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柳州市柳南区航一路银仔山下的飞机库山洞前,镂空大铁门里飘出的凉气,裹着岁月的厚重,与洞口市民打气排球的热闹撞个满怀。
80 年前,这里是飞虎队战机的 " 避风港 ";如今,新能源车的鸣笛声早已取代当年的战机轰鸣,却同样承载着柳州人对 " 家 " 的守护与奔赴。
40 架战机的抗战 " 堡垒 "
这座宽 14 米、高 6.8 米、深 200 米的山洞,如今已是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口石碑上,刻着滚烫的历史:
总面积约 5000 平方米的飞机库山洞,曾同时停放过 40 架飞虎队战斗机。洞口 50 米为钢筋混凝土拱顶结构,后段 150 米为天然溶洞,可抵御重磅炸弹的冲击波。
飞机库山洞洞口 50 米为钢筋混凝土拱顶结构。南国今报记者袁巧玲 摄
抗战时期,日军频繁轰炸柳州,中国驻柳空军和美国飞虎队的战机便在此维护、停放,这处山洞有效保障了战机与飞行员的安全。
飞机库山洞后段 150 米为天然溶洞。南国今报记者袁巧玲 摄
柳州旧机场 - 飞机库山洞旁的石碑。南国今报记者袁巧玲 摄
如今飞机库山洞空空如也,可在距此不远的柳州旧机场营房旧址 A 区(飞虎队遗址)——柳州军事博物园内,一架 " 鲨鱼嘴 " 涂装的战机模型格外醒目:机头绘有张牙舞爪的鲨鱼图案,机身整齐排列着数面日本国旗战果标志。
停放在柳州军事博物园内的 " 鲨鱼嘴 "P-40C 战斗机同比例模型。南国今报记者袁巧玲 摄
这架 P-40C 战斗机同比例模型,也是飞虎队来华参战时使用的主力机型。当年,正是飞虎英雄们和柳州人民并肩作战,才换来了今日的满城繁花与幸福。
那时的 " 守护 ",是不让敌寇踏进家门;那时的 " 力量 ",是战机翅膀划过天际的勇气。飞机库山洞见证了中苏、中美人民并肩抗战的情谊,也成了柳州珍贵的 " 精神坐标 "。
市民正在飞机库山洞前打球。南国今报记者袁巧玲 摄
每 60 秒下线的 " 新担当 "
从山洞出发,驱车 30 公里,就到了柳东新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一辆辆崭新的汽车驶下生产线后,便在这个全市最大的新车停车场集结,等待发往全国。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停车场。南国今报记者何俊涛 摄(资料图片)
谁能想到,曾经靠榔头手敲造车的五菱,如今建起了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眼前的景象让人恍若穿越——无人运输小车凭着激光雷达和智能程序,根据装配需求驮着零件 " 自动驾驶 ",把零件精准送到每个 " 岛 " 上。没有传统流水线的轰鸣,只有 " 轮胎岛 "、" 蓄电池岛 " 上机械臂有序的装配声。透过玻璃长廊,可以看到 " 神车 " 诞生全过程,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硬核工业气息。
上汽通用五菱的岛式精益智造工厂。来源:今日柳东
今年 1 月 5 日,上汽通用五菱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第 3000 万辆整车——五菱星光 S 下线,成为首个累计产销量达 3000 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2024 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年产销突破 80 万辆,累计销量超 240 万辆,稳居全球前三。
从燃油车时代的 " 五菱之光 ",到如今的新能源车 " 小 E"" 缤果 ",每 60 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车,这背后是 "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 的承诺,并且进化成了 " 人民需要提升什么,五菱就智造什么 " 的新担当。
一座城的精神传承
80 年前,飞虎队战机在柳州上空轰鸣,是为了 " 保家 ",不让战火吞噬家园;如今,柳产新能源车驶向全国各地,是为了 " 兴家 ",用智造实力让生活更美好。从山洞里的战机到车间里的车轮,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柳州人骨子里的奋斗猛劲。
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节点回望,这座曾被战火洗礼的工业重镇,用 "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 的汽车产业答卷,告慰着当年的先烈。山洞犹在,它不再需要守护战机,却成了提醒我们 " 不忘来路 " 的精神地标;车轮向前,它载着柳州的智造梦想,也载着中国人的 " 强国梦 ",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纪念吧。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袁巧玲
SGMW 上汽通用五菱等综合
专题策划丨陈 枫
值班编辑丨卢方诗
值班主任丨陈建春
总值班丨朱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