入口," 内容是否被引用 ",可能正变成品牌曝光的关键。

而针对这一趋势,如果说国内平台的机制还藏在灰箱里,那么在海外一批初创公司已提前下场布局。

1. Profound:用户走向 AI,网站留给机器人和 Agent

相比传统搜索,聊天机器人的提问往往更长、更复杂,回答时也需要从多个来源拼接信息。不同 AI 平台的抓取方式也不一样:有的直接引用官网,有的则更依赖第三方内容,比如测评网站。也就是说,不是企业或品牌写了内容 AI 就用,关键看它信谁、抓谁。

Profound 上线于 2024 年,做的就是帮品牌弄清楚自己在这些 AI 对话界面里,会不会被提到、会怎么被说到。它可以追踪 ChatGPT 等 AI 工具引用了哪些品牌内容,哪些信息更容易被 " 记住 " 并用于生成回答。简单来说,就是让企业知道怎么才能 " 出现在答案里 "。

这些能力,已经被不少企业用起来了。目前,Profound 已经和包括 Chime 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风投基金 Saga Ventures 是其最早的投资方之一,Saga 联合创始人 Max Altman(他是 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 Sam Altman 的哥哥)就曾指出,客户对这个方向的需求超出预期。

Profound 联合创始人 James Cadwallader 也提到," 我们正走向一个‘零点击互联网’的未来,消费者只会与 ChatGPT 这类界面互动,而 Chatbot 和 AI Agent 将成为网站的主要访客。"

2. Athena:前 Google 搜索员工 " 拆 "AI 黑箱

Athena 由前 Google 搜索团队成员 Andrew Yan 与 Alan Yao 创办,于 2025 年 6 月获得 Y Combinator 和多家风投共计 22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575 万元)的种子轮融资。

这个平台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 AI 模型是怎么抓取和呈现品牌信息的。

Athena 的软件可以 " 打开 "AI 模型的黑箱,追踪它们谈论同一品牌时的不同说法,比如谁提到了、怎么描述的、用了谁的内容。最终输出的是一份建议:企业的官网、产品介绍、FAQ 页面,需要怎么改,才能更容易被模型抓住重点。也就是说,就是帮品牌看清楚模型 " 更信谁 ",再反过来调整自己网站的写法。

目前,Athena 已拥有超过 100 家全球客户,包括 Paperless Post 等早期用户。

Athena 联合创始人 Andrew Yan 认为:" 过去 10 到 20 年,许多公司一直在为谷歌传统的搜索结果页的版本做网站优化。而那个谷歌正在迅速、永久地改变。"

Athena 的联合创始人 Andrew Yan(左)和 Alan Yao

3. Scrunch AI:做个 "AI 友好版 " 的官网

Scrunch AI 于 2023 年成立,今年 7 月获得 15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 亿元)A 轮融资,由 Decibel 领投,Mayfield 和 Homebrew 等跟投。

Scrunch AI 的联合创始人 Robert MacCloy(左)和 Chris Andrew

它的核心产品是为品牌打造一套 "AI 专用页面 "(Agent Experience Platform,简称 AXP),让内容更易被 AI 抓取,即使网站不改版,也可以给 AI 一个 " 机器可读版本 "。网站继续为人服务,但 AI 会看到一个已经 " 打包好 "、结构化的 "AI 友好版 " 的官网。

根据 Scrunch 方面披露,过去三个月平台客户数每月增长超 50%,现已有超过 500 家品牌使用平台,平均引荐流量提高 40%,AI 平台上的可见性提升最多可达 4 倍。

Scrunch 联合创始人兼 CEO Chris Andrew 曾直言:" 你的官网不需要消失,但 90% 的人类流量会 ",AI Agent 已经变成新的流量来源。

4. Peec AI:成立五个月,融资 700 万欧,还跑出 65 万 ARR

Peec AI 是一家位于柏林的初创企业,成立于 2025 年,仅用五个月就完成了两轮融资:4 月拿下 180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1289 万元)Pre ‑种子轮,紧接着 5 月又完成 520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3724 万元)种子轮,合计约 700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5013 万元)。

他们打造的,是一款帮助营销团队提升 AI 搜索(如 ChatGPT、Perplexity)表现的分析平台。其支持的功能包括监控品牌在 AI 平台的出现频率、对比竞品、追踪提及来源、评估影响力,并给出提升能见度与转化的策略建议。

产品上线仅四个月,Peec AI 已实现 65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465 万元)年化经常性收入(ARR ) ,每周收入增长约 8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57 万元)。联合创始人 Marius Meiners 称:"Google 搜索量下降,人们越来越转向 ChatGPT 和 Perplexity,我们要给品牌提供在新平台取胜的工具。"

二、买东西前先问 AI,39% 用户已经这么做了

不仅是创业者,数据也在佐证这场变革的到来。

据 Adobe Analytics 2025 年 3 月发布的报告,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2 月,美国来自生成式 AI 来源的流量增长了 1200%。尤其在 2024 年假日购物季至圣诞期间,增幅一度高达 1950%。

在 Adobe 对 5000 名美国用户的调研中,已有 39% 使用 AI 进行网购搜索。其中,55% 用于做购买研究,47% 获取商品推荐。

相比传统渠道,这部分用户在网页上停留时间更长、跳出率更低、页面浏览量提升 12%。

此外,在高消费场景,比如旅游与金融行业中,AI 来源流量分别增长了 1700% 和 1200%。

消费者已习惯于向 AI 提出 " 预算在 3000 美元以内的巴厘岛旅行推荐 "" 如何优化我的税务结构 " 等复杂问题,并从 AI 那里获得 " 答案页 ",从而直接下单。

就转化率(访问最终变成购买)而言,来自生成式 AI 的流量目前仍比其他来源低 9%。然而,这一差距已大幅缩小—— 2024 年 7 月时差距高达 43%。

结语:GEO 的游戏才刚开始,但已有资金和玩家冲进来了

生成式引擎优化(GEO)还只是一个新词,但已经有人提前下注。

无论是从融资速度还是落地节奏看,GEO 这场游戏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和资金。

但真正决定游戏规则的玩家还未亮出底牌。想象一下:当 OpenAI、Google、腾讯、阿里、字节这类巨头开始公开定义 " 答案页 " 展示逻辑,并引入 " 官方收费标准 ",AI 搜索分发是否会像 " 推流 " 那样走向商业化?

对普通用户来说,AI 不再是信息中立的净土,我们习惯的 " 搜索结果 ",也可能正悄然变成 " 生成式广告位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聊天机器人 红杉资本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