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苏轶
8 月 27 日晚间,葵花药业(002737.SZ)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其上半年营业收入约 13.1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药政政策陆续出台对国家医疗、医保、医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 年 1-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2,275.2 亿元,同比下降 1.2%;实现利润总额 1,766.9 亿元,同比下降 2.8%。
当下,整个医药行业正处于阵痛期,多家中成药企业均处于业绩调整期。截至发稿日,中成药行业 54 家已披露今年半年报的 A 股上市企业中,超半数出现营收或净利润下滑。面对医药行业整体下调的背景,在报告期内,葵花药业仍实现净利润 8130.99 万元。
其财报指出,鉴于公司产品群、品类结构特点,以及前期市场非理性波动带来的后续阵痛,葵花药业本着与行业上下游客户共生共赢的理念,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其主动优化自身产品在产业下游的渠道库存,虽对公司短期业绩实现带来不利影响,但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健与健康发展。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公司产品在下游营销渠道库存已基本恢复良性。
此外,面对行业共性挑战,葵花药业始终坚持 " 一老一小一妇 " 特色经营、差异化竞争的方针。通过提供差异化健康解决方案响应多层次健康消费需求。并以 " 产品研发-品牌塑造-渠道建设 " 的逻辑链持续强化 " 葵花 " 与 " 小葵花 " 双品牌协同效应,目前已构建起儿童、成人、老年全维度、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产品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蝉联 " 第 11 届品牌强国论坛 "-2025 中国品牌 500 强榜单,经权威机构评估,公司 " 葵花 "+" 小葵花 " 品牌价值升至 365.78 亿元," 双品牌伞 " 优势进一步凸显,筑牢高质量发展格局。
" 一老一小一妇 " 特色领域,打造公司核心动能
回顾葵花药业上半年的调整路径,其发展定位始终清晰,以中成药为主导,以化药和生物制药为两翼,以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为补充,公司基于对中国人口结构变迁、政策红利及健康需求的深度研判,继续深耕 " 一老一小一妇 " 品类,实施特色经营、差异化竞争;基于对行业前景长期向好的经营预判,继续专注实业,坚守主业,实施 " 实业 + 资本 " 双轮驱动策略,充分挖掘公司现有休眠特色品种资源,以实业经营推动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在 " 一老一小 " 品类方面,葵花药业今年以来的方向尤其明确。其中,一老是指围绕老年、慢性、补益及健康养生领域,重点围绕心脑血管、风湿骨病、肠胃消化、疼痛领域、改善睡眠、健康养生等领域布局与丰富产品品类,打造 " 老年慢病解决方案 ",满足老年健康需求;" 一小 " 领域则持续深耕儿童健康需求,形成双轮并进的增长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葵花药业凭借布洛芬混悬液及聚乙二醇 3350 等潜力新品,在儿童药及成人药市场中均已展现出新气象。
其中,葵花药业全资子公司重庆葵花于今年 7 月底宣布,其新品布洛芬混悬滴剂通过现场符合性检查,成功取得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渝 20150050),首批产品已正式放行上市。
这一产品于今年 3 月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是继 " 布洛芬混悬液 " 后,推出的专为低龄儿童设计的新剂型,标志着公司在儿童用药领域精准化、精细化发展再获突破。其关键疗效参数媲美原研,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退热贴形成 " 高烧-低烧-物理降温 " 阶梯方案,填补儿童呼吸领域快速降温产品空白,伴随育儿补贴等政策红利,该类产品刚性需求出现扩容。产品的推出,亦标志着葵花药业成功构建完整的退热解决方案,巩固了葵花药业以 " 龙头 " 底色打造高品质国药标杆的实力地位。
同年 7 月初,其子公司唐山葵花的聚乙二醇 3350 散也已经正式通过药品 GMP 符合性检查,这意味着该药品可投入市场销售。这一款药品是国内首仿渗透性泻剂,不仅打破了进口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更填补了国产渗透性通便药物的市场空白,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了可靠可及的国产治疗方案,在当前中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较高背景下具备较大市场。
上千药品批准文号加持,推动渠道库存回暖、战略调整是关键
" 当前零售药店面临客流下滑、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共性挑战,而‘产品结构单一、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用户黏性弱’是制约发展的核心痛点。但与此同时,‘一老一小’市场正释放出鲜明的新特征——需求从‘单一用药’向‘健康管理’升级,消费更注重品质与体验,且对专业服务的依赖度显著提升,这恰恰是破局的关键机遇。" 葵花药业集团副总裁刘光涛在 2025 西普会上结合企业在 " 一老一小 " 领域的深耕经验指出。
截至目前,葵花药业拥有药品批准文号千余个,其中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文号超 500 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文号近 300 个,独家品种 / 剂型 28 个(独家医保 5 个),在化学药方面,葵花药业在研品种近 40 个,主要聚焦儿科、成人消化及妇科治疗领域,已有部分品种处于放大生产、BE 试验以及注册申报等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葵花药业正深度挖掘大健康战略方面市场潜力。近年来,公司一直聚焦益生菌品类,并自有菌株开发及功能研究,和以益生菌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开发项目,并借助高校的人才及科研优势实现成果加速落地。
据葵花药业 8 月的最新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哈尔滨葵花药业有限公司已于近日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 " 小葵花牌多种益生菌粉 " 注册申请的《受理通知书》,该产品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润肠通便,大健康类产品研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推动渠道库存回归常态,打造共生共赢产业生态也成为葵花药业本年度经营核心重点。据了解,呼吸抗感系统产品群为葵花药业收入规模最大的品类,受前期市场非理性波动影响,其下游渠道备货、终端消费者囤货,导致前期下游渠道库存超常规充盈。
自 2024 年下半年起,葵花药业主动与下游协同,对自身产品渠道库存进行梳理,控制发货量,协同下游商业强化动销,主动面向终端消费者开展服务,链接消费者,打通终端消费者 " 最后一公里 "。截至 2025 年 7 月末,葵花药业产品下游商业库存基本恢复常态,信心逐步恢复。
对一家药企而言,既要与时代同频,亦要在变局中求变,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为企业谋盈利。今年上半年,葵花药业依托品牌、品种、品质、网络、模式等方面既定优势,实施 " 品牌拉、处方带、OTC 推、游击队抢 " 的组合营销模式,坚定 " 打造黄金大单品及黄金单品集群,驱动品类增长 " 的整体经营逻辑不变。但也做出了部分的调整,包括战略性推动将儿童药事业群与成人消化事业部整合、推动大区制回归事业部制,品种为王、品类经营、开展 " 大做处方、做大处方 " 动作,以及依托 " 小葵花 " 品牌优势,构建 " 线上为主 + 全渠道覆盖 " 的运营体系。
其中,在线上方面,以 " 数字 OTC 平台 " 思维重构线上业务,针对 B2B、B2C、O2O 等线上场景模式特点,优化产品矩阵、产品组合,打造 " 产品 + 内容 + 服务 " 闭环组合,进一步加强线上媒体科普建设,品牌建设与内容科普协同,多线整合打造线上生态,线上线下联动,提升品牌曝光频次与产品认知深度。
不难看出的是,当行业仍在消化历史包袱时,葵花药业已通过 " 主动阵痛 " 换取渠道健康,以 " 产品破局 " 卡位蓝海市场。伴随行业周期见底、政策红利助推,这家头部药企正凭借聚乙二醇 3350 散国产替代、布洛芬进口替代、益生菌消费升级三箭齐发,构建起穿越周期的确定性增长模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