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inSight 09-01
读“水硕”的小镇青年,赌一张考公通行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读书改变命运,是他们唯一能走的捷径

在「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集体认知里,一群学历不足本科的年轻人,拿着几乎全家的积蓄,踏上了被称为 " 水硕 " 的留学之路。

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似更有 " 性价比 " 的道路——留学蒙古、东南亚、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不为学校排名、也不顾语言障碍,只求用十几万洗刷学历背景、重获应届生身份,换一张可能通往体制内的入场券。

真正踏上这条路,才会觉得所谓的 " 捷径 ",更像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

有人被中介忽悠,来了发现难毕业、无法适应环境,患上抑郁症离开;有人出入境时间不够,卡在了学历认证的审核中;有人获得了人生逆转的契机,却也背负了天价的留学贷款,回国依然面领着更严峻的考公压力和就业环境审视 ……

这群被时代浪潮推搡着向前的年轻人,大多来自信息不发达的三四线小城。他们既没有精英阶层政治投机,也无力在教育资源不均的高考大省完成突围。他们焦虑未来,渴望稳定,慌乱之下却为跨越阶层付出了更沉重的代价。

「不合格」的留学生

" 姐,我的认证下来啦!!!!"

6 月中旬的某天,中午吃饭的空档,我的手机接连蹦出来好几条消息。一点开是金萍带着 N 个惊叹号的大喜讯,说感谢我为她忙前忙后出谋划策。我跟上也松了口气,下来了就好。前后折腾了小半年,这总算是通过了,可以安心准备考编了。

我继而问她同学的情况,都不甚乐观。有人花了三万找中介,现在中介拖着还没提交复核资料。一催就说已经飞到中亚了,正在找关系呢,让她放宽心。" 这怎么能宽心啊,都快抑郁了。当时也是一股脑就出去了,谁知道认证这么麻烦。"

中留服认证,即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是国内教育部对所有境外学校合法性、正规性、真实性以及权威性的综合考察评定。留学回国人才就业、落户、考公考编都离不开这一纸证明。认证不下来,国内不承认学历,相当于几年的金钱、精力、时间全都打了水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要说按照课表正常出入境,顺利完成学业,认证就并非刻意为难。上官网,填写个人资料,提交出入境记录、学生签证、成绩单、毕业论文、学校盖章证明,缴费 360 元认证费,系统会自动进入 7 至 26 个工作日的审核周期。不过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讲,总会在两三年的留学生涯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

时长不够是认证下不来最普遍的原因。有人回国参与秋招,一个月没上课,认证下不来;有人疫情放开了还没出国;有人回去参加婚礼;有人续签等不到签证,不敢买机票 …… 各类问题汇聚成了社交媒体上关于认证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去年我帮一位中亚认识的朋友莉莉认证。她三年前申上了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学研究生,前两个学期都因为疫情没有出去;第四个学期她亲哥病危全家人陪伴在侧,一直到忙完葬礼学期已经结束,她才匆匆赶去毕业。在校时间一共就第三个学期和答辩的那三天,出入境时长严重不足。

本身她已经放弃认证了,我劝她毕业证都下来了何不试试。花钱找中介又要多花 2000 块钱,我就自告奋勇帮她提交了资料。惊喜的是提交一个礼拜后便通过了审核。她大喜过望,兴奋连连。和我激动地说自己也是研究生了。没错,这位当年连高中都没考上的三孩宝妈,靠着曲线救国一路完成了中专升大专、大专升硕士的华丽蜕变。现在年过 35 岁,最小的孩子还在幼儿园,她又雄心立志做起了博士梦。

不成想半年过去,留服审核又出了新的规定。莉莉的合租舍友金萍今年春天毕业,也来找我咨询。我指导她提交资料,很快就收到了中留服认证组接二连三的邮件轰炸,让补充各类材料,还要学校配合提供相关证明。

可惜彼时金萍已经毕业回国,联系学校也没有声音。7 个工作日内没补齐材料,就收到了 " 暂不认证 " 通知单。问及原因,金萍实在无辜。2023 年后半年,该国刚解除疫情禁令,允许外国人入境。移民局集中处理积压了两年多的各类邀请函,因此耽误了一个多月时间。没有邀请函她无法办理学生签证,最终导致出境时间与课程规划不符。

噩耗面前,她情绪崩溃地问我该怎么办。我协助她提交补充资料后又陷入了漫长的等待,这期间她日夜难寐,坐立不安,有好几次考编机会都因没有毕业证错失报名资格,她问我万一还不能认证,这出来念书的十几万岂不是白扔了。

中亚国家冬日里萧条的街景,和醉倒在街头的本地人

不同于社交网络上留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富哥富姐,金萍的留学生活相当简朴——和 100 多个中国同学合住在一栋 50 年历史的苏联老式公寓宿舍楼里,男女同楼,管理混乱,洗浴卫生条件奇差,出门到街上连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她们只能到超市买些列巴、馕和奶酪充饥。外面城市风貌还是 30 多年前中国县城的模样,没有一条光滑完整的柏油路,路上跑的车也都是岁数比她年纪还大的老式德系车,用她的话说 " 简直是反向留学 "。

