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8-31
专访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超材料可撬动万亿元产业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 8 月,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 45 周年。45 年来,深圳从一张白纸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 12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 " 创新之都 ",无数低调却至关重要的行业 " 隐形冠军 " 在此蓬勃崛起。

深耕超材料领域的光启技术(002625.SZ,股价 54.34 元,市值 1171 亿元)便是其中之一。简而言之,超材料是指利用人工材料编辑技术,制造出天然材料无法实现的,在电磁、声波、热能、力学等领域具备独特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称其为材料领域的 " 基因编辑 " 技术。

近日,刘若鹏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在回顾深圳创业之始,他感触颇深:" 当初从美国回来,我也去过长三角、京津冀和广东其他城市,选择深圳的重要原因是这里敢想敢干。"

在刘若鹏看来,深圳是创新和勇气的代名词,这座城市宝贵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对公司发展助益良多。

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突破微观世界,超材料撬动万亿元产业

超材料起源于 2000 年前后,当时材料技术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人造分子结构来构建新型材料。此外,微纳光刻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设计和制造能够深入到更为微观的领域。

" 从前只能通过提纯、加温、加压、合成等宏观手段改变材料物理性质,新技术让我们可以从微观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物质,它不是某种具体材料,而是一种编辑技术和理念,这完全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刘若鹏表示。

刘若鹏指出,正如核物理的发展催生了核能应用,近百年来,人类每一次向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索,无不释放出指数级的能量与产业链价值。从产品宏观制造到微观结构设计,到上游的原材料乃至矿产供应,超材料产业亦如是。

在刘若鹏的描述中,基于长期技术积累,光启技术实现了从 0 到 1,并跨过了从 1 到 10 阶段,正迈入从 10 到 100 的深水区。

实际上,光启技术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随着国防、航空航天领域发展,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对材料性能提出了多项高要求,传统复合材料技术几乎无法完成设计、制造和量产。超材料的 " 功能结构一体化 " 特性,让复杂功能结构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能够实现高强度和宽频段电磁调制性能,超材料因此成为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的必然选择。

根据相关公司报告,美国先进飞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波音公司国防部分 2024 年收入合计达 1 万亿元,当年累计积压订单价值 3.31 万亿元。当前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每年发展增速约为 15%~20%,国内多家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厂商需求同样庞大,这对应着万亿元级别的产业长期规模。

" 我们的产品非常复杂,涉及航电、结构、力学、电磁调制等,用了 4300 万字大纲控制产品生产,对应 4 万道非标准工序。单一产品有 1900 多项测试指标,光是把 26 万字的测试指标数据写出来,就要用 602 页 A4 纸。每个这样的产品,还需要保证能大规模生产、低成本和高良率。" 刘若鹏说。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光启技术从 0 开始,打造出强大技术壁垒:4641 套定制化超材料专用设备、8646 套超材料定制化特种工装、161 款定制化基础材料,11.72 万张设计图纸、54.5 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 亿字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38.28 亿字超材料工艺制造大纲,1331 万行设计源代码、220 万条实测成像图和 8000 万条实测曲线等。

建圈强链,构建超材料产业闭环

时至今日,光启技术已构建起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全流程生产体系,产品整体良品率高达 97.51%。公司以深圳总部为枢纽,构建起全国 5 大研发生产基地,拥有 8 家专业子公司。

推动超材料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光启技术还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刘若鹏介绍,光启技术协同整合 1919 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构筑起涵盖超材料研发、生产、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这一战略架构不仅实现了技术整合,更形成完整闭环生态系统,为超材料突破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连续六年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长后,今年上半年,光启技术实现营收 9.43 亿元,同比增长 10.70%;归母净利润 3.86 亿元,同比增长 6.75%。据悉,公司上半年大量研制订单转入批量生产状态,超材料产品营业收入 9.36 亿元,同比增长 47.35%。

图片来源:光启技术 2025 年半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光启技术长期处于扩产与产能紧张中。到目前,这一矛盾已得到缓解。

光启技术顺德基地二期于 2024 年 10 月投产,今年 5 月中旬启动交付。今年上半年,光启技术生产规模为去年同期的 1.5 倍,顺德基地二期扩产初见成效。此外,株洲基地一期于今年 8 月完成设备调测并试生产,预计 10 月中下旬大规模投产;天津基地正推进基建,计划于 11 月下旬投产。

刘若鹏告诉每经记者,随着三大基地陆续投产,公司产能压力将得到显著缓解,并可满足未来两三年的需求。

面向民用领域,光启技术也积极拓展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赛道。" 为什么说超材料学科发展如此蓬勃,因为它具有包容性,只要有需求,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包罗万象。" 刘若鹏说。

" 光启技术就是深圳创新精神的缩影,它不断刺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创新创业。我觉得还有很多奇迹在路上,我们现在不知道它的名字,说不定某一天就会绽放。" 刘若鹏表示,面对未来,光启技术将持续以创新、争先精神,为国防军事产业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