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
文 / 老 K
首先,我要提前声明,内容的康复方式仅仅是我的来访者个例。
仅做分享,如果大家有抑郁、焦虑障碍需要及时就医。
我的来访者(这里简称为 A),他天资聪明,最近大家知道 btc(比特币大涨),说实话人家早在 18 年就开始囤币,到现在早就财富自由了。
不仅投资收获满满,还有一个好工作,在一家上市的芯片公司工作,年薪 40 个 W 起,可他活得并不快乐。
他说自己赚钱并非自己需要这么多钱,而是感觉只有这些数字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在单位,他也基本和同事就是点头之交,因为智商超强,而且工作认真没多久就是公司的主管,可他说同事对他都是敬而远之。
高标准、自我封闭的人生历程,让 A 拥有很强的个人心理防御机制。
但防御机制太强的话就会造成自我欺骗,停止成长的情况,最终在问题被规避的过程中越来越严重。
所以在疫情期间自己突然患上焦虑抑郁,因为那时候需要线上办公,由于自己和同事关系一般,所以每次找同事都很困难。由于疫情导致各大资产下跌,那个时候自己陪了好多钱。
后来 2020 年底选择离职休养。
就是那会我认识了他,他和我说自己不缺钱,我就感受到他的内心安全感全部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甚至觉得只有自己有钱才被人瞧得起。
他说自己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每次父母给他交学费的时候都要让他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导致他每次都觉得亏欠父母很多。
" 我不够好 " 的感受,像个阴影一样一直跟随着他。
大学毕业后自己很争气,赶上了好时代也赚到财富自由的钱,可他就是自信不起来。
看起来金钱成了抵御自己 " 不够好的感受 ",但反而把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交给了外部世界,这样的 " 自信 " 是脆弱而不稳定的。
同时,发自内心认为自己不行的人,潜意识深深相信那些美好都不可能属于自己,即使给自己设立梦想,也很难有计划坚定地实行下去,梦想只会成为一座攻不破的城池。
01、
学会与不好共存才是解药
当我一开始认识 A 的时候,我就能感受一种强烈的防御,而且很难和他聊深。他显得很强势。
他不允许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好。在二十多年的成长中,他一直以盔甲面对他人。
所以即便财富自由,他也无法获得超过半年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会各种挑剔别人。
在他的心中,不好就是原罪,只有完美才配活着。
我观察到,他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社会或者他人对你的规范:
你应该是这样,你不能是那样。
这是很容易被看到的因素。
另一个更隐蔽的因素,是头脑看到了 " 更好 " 的可能,于是拿这个去要求自己。
这时候,很容易会陷入一种焦虑中。
后来我在他执着变得优秀的时候,叫停了他,记得很清楚,他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说你们做心理咨询能赚多少钱,我说一小时三百块钱吧,他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知道他开始从我们的关系中找到了优越感。
后来我说,就算我没你有钱,也许一辈子没有你有钱,可我并不会觉得不好。他突然愣了一下。
A 接着说,没钱怎么生活呢?我说虽然我没你赚的多,但我一样活着啊。
我逐渐让他明白,学会去爱那个 " 身体力行 " 的自己,而不是那个 " 头脑想象 " 的自己。
但不久,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他对金钱的执念下降了,可又开始对康复的节奏耿耿于怀。
我觉得吧," 着急 " 这事儿啊,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可好多好多人呢,老是处在那种急切的状态里。我有好几个来找我咨询的人,都用 " 急切 " 这个词来形容他们自己。
就说有这么一位来访者吧,她当时也没干啥工作,按理说时间多得很,可她就一直急急忙忙的。就算是平时走路,那股急切劲儿也一直缠着她。她自己感觉啊,就好像真有一股外在的力量,像鞭子似的抽着她,可实际上根本就没这么个外在的力量。
后来在咨询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拿着那根鞭子抽自己的,其实就是他自己。
02、
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
心理学里有个挺有名的理论,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说,人的需求能分成五个层次,从最下面一层开始往上排,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打那以后啊,我们就常拿这个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看一个人正处在啥生活阶段,处于人生的哪个层次。当咱把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了,开始琢磨着追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些事儿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咱的人生进入新阶段啦。
人爱自己除了要身体上对自己好,更要精神上面对自己好。
当下破天荒的那句 "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不知道多少人却被这句鸡汤害惨了。
说实话,对于很多人来说,爱自己成了一句口号,甚至是放纵自己的口号。
他们爱自己就是拼命满足自己的欲望,买买买,什么都纵容自己,从 A 走到 Z 的极端而已。
但真正的爱自己有心理学家专门解答过,它一种自我支持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支持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成长的行为而增长 "。
而放纵自己非但不会让自己过得更好,反而会被欲望反噬,最终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除此之外,爱自己更不代表是自私的表现,自私的人内心是空洞的,那种匮乏即便拥有了全世界,他们依旧不满足,反而获得的越多内心越空虚。
爱的大师弗洛姆曾说过:
自私的人缺乏对自己真正的关心,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无法从自身获得满足。于是,ta 们只能不断从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榨取满足感。
这里有必要提到,好多人把自己的自恋当成了爱自己的状态,但自恋的人是把别人的评价当作自己唯一的评价标准,而且一切以他人对比为目的,但爱自己却是无论对方是否认可自己都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内心始终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前者内心更空虚脆弱,后者真实强大。
所以,你会发现总是一味喊口号 " 爱自己 " 的人,往往需要别人的爱。这些人潜意识会高喊 " 快来爱我!我需要你们的爱!" 这反而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后来,A 和我说他康复就是从自己学会放弃追求那些完美开始,他现在做了一份自由职业,还做交易,相反当自己开始放过自己后,很多事情都轻松很多。
最重要的是他在上个月结婚了。
- END -
文章作者:老 K
老 k 简介: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从业 10 年,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 " 阿尔法心理研究所 " 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 110 小时 + (目前仍在进行),督导小时数:60 小时以上。
培训 / 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 60 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 50 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
我是老 K。
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
那么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你就不会错过馆君啦!
点个【在看】,老 K 给你更多好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