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 09-02
从“规模竞逐”到“技术卡位” 解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新逻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 / 文

过去十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旋律是 " 规模为王 "。通过横向兼并扩大市场份额,或纵向整合降低产业链成本,成为企业做大的捷径。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升级加速,单纯追求营收规模的并购显露出疲态——商誉暴雷、整合失败案例频发,倒逼资本重新审视并购逻辑。

在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决定企业生死。上市公司并购标的从 " 现金流稳定的成熟资产 " 转向 " 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初创团队 "。

注册制改革为技术型标的上市打开通路,硬科技企业的独立 IPO 价值凸显,倒逼并购方提高技术溢价。同时,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频频出手,如大基金对半导体企业的定向扶持,进一步抬高优质技术资产估值。资本正在从 " 财务投资 " 转向 " 战略卡位 ",甚至出现 " 为技术买单,容忍短期亏损 " 的新常态。

业内人士指出,技术并购并非万能解药。专利壁垒评估失误、核心团队流失、技术路线突变等风险如影随形。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遭遇的 " 技术空心化 ",至今仍是经典警示。成功的并购方往往具备两种能力:对技术成熟度的精准判断,以及跨领域整合的生态构建力。

当并购从 " 财务并表 " 升级为 " 技术共生 ",衡量交易成败的标准已然改变。短期股价波动让位于产业链控制力,报表利润让位于研发转化效率。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正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 " 资源套利 " 走向 " 创新赋能 " 的深水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市公司 并购重组 产业链 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