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百得利控股(6909.HK)发布中期业绩公告。2025 年上半年的中国豪华车市,正经历一场 " 价格内卷 " 与需求疲软交织的寒冬。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市场新车平均降价力度达 2.1 万元,降幅 11.4%,不少经销商陷入盈利困境。
在此背景下,百得利控股披露的中期业绩公告,却展现出令人亮眼的经营韧性。公司上半年营收 38.13 亿元,同比下降 10.9%,归母净利润 713 万元,同比下降 79.1%。虽然财务数据承压,但公司保持了健康的财务状况,更在行业低谷期逆势推进布局,其背后的经营韧性值得深究。
稳健财务:危中见机的底气所在
行业下行期,财务结构往往是企业的 " 生命线 "。百得利控股的中期财报显示,其财务健康度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 6 月 30 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稳定在 50% 以下,较行业普遍的 60% 水平低出 10 个百分点,大幅降低了利息压力与偿债风险;存货规模从 2024 年底的 8.3 亿元降至 6.95 亿元,降幅 16.2%,对应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仅 36.3 天——这一数据意味着公司新车库存 " 流转效率 " 处于行业前列,有效减少了资金占用,缓解了现金流压力。
更关键的是,售后服务业务成为 " 盈利压舱石 "。上半年公司售后服务收入达 6.54 亿元,同比增长 7.79%,收入占比提升至 17.15%。在新车销售利润受价格战挤压的当下,这一业务不仅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更对冲了主业波动,成为公司维持盈利的重要支撑。此外,公司当前类现金资产达 9.099 亿元,叠加上半年 3.09 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为其后续把握市场机会储备了 " 弹药 "。
战略眼光:逆势布局的精准抉择
在多数企业收缩投资的行业低谷期,百得利控股却展现出 " 逆向投资 " 的眼光。2024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精准捕捉行业估值洼地,先后完成多笔宝马、奔驰、保时捷资产的收购,并通过 9.64 亿元债权包获得奔驰 4S 店及两处优质不动产。
从行业逻辑看,这两项投资的核心价值在于 " 低成本获取高价值资产 "。当前行业低谷期,成熟 4S 店尤其是保时捷、奔驰等豪华品牌网点的估值显著降低,而百得利收购的标的均具备 " 地段稀缺 + 经营成熟 " 特征——前者意味着长期客流保障,后者则省去了新店培育期的亏损风险。这种 " 抄底式 " 扩张,不仅让公司经销网络规模稳步提升,更通过优化品牌结构,强化了在豪华车领域的竞争优势。
未来潜力:前瞻布局的价值所在
面对汽车行业 " 电动化 " 转型浪潮,百得利并未采取激进转型策略,而是选择 " 稳扎稳打 "。财报披露,公司 2025 年与问界合作在北京开设用户中心,正式迈出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步伐。这一动作背后,是其 " 渐进式转型 " 思路:在保持保时捷、奔驰、宝马等豪华燃油车品牌基本盘的同时,通过与头部新能源品牌合作积累经验,避免转型期的业绩波动。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持续优化现有网络布局,对经营效率不佳的门店果断关停,将资源集中于高毛利、高客流的头部豪华品牌及新能源网点。这种 " 减法 " 操作,实则是为未来行业复苏铺路,一旦车市回暖,更高效的网点结构将能更快释放业绩潜力,而前期积累的新能源合作资源,也将成为其把握增长红利的关键。
春江水暖,穿越周期的长期价值
当前汽车经销行业正处于 " 洗牌期 ":大量中小经销商因扛不住价格战与资金压力被迫退网,豪华品牌经销商网络整体收缩。这一背景下,具备成熟客户基础的头部经销商反而迎来机遇。一方面,售后需求随存量豪车规模增长而提升,形成对新车销售亏损的对冲;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集中。
业内人士透露,百得利控股通过抄底收购,有效提高了其拥有的 4s 店平均质量,对其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随着后续 " 反内卷 " 政策推进与消费信心恢复,行业有望逐步回暖,此前完成低成本布局、财务稳健的百得利,或将成为最早受益于复苏红利的企业之一。
对于投资者而言,百得利 2025 年半年报的价值,在于展现了其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稳健的财务基础、精准的逆周期投资、前瞻的转型布局,三大韧性叠加,或将使其在豪华车市的 " 春天 " 来临时,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