她不怕吃苦,到中亚的目的非常明确——北漂几年生活看不到尽头,受够了无止尽的内卷,她想提升个学历报考老家山东的编制工作。按照设想,研究生报录比更高一些,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免试走 " 人才引进 " 通道,她想回老家乡镇学校做信息老师,为此不惜搭上全部的工资积蓄和网贷。

本想着学历提升搏一个更好的未来,没想到连老本都快折了进去。现在她也顾不上想以后,只求认证通过就谢天谢地。最终靠着当地同学跑腿帮忙,金萍顺利拿齐材料通过了认证。我发了条小红书记录此事,而大数据的精准推流,也让很多苦苦挣扎的同学看到了一线希望。

从那之后我的评论区和私信就红点不断,消息回都回不过来。有人一加上微信就发红包,说自己连夜做噩梦,这个月因为不下证已经停经了;有人读了合作项目,涉及学分转换不给下证;有人读东南亚寒暑假项目,出入境时间和课表对不上 ……

本想走 " 捷径 " 的他们,如今被困在了绝境里。

赌一张考公通行证

这些被认证问题困扰的留学生,大多有着相似的经历:

出身小城市,父母普通职工,自己第一学历毕业于不知名的学校,考研太费精力,又去不起费用高昂的发达国家,转而被中介忽悠选择东南亚、蒙古、中亚、乌克兰、白俄等 " 极具性价比 " 的小众留学目的地。

这些国家费用便宜,一般一两年下来总体花销在 10 万左右,毕业要求简单,外界俗称 " 水硕 "。这些小镇留学生也几乎没有出国经验,护照都是临时申请的。如此大费周章只是希望借助读书重新获取应届生的身份,兑换一张考公考编的优先资格,给人生逆袭找一块踏板。

这些为了考公赌上一切的小镇留学生里,好多来自 " 山河四省 "。2023 年初,这个梗和网友自发创立的 " 山河大学 " 一度风靡全网,引发四省学子及家长的深切共鸣——在拥有 3 亿人的辽阔土地上,四省人均 GDP 垫底,只有 2 所 985 和 4 所 211,高考堪比 " 地狱级 " 难度。

有人并非不努力,只是起跑线就比别人远出一大截。2025 年高考分数线公布,河南省 700 分以上考生 108 人,600 分以上考生破 5 万,而清华北大本科批招生计划仅为 244 人。同样的分数北京能上 211,河南却只能上大专的例子不在少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山河四省 " 的大专以上人口占比为 13.4%,低于全国 15% 的平均线,大专也成了这片土地上的 " 高素质人才 "。但即便如此,毕业后回到家乡,也没有更好的岗位接待他们,卷生卷死抢考试成了唯一的出路。

小镇出身的他们,因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能考上专科就很不容易了 / 图虫创意

显然,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以国家公务员为例,近三年的报考人数每年 40 万的人数递增,至今平均报录比 77:1。就连经济发展滞后的西藏地区,也出现了高达 2996:1 的竞争岗位。如此拥挤的 " 独木桥 ",让考公上岸成为了大众认知里一步跨入 " 人上人 " 的捷径。

我认识的留学生里,就有一个来自南阳的女孩。她当年秋招顺利入职老家国企,工作安稳,却因相亲恋爱时受到公务员二代男友的百般挑剔,愤而离职,重新备考公务员。没有应届生的身份占优势,没有备考经验,复习两年她屡试屡败,不得已之下选择到中亚某小国求学。她很珍惜这次 " 重生 " 的机会,整日抱着 ipad 刷行测题,甚至连课也不去上。

还有一个女生也是,跨专业读研。她发现很多地方凭借研究生身份就能面试入职乡镇小学,因此不惜辞了老家的财务工作,到中亚跨考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到了之后却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吃喝习惯都不一样,不敢独自出门。现在她就苦等一张毕业证回去报名。

来中亚 " 专升硕 " 的,这也是 " 水 " 的另一流派。在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大专等同于大学,可以同等学力申硕,这也被一些中介包装成专科生逆袭项目售卖。

我的朋友莉莉就是如此,她本身中专毕业,结婚后在老公规劝下考了个大专。又从中介那里听闻中亚有几所学校可以 " 专升硕 ",摇身一变成了研究生。有了研究生的资格,不管学什么专业,家里都方便 " 安顿 " 工作。如今,十多年没上过班的她也顺利进入一家私立学校成为行政老师,拿上了一年十多万的工资,也算迈入了 " 小镇中产 " 的行列。

疯狂的中介

成为 " 人上人 " 的所有条件中,学历认证是关键的一步。

2022 年,湖南昭阳学院引进 8 名 2 年制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教育学 " 水博 " 事件引发惊天舆情,之后,该校上了中留服的加强认证名单。业内默认 " 加强认证 = 不予认证 ",东南亚硕博从此暴雷,可怜还在读的学生不知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有一个泰国留学的女生和我诉苦,她们学校并不在加强认证名单上,但也因为地处东南亚也就此牵连。去年毕业至今,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等到认证,她回国后依旧是那本科学历入职的一家公司。她还有很多计划回去考公的同学,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花十几万回到了起点上。

