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镜 08-26
高德地图发布AI新蓝图,能否打破商业化困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谢涵、雪丹‍‍‍‍‍‍‍‍

编辑| 陈秋

另镜 ( ID:DMS-012 )

近日,高德地图高调发布全球首个 AI 原生地图应用 " 高德地图 2025",推出可提供出行、生活与空间服务的智能体 " 小高老师 ",试图以 " 空间智能 " 重新定义地图服务的价值维度。

" 不同于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是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中感知、推理、和行动的能力,也意味着我们对‘连接真实世界’的使命演绎,将进一步跃迁至‘理解’真实世界。"

高德地图 CEO 郭宁表示,希望从高德地图 2025 开始,推动 AI 从 " 对话工具 " 蜕变为 " 行动伙伴 "。

然而,技术与愿景的另一面,是高德如何能成为外界关注的阿里核心业务,而不是可能走向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在最新架构调整中,高德被划归至 " 所有其他 ",与饿了吗、飞猪并入中国电商集团板块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

从曾被寄予厚厚的 " 生活服务三驾马车 " 之一,到如今几乎沦为 " 孤岛 ",高德的命运折射出阿里战略重心的转移,也揭示出其自身迟迟未能突破的商业化困局。

战略地位变化

从核心业务到 " 所有其他 " 的转折

2025 年,阿里集团官网对其业务架构进行了新一轮调整,高德地图在集团中的战略定位发生明显转变。

回看 2021 年,阿里曾将高德、本地生活与飞猪三大业务整合为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直接向时任 CEO 张勇汇报,体现出集团对该业务协同体系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倾斜。

然而四年过去,阿里官网最新的组织架构显示,原有的 " 六大业务集团 + 其他业务 " 模式已调整为阿里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及 " 所有其他业务 "。

值得注意的是,饿了么与飞猪被纳入阿里中国电商序列,而高德则与菜鸟、优酷、大麦等被一同归类至 " 所有其他 " 范畴。这一安排无疑表明,高德正在阿里体系内被逐渐边缘化。

这一战略降级与高德近年来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积极布局形成强烈反差。近年来在阿里助力下,高德地图不断拓展本地生活业务,先后搭建了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接入城市出行和城际出行的全品类服务;

与阿里旗下到店业务 " 口碑 " 正式合并,布局美食团购、酒旅、买房租房等多种业务;还入局跑腿业务,上线 " 高德秒送 " 服务。时至今日,高德已从单纯的地图导航工具进化成为集出行、美食团购、休闲玩乐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尽管如此,高德所勾勒的生态愿景与其实际商业化成效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其本地生活业务始终未能实现有效突破,增长缓慢,至今尚未成长为拉动企业增长的关键动力。

商业化困境

增长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高德地图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其商业化瓶颈。尽管拥有海量用户和丰富场景,但高德未能有效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目前,高德地图营收依然主要依赖广告收入,本地生活服务营收贡献有限。

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高德地图全年营收突破 120 亿元,同比增长 15%。其中,在线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12% 至 78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 65%,但增速较 2022 年的 28% 已大幅放缓。

更值得警惕的是,广告主结构呈现 " 低端化 " 趋势——据 QuestMobile 数据,高德地图的广告客户中,本地生活服务商占比超过 70%,而汽车、奢侈品等高净值品牌投放量同比下滑 15%。

高德的商业化困境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地图数据的更新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算法优化也离不开持续研发投入,市场推广费用亦是不菲;其次,尽管在本地生活业务上持续投入,但长期亏损表现使其难以在阿里资源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三,美团盘踞、抖音进军,本地生活赛道早已成为红海市场。

与此同时,在高德的发展路径上,用户体验与未来技术布局的双重挑战正日益凸显。

作为一家以技术立身的企业,高德本应凭借其核心能力为用户提供稳定、精准的导航服务。

但事实上,诸如定位漂移、路线绕行、商户信息(POI)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些持续存在的体验痛点,不断消耗着用户长期积累的信任,对其品牌口碑与用户黏性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仍在加剧。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对手持续深耕底层数据与核心算法,不仅在导航的精准性与智能化程度上不断突破,还同样积极扩展本地生活及出行生态,对高德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持续的分流与挤压。

面向未来,高德的技术战略也面临严峻考验。

当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服务已在多城展开商业化运营,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测试也在加快推进之时,自动驾驶技术商业落地的进程正在提速。

高德长期以来所依赖的轻资产聚合模式,在面对这场由 "AI 驾驶 " 引发的出行革命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战略主动性受到质疑。

不仅如此,老对手百度地图也在加速 AI 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例如今年 5 月发布地图 AI 开放平台,全面支持两轮车、无人配送、智能手表等场景的导航方案,正在下一代技术竞赛中抢先构建护城河。

站在关键转折点

技术愿景与商业现实间寻找平衡

当下的高德地图,正站在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性的关键转折点。

其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战略地位,已发生肉眼可见的显著下滑——从曾经与本地生活、飞猪并列的生活服务板块三大核心业务之一,逐步沦为如今归类于 " 所有其他 " 的边缘业务。

即便在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曾释放出 " 高德首次实现盈利 " 的积极信号,但短短四个月后,阿里 CEO 吴泳铭便宣布重大战略调整,将高德正式划入 " 其他所有 " 业务范畴,这一快速变动不仅反映出集团对其定位的重新评估,更凸显出高德在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权重持续降低。

回溯高德的商业化探索路径,其从早期聚焦导航与路径规划的工具属性,逐步拓展至入局网约车领域,最终形成以广告投放、平台佣金为核心的多元营收结构,看似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商业闭环。

然而,这套模式在实际运营中却深陷多重挑战:核心的广告业务增长动能明显趋缓,2024 年在线广告收入增速较 2022 年已大幅下滑,难以持续支撑整体营收增长;佣金体系则受制于合作伙伴的议价能力与合作条款限制,收入稳定性与增长空间受限;

而跑腿、本地生活团购等新兴业务,又面临市场准入门槛高、竞争格局固化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形成新的营收支柱。若这些经营瓶颈无法有效突破,高德未来的商业回报预期恐将持续走低,进一步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更为关键的是,阿里巴巴集团支持力度的减弱,正逐步瓦解高德此前搭建的本地生活生态根基。

过去,高德凭借阿里生态内的资源协同优势,依托淘天系的流量搜索导流获取用户、借助饿了么的即时配送网络完善服务履约、通过支付宝的支付闭环提升交易效率,成功构建起 " 导航 + 到店 + 打车 " 的一体化本地生活服务框架。

但随着阿里集团战略重心转移,这些生态资源支持逐渐弱化甚至消失,高德不得不脱离 " 生态庇护 ",独自面对美团、抖音等巨头在本地生活赛道的激烈竞争,其辛苦搭建的生态体系面临明显的收缩风险。

尽管 2025 财年阿里本地生活集团亏损额度已收窄至 36.89 亿元(同比压缩三分之二),收入也实现 12% 的同比增长至 671 亿元,但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与行业头部企业存在显著差距——收入不足美团的三分之一,增速仅为美团的一半。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技术迭代中保持领先、在业务布局中精准聚焦、在生态断裂后重建竞争壁垒,已然成为高德突破当前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

END

洞见具有时代价值的商业见闻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标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高德地图 阿里 ai 飞猪 高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