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球队有 79 年的历史,堪称 NBA 历史的缩影。
文丨张雪
文章来源丨投中网 ( ID:China-Venture )
" 赌王之子 " 何猷君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这次无关电竞,而是另一项他极度热爱的赛事—— NBA。
五个月前,一笔刷新纪录的交易诞生。美国私募股权大亨威廉 · 奇泽姆宣布收购波士顿凯尔特人,该交易让这支队伍的估值上涨到了 6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8 亿元),也创下了美国职业体育队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8 月 20 日,凯尔特人官宣了新股东的核心成员,在这个长长的名单中," 何猷君(Mario Ho)" 的名字格外醒目,这意味年仅 30 岁的何猷君,成了 NBA 大热球队的股东。
" 联合所有者及管理委员会委员 " 的身份,也帮何猷君解锁了又一个新标签:NBA 历史上最年轻的股东。
从"铁杆球迷"到"核心股东"
这次交易的收购方——奇泽姆财团,该财团核心成员包括科技巨头、地产大亨等资深投资人,像是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继承人阿迪提亚 · 米塔尔、波士顿地产大亨布鲁斯 · 比尔、花岗岩电信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布 · 黑尔等。
在这个财团中,何猷君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年龄上来看,除了他,其余人的平均年龄在 60 岁左右,而且他是唯一一张中国面孔。更重要的是要想成为 NBA 球队股东需通过联盟三重考验:接受 FBI 级别的背景审查、证明资金来源合法性,获得其他 29 支球队老板的全票同意。
历史上仅有三位华人达成此成就:NBA 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小股东蒋立章,2019 年收购篮网的蔡崇信,以及现在的何猷君。一位 NBA 内部人士透露:" 去年何猷君曾竞标勇士队小份额股权,但最终因情感因素选择凯尔特人。"
何猷君与凯尔特人的故事,更像是霸总偶像剧照进了现实。
2013 年,18 岁的何猷君同时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牛津大学的入学券,他最终选择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系,也就是在这一年,凯尔特人进入重建期。
在麻省理工读书时,何猷君的宿舍到凯尔特人的球馆 TD Garden 只需要步行 10 分钟,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让他能频繁地去现场支持球队," 赶完作业就去看球 "。
在此期间,他见证了凯尔特人从重建到崛起的过程,亲历了球队从小托马斯单核到双探花崛起的全过程,尤其是杰伦 · 布朗和杰森 · 塔图姆的成长。
成为凯尔特人铁杆球迷的何猷君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凯尔特人相关的内容,并公开表示杰伦 · 布朗是他的偶像球星。在他学成归国后,对凯尔特人的喜爱依旧不减,甚至在 2024 年总决赛 G5,他专程飞回波士顿,在主场穿定制绿色 7 号球衣,嗓子喊到沙哑。
十余年间,何猷君完成了 " 球迷 " 到 " 股东 " 的身份转变,直接抬高了 " 球迷天花板 ",这对于任何一个追星的人来说,都是梦一样的存在。所以,在凯尔特人官宣收购后,仅 15 分钟内,何猷君就在社交媒体上展现出了满满的 " 活人感 ":
他连发三张照片——凯尔特人队徽、签约文件特写、总决赛穿过的 7 号球衣。并配文称 " 朋友们,场边座席票找谁?懂的都懂!" 这条推文还获得杰伦 · 布朗秒回:" 现在你欠我一件签名老板版球衣。"
当然,球迷的身份只是何猷君能够参与投资的加分项,他能入局的关键是,股东们希望通过何猷君的资源和人脉,帮助凯尔特人在亚洲市场获得更多粉丝和商业价值,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一些尝试。
何猷君的资本版图
NBA 并不是何猷君在体育的唯一布局,他另外热爱的一项运动是电竞。
2016 年,何猷君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国,他没有选择子承父业,而是在尝试多个项目后,选定电竞作为创业方向。2018 年底,何猷君在深圳创立 V5 电子竞技俱乐部,并获得 LPL 联赛(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席位,好景不长,2020 年 LPL 春季赛 V5 战队取得了最差成绩 "0 胜 16 负 "。
为了扭转局面,何猷君决定走产业整合路线,推动了 V5 电竞俱乐部与 eStar 电竞俱乐部合并,成立武汉星竞威武文体发展有限公司,其出任董事长。2023 年 1 月,星竞威武又并购了瑞典电竞俱乐部 NinjasinPyja-mas(NIP),双方共同组建星竞威武集团(NIP Group),何猷君出任董事长兼联席 CEO。
作为创始人,何猷君也是星竞威武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14.2%。去年 7 月 26 日,他带领星竞威武集团赴美上市,上市初期,其股价最高曾触及 17.76 美元 / 股。此举也帮助何猷君成为了 " 亚洲最年轻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创始人 "。