中介并不会对此负责。既然此地不好 " 水 ",他们就打一枪换一炮,把目标放在了独联体、蒙古甚至南亚等欠发达又不惹人注目的冷门目的地。

那几年全球疫情肆虐,各国都关闭的边口,中留服也允许线上课程认证,这可给留学中介找到了空子。瞄准升学焦虑,中介们逮着机会大肆宣扬 " 保录取,全程不出境,辅助毕业,无语言要求,学历提成 0 压力,考公考编占先机 " 的广告语;社交媒体上搜索 " 低成本留学 ",能跳出来上百个大 V 亲自带货 " 王炸项目 ";甚至俄乌冲突时,大批乌克兰留学生回撤的档口,中介又钻起了空子。" 战争不用出境,万一俄罗斯胜了将来学校直接并入俄国,毕业证含金量嘎嘎提成。名额有限,速来 "。

中介们的狂妄不止于此。有人宣称留学国有关系,有人称中留服有门路,甚至如果你的护照办的早,还能给你 " 提前入学 ",伪造一系列上课证明——只要钱到位,一个月就能毕业。就连中亚唯一世界名校 QS 前 200 的哈国立也门槛低到 " 不看高考成绩、不看英文证书、只要英文面试、全程可操作 "。

私信我的留学生里,有个 02 年的男生,老家是山东临沂下面的县城。他的父母教育程度不高,在升学、选专业、考工作等大事儿上都无人指点,选择找中介报硕士都是跟着同学一起的。他们新生群里好多都是同个中介带出去的,当时宣称 6.8 万 " 大包 ",来了之后才发现学校连学籍都没给他们注册。他察觉不靠谱想退钱,拿出合同对峙却遭到对方冷处理。现在已经撕破脸,委托律师写了诉状准备打官司。

还有中介两头骗。学校催着学生交学费,学生说早给了中介包办,等来等去等不到,惨遭学校开除。还有中介为了早点收取尾款,伪造录取通知书和邀请函。有学生看出问题,拿去找中介对质,对方竟然轻描淡写 " 学校弄错了 "" 再给你出一份 "。

至于 " 辅助毕业不是保证毕业,想混到证书也得给学校加钱 ";" 认证不是无需出境,也不是 180 天内随意出境,必须得和课表相匹配 ";" 本地生活费、住宿费也比宣扬的贵好多倍 " 等等到了之后才中的雷点,更是让学生身心俱疲。

当地的诺鲁孜节上,能看到很多华人身影

我在中亚时,工作的媒体与当地华助中心有联系,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甘肃学生求助,她信用卡刷了 3 万多的中介费来此 " 专升硕 ",希望能回去考公。没想到来了发现学生宿舍已满,她暂住青年旅社,中介拿着钱什么都不负责,让语言不通的她自己一遍遍办政府机构办差事。

她此前从没有出过国,不会用当地打车软件,不会俄语,更看不懂公交车站牌,每次出门只能是硬走路记路。出门在外亲友无依,让她深感无力和绝望,患上了严重抑郁,身心俱疲。我们提议陪同她一起去移民局办签证,或者和学校申请保留学籍,等她调整一段时间再回来,她情绪直接崩溃,说什么也要回国,只当交给中介的 3 万块钱打了水漂。

我也遇到过有学生先是交了十几万中介费去了韩国,发现那边拿证难度大、开销费用高,与中介宣传严重不符,和中介撕扯博弈半天,又被转 " 卖 " 到了乌兹别克的。他无所谓哪里发达不发达,总之要一个毕业证回去认证,方便考试。

至于真的能得偿所愿吗,很多人告诉我,这一年的高光就是拿到认证变成研究生,此后再没有开心的事。

我朋友的弟弟也是刚 " 水 " 回来。拿着 " 应届硕士留学生 " 学历参加考试,闯过了 " 限男性、限应届生、限计算机专业、限本地户籍 " 四条红线的生死劫筛选后,进到了笔试环节,在 20 人报名只要 2 个的名额限制下,他考了第 16 名。

他发誓,这是他继初中之后全心学习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了,认清了自己不是读书考试这块料后,他转而投身就业市场。

小镇的就业市场里,也没有空间给予海外学历更多 " 优待 "。打开招聘软件,在招岗位全是 " 销售:,月薪 3500,做六休一、没有五险更罔论一金。更好的工作,根本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家乡。

即便如此,靠读书完成阶级跃升的传统路径依赖依旧让很多人前赴后继。

之前和中介闹纠纷的山东男孩,最近突然更新了朋友圈定位,跑到白俄罗斯去上学了。我本以为他已经看清这场留学的本质,他却告诉我这回是熟人介绍,时间短见效快,希望能有好结果。

我问他为何还如此执迷,他说没办法,知识改变命运啊。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学历 就业 教育部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