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8 月 27 日,中信银行(601998.SH)发布半年度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057.62 亿元,对比上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 2.99%;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78 亿元,同比上涨 2.78%。截至 6 月 30 日,中信银行总资产约 9.86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3.42%。
截至公告日,上市股份行中仅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披露了 2025 年半年报。其中,浦发银行的资产规模为 9.65 万亿元,与中信银行资产规模最为接近。
浦发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05.6 亿元,归母净利润 297.4 亿元,两项指标较去年同期皆呈现增长,业绩表现相对优于中信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明显减少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以平滑利润表现。今年上半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为 295.7 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48.27 亿元,而 2024 年几乎与 2023 年持平。
若不考虑计提减值影响,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拨备前利润为 762.08 亿元,同比亦下降 2.5%。
事实上,2024 年,中信银行的主基调堪称稳健,经营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均衡性、稳健性、持续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136.46 亿元,净利润 685.76 亿元,两项指标 " 双增 "。但今年上半年,不管在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上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压力。
中信银行今年在公司治理层面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迎来了新行长的任职。今年 2 月,中信银行的 " 老将 " 芦苇被聘任为该行行长,4 月 21 日,芦苇的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
芦苇此前在中信银行体系供职长达 20 多年,并在 2021 年升任中信银行副行长。2022 年,芦苇调任中信信托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长,时隔两年后又再次回归中信银行。本次的人事调整主要系中信系统内部补位调动,中信银行原行长刘成已被调任中信建投担任董事长。
截至 6 月末,中信银行的净息差为 1.63%,比上年末的 1.77% 下降 14 个 BP,这个下降幅度从过往来看相对较高。对此,芦苇在业绩会上表示,将继续重视负债端的成本管理,辅之以资产结构优化,双向发力稳定息差。
对于中信银行未来的发展,芦苇也明确表示,中信银行已经摒弃了规模情结,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在具体业务方面,将纵深推进零售第一战略。
零售风险总体可控
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继续坚定实施 " 五个领先 " 银行战略,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在零售银行业务上,该行通过做大客户基础、做强产品驱动、做优渠道势能和提升服务体验,为客户提供 " 金融 + 非金融 " 综合服务。报告期末,该行个人客户数 1.49 亿户,较上年末增长 2.30%。
但从近几年来看,受制于房地产行业下行,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各个大型银行的零售业务普遍承压。叠加金融科技冲击加剧业务分流,个人信贷业务增长乏力。中信银行也不例外。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04.85 亿元,同比下降 6.9%。不过,可喜的是,零售银行业务贡献了 55.95 亿元的税前利润,对比上年出现了翻倍式增长。
从不良率上看,中信银行上半年公司贷款的不良率有所压降,从去年末的 1.27% 降至 1.14%。但个人贷款不良率从去年末的 1.25% 升至 1.29%。
对于资产质量问题,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表示,零售业务的不良问题,是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过,今年上半年,该行进一步加大了零售业务的风险管控,并在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
但总体来看,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保持了稳定,一是关键指标向好;二是前瞻性指标改善,财务资源消耗下降,核销处置量下降;三是问题资产价值提升,清收回拨利润增加。
展望下半年零售资产质量,胡罡表示,从前瞻指标来看,个贷不良 + 关注贷款、信用卡不良 + 关注贷款率都有所下降,个人消费贷和按揭相关的前瞻指标比年初都有下降,因此认为零售总体风险可控。
• END •
爆料投稿|邮箱:damofinance@163.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