从星竞威武集团的案例可以看出,何猷君是一个善于资本运作的玩家。不过,顶着 " 中国电竞第一股 " 的星竞威武集团在上市之后,却深陷负面之中,先是股价震荡,破发,现在股价仅为 1.84 美元,近期还被曝出亏损和欠薪等消息。
舆论的风向似乎并没有影响何猷君的投资动作,除了入股凯尔特人外,今年 6 月,何猷君还收购了王思聪旗下的寰聚商业,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长。
资料显示,寰聚商业管理资产规模超 60 亿元,布局了 70 余个文旅项目,涵盖商业综合体、餐饮、体验式消费等业态。寰聚商业旗下重点项目 " 丛里・TAI"(原泰山文旅健身中心)总投资 37 亿元,规划建设华北最大室内四季滑雪场、国内首家室内动物园主题公园等。
接盘寰聚商业,是想用文旅作为电竞的线下延伸,拓宽消费场景。参与投资凯尔特人,既是兴趣也是看中了财务回报,NBA 球队本身就是很好的资产,看看蔡崇信就知道了,持有篮网七年时间翻倍,更何况,相比蔡崇信,何猷君还有机会切走 NBA 在华的增量蛋糕。
且不谈这笔交易最终能给他带来怎样的回报,但显然何猷君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和体育领域出尽了风头,NBA 明星股东的身份给他个人影响力和品牌做了最新背书,从此,他不再仅仅被视为困在电竞里的 " 赌王之子 " 了。
23年,从29亿到438亿
近期,NBA 球队易主浪潮。6 月,湖人以 100 亿美元售予保险业巨头马克 · 沃尔特,创全球体育俱乐部售价之最;8 月,开拓者以 42.5 亿美元转手 NHL 飓风队老板汤姆 · 邓顿。这三笔交易合计 203.5 亿美元,分列 NBA 历史售价前三甲。
作为 NBA 中历史最悠久、最成功的王朝级球队,凯尔特人(Celtics)成立于 1946 年,有传闻称,当时取名 "Celtics",是为了致敬波士顿庞大的爱尔兰移民群体。
至今,这支球队有 79 年的历史,堪称 NBA 历史的缩影。数十年间,凯尔特人也经历了起起落落,既有沉甸甸的荣誉,也有灰蒙蒙的低谷。
去年夏天的 2023-2024 赛季,凯尔特人在 NBA 总决赛第五场比赛中,以 106 比 88 的大比分差距,轻取对手独行侠,以 4 比 1 的总比分夺得 NBA 总冠军。
这是凯尔特人时隔 17 年后再次拿下 NBA 总冠军,也是凯尔特人历史上的第 18 座总冠军奖杯,由此,凯尔特人超越湖人,成为了 NBA 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
如果时间再往前,上世纪 70 年代,它还曾创下了空前绝后的 " 八连冠 " 战绩,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至今无人能破,堪称美国体育史上的奇迹。
进入 90 年代后,随着明星球员的退役,凯尔特人开始走向没落,甚至沦为联盟鱼腩。也就是在这个阶段,2003 年,凯尔特人前老板 Wyc Grousbeck 用 3.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9 亿元)买下了球队。
在当时,这笔交易也称得上是资本盛宴,投资者都是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界的名人,除了时任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普通合伙人的 Wyc Grousbeck,还包括前贝恩资本管理合伙人史蒂芬 · 帕柳卡(Stephen Pagliuca)、TPG 联合创始人大卫 · 邦德曼(David Bonderman)和银湖资本联合创始人格伦 · 哈钦斯。
在 Grousbeck 时代,凯尔特人迎来了复兴,先是 2007 年,将雷・阿伦、凯文・加内特和保罗・皮尔斯聚到一起,组成了 " 三巨头 ",并在 2008 年总决赛中,战胜宿敌湖人队,一举夺冠。后又是在 2016 年、2017 年通过选秀进行队伍重建,得到了杰伦・布朗和杰森・塔图姆等顶级年轻球员,组成了 " 双探花 " 的核心。
团队实现新老交替后,凯尔特人也开始坐稳了 NBA 顶级 " 豪门 " 的宝座,这里的 " 豪门 " 并非虚言。
为了留住核心成员,凯尔特人开出了多份顶级薪资的合同,比如 2023 年球队以 5 年 3.04 亿美元续约杰伦 · 布朗,2024 年再用 5 年 3.15 亿美元锁定杰森 · 塔图姆,两份合同接连刷新 NBA 历史纪录。这使得球队薪资总额飙至 5.4 亿美元,同时奢侈税负担引发了 Grousbeck 家族内部争议,也让持有 20% 股份的 90 岁老 Grousbeck 坚持套现离场。
更何况 2024 年夺冠后半月内球队估值飙升了 12%,且 61 亿美元的价格足够诱人,直接让资产增值了近 17 倍。
在外界看来,薪资压力是凯尔特人被出售的直接导火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猜测,据悉在新管理层接手前,球队已启动财务优化。朱 · 霍勒迪被交易至开拓者,克里斯塔普斯 · 波尔津吉斯送往老鹰,这一系列操作使薪资总额从 5.4 亿骤降至 2.39 亿美元,奢侈税减少 3.01 亿美元。
但好在以塔图姆和布朗为核心的阵容并未受到破坏,且球队中大多数处在当打之年,所以凯尔特人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是 NBA 总冠军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当年狼王加内特在国内掀起的凯尔特人风,不知道会不会再被何猷君掀起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