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识研究所 09-01
阿里高管回应之前饿了么为什么打不过美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阿里高管称,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取得很多进步,但不一定体现在市场份额上

8 月 29 日,阿里巴巴 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回应了大量关于淘宝闪购的战略和数据的相关问题。其中甚至有分析师提出关于 " 为什么之前饿了么没打过美团 ?" 的询问,蒋凡也巧妙避过回归到谈淘宝闪购上来。

详细来看看这场电话会上,蒋凡是如何回应和理解外卖闪购这场电商大战的:

提问:近期在零售和淘宝闪购方面投资加大,请问管理层对零售的愿景是什么 ? 大额投入会维持多久 ? 会带来长期价值吗 ? 迄今已实现了哪些协同效应 ? 此外,这些投资对 GMV 和 CMR 增长的影响如何 ?

蒋凡:我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在闪购业务上的一些阶段性进展,同时也分享一下我们对闪购业务后面的一些预期。

淘宝闪购上线四个月来,首先我认为我们在用户商户运营,物流建设,市场营销方面非常成功,特别是 7 月份开始,我们在订单规模、用户、商户供给、运力规模上,都超出预期,只看外卖到家订单份额,我们已经行业领先。我和大家具体分享几个数字:第一,我们的日订单峰值达到 1.2 亿单,8 月的周日均订单量达到 8000 万单 ; 第二,从用户侧来看,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 3 亿,对比 4 月之前增长 200%。

从商家供给侧来看,过去一段时间,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大量新商户加入淘宝闪购,尤其是优质供给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运力规模方面,闪购的日均活跃骑手已经超过 200 万的规模,对比四月增长 3 倍,这也意味着我们创造了超过百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我在上个季度也讲过,我们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首先是用户的规模和心智。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发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

接下来,我讲一下闪购对电商业务的拉动。首先,从用户的视角,淘宝闪购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闪购拉动手淘 8 月 DAU 增长 20%,闪购作为一个更高频的场景,带动了手淘大盘用户活跃天数显著提升。

在用户活跃度提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带动电商收益的明显趋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流量上涨带来了广告和 CMR 上涨。第二,因为用户活跃度提升以及用户拉新和流失召唤,我们可以减少市场费用的投入。我们认为这个趋势会在后续的持续经营中还会扩大,相信中长期会更显著带动电商侧的收益。

接下来,我想就大家特别关心的闪购的经营效率和 UE 方面分享我们的看法。

首先关于经营效率。我认为不能抛开规模谈效率,过去我们的订单规模是同行的 1/3,在很多省市,我们过去的份额甚至低于 20%,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份额差距下,谈论效率没有意义。目前来看,淘宝闪购已经达到规模领先,我们会快速提升我们的经营效率。

同行在外卖行业做的非常优秀,尤其是效率方面,我们正在努力缩小这一差距。在效率方面我们的提升空间是巨大的。分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内,我们的损益收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包括:

第一,用户结构的优化。过去的四个多月,我们投入了很大规模的市场费用,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但新用户在获取阶段一定会需要更高的投入,我们的用户留存非常好,随着老客比例的快速提升,平台 UE 会随着用户结构而优化。

第二,订单结构的优化。我们在下一阶段会持续推动高价值订单占比的提升,消费者的高单价的正餐订单,以及零售订单的占比都在提升。随着平台整体 AOV 的提升,也会带来整体 UE 的优化。

第三,履约效率和成本的优化。前期订单规模激增四倍的过程中,我们平台首要任务是保证用户体验,因为短期运力严重不足,7、8 月对运力做了额外的大规模投资。随着后续平台的订单规模相对稳定之后,我们物流成本会显著下降,带动平台 UE 的进一步优化。

所以短期通过物流和补贴效率提升,用户订单结构优化,我们预计在保持消费者当前优惠投入的情况下,UE 亏损可以缩减一半。长期看,随着我们订单密度显著变大,我们物流成本对比 4 月之前依然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另外我们精细化的线下商户运营,也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规模是决定效率的第一因素,在新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下,我们有信心长期在效率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考虑到电商综合收益,我们认为可以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闪购对平台整体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后面我再讲一下关于非餐饮零售品类的发展。我们把非餐饮在即时零售的业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近场原生模式,一部分远近场结合模式。

近场原生模式下,一方面依托我们强大的商品供给和供应链发展闪电仓模式,过去几个月闪电仓供给快速发展,我们的闪电仓已经超过 5 万家,订单同比增长超过 360%。其中闪电仓 25% 的供给来自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 ; 第二是依托于盒马大力发展 " 生鲜品类 " 的前置仓履约能力,盒马在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整体订单已经突破 200 万,同比增长超过 70%。

在远近场结合方面,天猫超市全面从 B2C 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在保持远场的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更快速的配送时效体验。

同时我们也会积极的引入天猫品牌线下门店加入淘宝闪购,实现天猫品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我们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入驻淘宝闪购。天猫和淘宝闪购的结合会给品牌商带来新的生意增长,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 1 万亿的交易增量。同时我们也相信,外卖行业从一家独大到多平台参与,让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长期对行业一定是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平台真金白银投入,创造了超过百万的直接就业,推动行业变革的同时,也促进消费和经济。

提问:这并不是阿里第一次主动进攻市场,2018 年收购饿了么后,过去两三年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但市场份额提升并未如预期实现。我曾问过 Deepseek,为什么饿了么仍未超过美团,他回答说‘富养的儿子打不过穷养的创业狼’。不论这是否准确,我们也做了很多复盘。在这一轮大规模进攻外卖市场时,管理层将采取哪些不同的战略或思路,以最大化投资回报率,并推动战略意图落地 ? 能否分享一些新的考虑 ?

