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08-28
使出浑身解数之后,海底捞如何找到确定性增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餐饮行业的整体低迷未能让海底捞独善其身。

2025 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系统销售额同比减少 6.5%,总收入录得 207.03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3.7%。

作为核心收入的餐厅经营部分录得 185.8 亿元,同比减少 9%,占比首次降至 90% 以下。

这是海底捞自 2022 年以来,首次出现半年报营收同比下滑。

创始人张勇曾将麦当劳的标准化视作圭臬,标准化、可复制的高效门店模式,一度构成海底捞在资本市场的核心叙事。

但伴随竞争格局生变、主业增长见顶,海底捞不得不跳出标准模式,转向更具个性化的增长路径。

上半年,海底捞的在产品、场景、店型方面的布局明显加快,呈现出多元化探索的积极姿态:

持续拓宽客单价覆盖范围,上至人均 500 元以上的高端 " 臻选店 ",下及人均仅 20 元的午餐自助。

场景维度,海底捞积极拓展夜宵、亲子互动、宠物友好等主题门店,并通过 " 红石榴计划 " 延伸至烤肉、炸鸡、烤串、小火锅、铁锅炖等多个品类,几乎涉足当前主流连锁餐饮的所有业态。

这些在标准化基础上注入新鲜感的诸多尝试,能否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仍需持续观察。

不久之前,海底捞传出 " 改为半自助模式,大量削减服务 " 的传闻,虽经官方辟谣,但仍折射出消费者对海底捞转型的复杂情绪。

一步步走出传统形象的海底捞,能继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吗?

压力渐至

海底捞面临的压力,首先源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近半年来,全国餐饮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平甚至更低。尤其在今年 6 月,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 1372 亿元,同比下滑 0.4%,出现年内首次负增长。

在多家同行选择 " 以价换量 " 应对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海底捞保持了已持续一年多的客单价回升态势。

2025 年上半年,海底捞全国门店人均消费从去年同期的 97.4 元微涨至 97.9 元,各线城市普遍呈现增长。其中一线城市表现最为明显,同比增长 1.1%,人均消费达 105.2 元。

尽管如此,当前整体客单价与 2023 年同期尚有 5 元差距。

海底捞 CEO 苟轶群在业绩会上坦言:"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极致性价比、差异化、个性化以及情绪价值等,友商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新品,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对海底捞的堂食有一定影响。"

主动放弃 " 以价换量 " 这一最直接的获客策略之后,海底捞客流量的下滑可以预见。

上半年,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从去年同期的 4.2 次 / 天下降至 3.8 次 / 天,带动同店销售额同比减少 10%。

固定成本难以有效摊薄,人工成本占比同比上升 0.5 个百分点,达到 33.8%。

虽然未直接下调价格,但海底捞增加了菜品份量与物料投入,致使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比提高 0.8 个百分点,至 39.8%。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底捞上半年核心经营利润同比下滑 14%,录得 24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近 4 亿元。

3.8 次 / 天的翻台率也跌破了海底捞为自身划定的运营的 " 及格线 "。

海底捞曾表示,若平均翻台率未达到 4 次 / 天,将暂缓规模化开设新店,优先提升存量门店的经营效率。

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总数较比年初净减 5 家,门店总数为 1363 家。

为提振同店表现,海底捞正在产品与场景方面持续推动多元化创新:

产品方面推出鲜切系列、时令系列,并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菜品;场景方面,则积极打造夜宵主题、亲子主题及宠物友好型门店。

海底捞透露,目前区域每月上新菜品达 60 至 80 款;夜宵场景门店改造后,平均翻台率较改造前提升至少 10%-20%。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已完成近 30 家夜宵场景主题门店改造,另有超过 50 家主打鲜切、鲜活产品的标准主题店已投入运营。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场景主题店的规模。

