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个读者私信,看得我心里揪得慌。
她说自己女儿今年 16 岁,原本是个特别阳光的姑娘,爱画画、成绩也不错,可这半年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 —— 上课走神、作业不交,连最喜欢的画笔都扔在角落积灰,甚至跟妈妈说 " 活着没什么意思 "。
后来跟孩子聊了很久才知道,问题出在妈妈身上。去年妈妈辞职创业,总觉得心里没底,听家里老人说 " 让孩子多帮你分担,把她的好运气借点给你 ",就开始天天跟女儿念叨:" 妈妈这次全靠你了,你得多为家里着想,别总想着自己玩 "" 你这孩子命好,把运气分妈妈点,等妈妈成功了,以后什么都给你 "。
一开始女儿还试着安慰妈妈,可时间久了,妈妈越来越过分:女儿考试考得好,妈妈说 " 果然是借了你的运气,妈妈今天谈成了个大单子 ";女儿参加绘画比赛拿了奖,妈妈直接把奖状挂在自己工作室,跟客户说 " 我女儿运气好,能给我带来福气 "。
直到有一次,女儿发高烧想让妈妈陪,妈妈却因为要见客户说 " 你忍忍,妈妈这次能不能成,还得靠你这好运气呢 ",从那以后,孩子就彻底垮了。
其实这种 " 借运 ",咱们很多家长可能都在不知不觉中做过,只是自己没意识到。
比如孩子考试前,你说 " 你可得好好考,给咱们家争口气,爸妈以后就靠你了 ";孩子有什么好机会,你说 " 你把这个机会让给弟弟 / 妹妹吧,你运气好,以后还会有的 ";甚至孩子穿了件新衣服、戴了个新饰品,你说 " 给妈妈戴两天,借借你的好运气 "。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随口说说,或者是一种表达期待的方式,可在孩子心里,这根本不是 " 借运 ",而是 " 掠夺 " —— 掠夺他的价值感,掠夺他的安全感,掠夺他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 " 情感勒索 ",父母向孩子 " 借运 ",本质上就是一种隐性的情感勒索。你把自己的焦虑、压力、期待,都打包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 " 我必须好,必须有运气,否则爸爸妈妈就会失望,就会过得不好 "。
时间长了,孩子会慢慢失去自我。他不再为自己努力,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 " 运气需求 " 而活;他会变得特别敏感,一旦自己做得不好,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是自己 " 弄丢了运气 ",害了父母;甚至有的孩子会故意 " 变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逃离 " 被借运 " 的压力。
就像开头那个读者的女儿,她不是不想好,而是不敢好 —— 她怕自己好了,妈妈又会把她的 " 运气 " 拿走,又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她身上,她承担不起这份沉重的期待。
其实,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的 " 运气来源 ",父母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你的运气,应该由你自己去创造;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去负责。
而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被父母 " 借运 ",而是被父母 " 赋能 " —— 是你告诉孩子 " 你很棒,你的价值不需要靠‘运气’来证明 ";是你让孩子知道 " 就算你做得不好,爸爸妈妈也一样爱你,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是你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跟孩子说 " 借运 " 的话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 运气银行 ",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要走,有自己的幸福要追。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跟孩子说过类似 " 借运 " 的话?或者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 " 借运 " 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我聊聊,也可以私信我你的困惑,咱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