蒋凡:我觉得你可以再问一下 Deepseek,但是我可以先回答一下,其实阿里收购饿了么已经很多年了,这几年饿了么确实取得了很多进步,但这些进步不一定体现在市场份额上。市场份额受投入、战略以及流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然而,在基础能力建设上,饿了么的提升非常明显。正是因为这些沉淀,我们的淘宝闪购才能在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从零开始,约 2 到 4 个月就实现了 1.2 亿单的处理,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这背后体现了饿了么多年的能力积累。

其次,这项业务的投资效率依赖于三个条件:足够的商户、足够的运力,以及足够多且活跃的 C 端用户。缺少任何一环,投入效率都会很低。今天,饿了么与淘宝的整合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条件:淘宝拥有海量且活跃的用户,饿了么提供了基础商户,而我们自己的物流体系保证了履约能力。这为当前的投资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我想强调我们的投资逻辑与以往不同。我们不仅仅关注外卖业务本身,而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角度,看它对整个电商生态的综合收益。这也是这次战略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当然,要把业务做得出色,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去完成。

提问:我们在过去几个月,在即时零售方面大概投入了接近 500 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投资的回报 ? 另外,如果把同样的资金投入到 AI 领域,例如云业务,其增速可能更快,潜在市场规模也可能更大,那么在内部我们如何在零售和 AI 两者之间分配投资 ? 管理层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或思路 ?

吴泳铭:我们现在看到了两个历史性的重大机会,第一个是大家熟知的 AI,第二个是消费领域的机会,尤其是从远厂到近厂到即时零售的整个大趋势所带来的历史机会。因此,这两方面的投资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战略性的,必须抓住的机会。

对于在 AI 和消费两大领域的投入来说,金额确实非常巨大,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历史性的大规模投入。正如蒋凡发言时提到的,无论是从能力、资源,还是从现金储备、现金流以及整个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我们都有足够的资源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饱和式投入。

对我们而言,最关键的是如何平衡短期与长期回报的关系。以 AI 为例,这些投入已经显著推动了云业务增速的提升,而且不仅仅是本季度,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增速还将进一步提高。就利润率而言,由于当前仍处于增量投入阶段,所以我们对毛利率的关注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利润率。

同样,对于闪购和即时零售的投入,正如蒋凡所说,目前虽然尚未实现盈利,但整合到淘宝生态后已经带来明显的流量和用户频次提升。这些提升不仅推动了广告收入,还促进了从原厂向经销的转化,从而在未来产生可观收益。

总体来看,我们拥有充足资源,关键在于聚焦长期价值,而不能仅考虑短期回报,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

提问:在外卖板块已经看到的交叉销售成果基础上,是否计划加大本地生活服务中到店消费的内容 ? 我们也注意到饿了么口碑和消费券促销在某些区域有所加强。那么对于到店业务,接下来新计划是什么 ?

蒋凡:我们的闪购业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每天的活跃用户大约有 1.5 亿。这些用户中有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到店团购的需求。因此,我们会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尤其是考虑到与线下到家业务的协同,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目前,我们也在一些城市进行测试和探索。

提问:关于投资节奏:您提到三年投入 3800 亿用于 AI 和云业务,那么在内需方面的投资节奏如何 ? 除了即时零售和外卖,还会涵盖哪些领域,例如供应链或消费者端 ? 第二个问题关于 CMR 增长:本季度 CMR 同比增长 10%,但进入 9 月后去年基础服务费的正面影响会减弱。未来几个季度,全站渗透、即时零售和外卖带来的流量及消费频次,会对 GMV 加速和 CMR 增长带来多大正面作用 ?

蒋凡:首先,关于我们在消费端这一历史机遇的投入,其实我们并不是现在才开始投入。在供应链和用户端,我们一直保持持续投入。比如在淘宝和天猫,我们在用户端就进行了大量投入 ; 在供应链端,无论是淘宝、天猫,还是盒马,我们也一直在进行相关投入。

近期提到的 500 亿大额投入,是基于整个从远近场结合到近场消费的历史机遇而增加的。从投入角度来看,我们会根据具体市场情况控制投入节奏,并结合市场发展确定投资总额度。过去的投入加上此次投入,使我们在消费市场具备了很强的能力,也能够整合资源抓住这次历史机遇。这就是我们在消费端投入的整体考虑。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 CMR。我认为关键还是 take rate 的影响。本季度 CMR 增长最主要来自推柜上的改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千六的服务费,二是全站 AI 驱动的商业化产品渗透率提升。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我们仍会看到这两方面对 take rate 的正向影响。同时,闪购在用户增长和购买频次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也会进一步推动 CMR 的提升。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CMR 将保持与过去两个季度类似的较高速增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淘宝 饿了么 美团 阿里巴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