同一时间,在上半年外卖大战的补贴与流量支持下,外卖业务加速崛起,同比增长 60% 至 9.3 亿元。

聚焦一人食场景的 " 下饭火锅菜 " 增长尤为显著,贡献超 55% 的外卖收入。拌饭、自制饮料等新品类也已进入测试阶段,有望进一步丰富外卖供给。

这类创造增量的创新转型,在短期内对盈利带来部分压力。

上半年,海底捞在外卖业务推广与多元化营销活动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相应开支增长了 1.5 亿元。

空间何在

自 2021 年门店数量达到顶峰并启动 " 啄木鸟计划 " 以来,海底捞 " 无限扩张 " 的故事已经很难再讲下去。

有消费者如此评价:" 海底捞其实没变,只是市场变了。"

在不断涌现的同类餐饮竞争下,海底捞曾引以为傲的标准化运营、极致服务与互动体验,正在逐渐丧失独特性。

正如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所指出的:" 消费人群变了,餐饮市场格局也变了,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业绩增长之外,海底捞的扩张还面临一层特殊的内部压力。

海底捞采用 " 连住利益、锁住管理 " 的师徒制激励政策。店长不仅对本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从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的业绩提成。

该机制有效运转的一个重要前提,正是持续的门店扩张。一旦停止增长,人才内部晋升通道便会收窄,激励效果随之减弱,甚至面临失效风险。

传统自营门店遭遇瓶颈之际,海底捞在上半年加速推进了加盟体系及 " 红石榴计划 " 的门店拓张。

" 红石榴计划 " 目前已涵盖焰请烤肉铺子、从前印巷、小嗨爱炸等 14 个餐饮品牌,旗下餐厅总数达 126 家。而在去年年报披露时,该计划仅覆盖 11 个品牌、74 家门店。

接近海底捞人士透露," 红石榴计划 " 上半年新增了外部优秀创业品牌的引入机制。现阶段,内部创业、外部创业品牌共创、外部城市品牌合作多种模式并举。

加盟业务方面,通过老店转化与新店开拓双线推进,上半年新增加盟店 28 家,总量达到 41 家,开店数超去年全年。

新兴业务目前对总收入的贡献仍然有限。

上半年,41 家加盟店共实现收入 0.91 亿元,单店平均贡献收入约 220 万元,远低于直营店同期 1400 万元的水平。

海底捞的加盟采用强托管模式,由总部统一管理并按利润固定比例收取费用。即便未来继续扩张,预计短期内对总收入的贡献仍将保持较低比重。

包含 " 红石榴计划 " 旗下多个品牌及企业火锅、露营餐饮等场景在内的 " 其他餐厅经营 " 板块,上半年实现收入 5.9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27%。

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规模最大的品牌 " 焰请 "。该品牌上半年新增门店 46 家,总数达 70 家,实现营收近 2 亿元。

基于下沉市场加盟商资源的积累,海底捞期待通过多品牌协同与业态整合,构建更庞大的餐饮生态体系。

周兆呈曾对外透露过这样的野心:在主品牌的加盟业务跑顺后," 红石榴计划 " 下的诸多副牌也可通过加盟模式实现规模化扩张。

另一可能推进的方向,是外卖体系的整合。

海底捞在财报中明确提出,将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海底捞外卖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新模式,驱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从当前加盟店及其他品牌门店的规模占比来看,商业模式真正跑通尚需一定时间的验证与积累。

华兴证券分析师姜雪烽认为,海底捞的投资逻辑已从 " 赚业绩的钱 " 平稳过度到 " 赚分红的钱 ",业绩只能作为衡量公司价值的标准之一。经营基本面不变的前提下,公司股价依然会在 10~20 倍 PE 之间宽幅波动,但 " 持续稳定的高分红 " 可能成为股价的第二催化剂。

近年来,海底捞显著提升了股东回报力度。

目前海底捞的派息率从 2022 年的 40% 逐步提升至 2023 年的 90%,至 2024 年已达到 95%。

2025 年中期每股派发 0.338 港元,派息率依然保持在 95% 的高水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海底捞 亲子互动 创始人 辟谣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