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领跑新造车销量榜的理想汽车,正经历销量迷局。
2022 年,理想推出增程 L 系列,成为公司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当年,理想汽车全年销量为 13.3 万辆,实现了 47.2% 的大幅增长。
2023 年,理想延续了高速增长,全年销量 37.6 万辆,同比增长 182.2%,成为新势力品牌销冠,并首次实现了品牌的全年盈利。
2024 年,虽然增程市场竞争加剧,但理想仍然实现了超 30% 的增速,全年累计销量 50.05 万辆,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
理想汽车创造了三年 450% 的高增长轨迹。这背后是理想用 " 城市用电、长途用油 " 定义了大电池增程车,用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定义了家庭 SUV 产品,以及在智能化技术上的高效率反扑。
产品力的持续领先,让理想汽车作为一个新品牌,几乎只用 8% 的销售费用率,就跻身高端用车市场。这家公司在产品塑造和公司经营理念上,也屡屡宣称,要对标苹果公司。
但是到 2025 年,这趟增长列车却开始失速。年初定下 70 万辆的激昂目标后,理想的销售成绩进入了另一条轨迹。
1-8 月,理想累计销量 26.3 万辆,同比下降 8%。在最新公布的 8 月新势力销量榜中,连续蝉联 24 个月榜首的理想,如今已未能进入前五。
风暴在年初就已经降临。5 款车型在售,但 1-2 月销量仅有 2.6-2.9 万辆。4 月 L6 改款车型的上市,为理想争取了喘息的机会,5 月,理想月销量重新提振,超过 4 万辆。
但市场竞争越发残酷,改款 L6 后劲不足,到 8 月,理想销量跌回 2.8 万辆水平。
销量的下滑,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股价波动与市值蒸发上。截至 9 月 1 日收盘,理想港股市值 1865 亿港元,较 2024 年最高市值缩水 48%。
36 氪走访北京、深圳、杭州等 5 个城市的 16 家门店,试图找到曾经 " 新势力一哥 " 在市场端究竟遭遇了什么挑战。谁抢走了理想的销量?其引以为傲的产品力是否还在?在小米、华为等流量巨头打满火力的战场中,处于什么生态位?
高端市场有劲敌,L9、L8 陷品牌力困局
L9 是理想增程车 L 系列售价最高的车型,定价 40 万元以上,李想曾称其为 "500 万元以内最好用的家用旗舰 SUV"。这款车型曾连续 5 个月销量破万,是理想汽车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然而,理想销量阵地的松动,便是从 L9 开始的。
2024 年,华为鸿蒙智行问界 M9 创下 15.8 万年销量,一举拿下 5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而与此同时,理想 L9 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则一路向下走。到 2025 年,理想 L9 月均销量下滑至 4000 多辆。
36 氪在门店与车友会走访中发现,L9 的产品受众已从商务和家庭混合,走向「家庭」用车为主力。而商务倾向更明显的用户群,则被问界 M9 所吸引。
第一代理想 L9 于 2022 年 6 月上市,仅推出 Max 版本,起售价 45.98 万元。新车轴距达到 3105 毫米,媲美宝马 X7,并且标配空气悬架与 CDC 减振器。
L9 早期车主通常已拥有奔驰、宝马等传统燃油品牌的高端车型。较宝马 X7 价格低、舒适度非常出色,是他们选择理想 L9 的核心原因。
" 这个价格,买不到更好的车了 ",多位车友会成员向 36 氪表示。
彼时的理想虽然顶着 " 奶爸车 " 头衔,但理想 L9 的实际用车群体却是多样化的。既有做生意的中年人,也不乏单身年轻女性。
在市场对新能源车接受度还有限时,理想 L9 的消费群体其实仍然集中于理念先锋、追求体验的高净值人群中。
然而,理想 L9 的改款走向了降价换市场的方向。
2023 年,理想推出 L9 的 Pro 版本,在辅助驾驶芯片与传感器进行减配,新版本仅支持高快速路的领航功能。售价上降低 3 万元,为 42.98 万元。
3 万元的差距,让理想 L9 走向继续增长。Pro 版本推出后,理想 L9 连续 5 个月实现月交付量破万。
但转折点到来。2023 年 12 月,问界 M9 上市,起售价 46.98 万元。余承东曾多次强调,问界 M9 是 "1000 万元以内最好的 SUV",与号称 "500 万元内 " 最好的理想 L9 展开正面竞争。
自 2024 年 2 月开启交付后,全年订单达到 15.8 万辆,超越宝马 X5,成为中国市场 50 万以上最畅销产品。
而售价更有竞争力的理想 L9,2024 全年销量反而走低,为 8.58 万辆。2025 年上半年,理想 L9 销量更是进一步下滑至 2.1 万辆。
这期间,理想 L9 甚至进行过两次改款,产品更新诸如更先进的芯片、点位更多的座椅按摩、更大尺寸更清晰的屏幕等。这些 " 小 " 改款的确增强 L9 的竞争力,但却未能马上燃起消费者对理想 L9 的热情。
不少销售人士察觉到,理想 L9 的用户群体向 " 一家 N 口 " 的结构聚焦,单身客户或商务需求的客户越来越少。" 家庭用户最在乎空间、舒适度和价格 ",「加量」的芯片、屏幕等配置对家庭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也难以拓展 L9 对其他类型客户的吸引力。
问界 M9 则呈现了另一种画面。不同于理想 L9 以舒适性打动用户,问界 M9 用户更关注内饰外观以及辅助驾驶系统,对整车其他更多细节功能普遍缺乏关心。
无论是鸿蒙智行内部,还是问界一线销售团队,华为品牌的号召力都被视为问界 M9 销量的关键。
" 只要产品不出错,我们认为销量差不了,消费者对华为的信任绝不是一两天内建立的 ",有华为人士告诉 36 氪。
2025 年,问界推出了 35.98 万元起售的车型 M8,进一步向理想所在家庭市场发起进攻。
与定价、定位商务高端的 M9 不同,M8 的外观设计更加年轻,五 / 六座两种布局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带宽。相较理想 L 系列后排,M8 的纯平地台和三排空间,也提供了更好的舒适性。
M8 的定价精准卡在理想 L8 与 L9 之间,既能满足对空间、舒适性和价格有苛刻要求的家庭用户,又能满足追求体验上限的高端用户,形成上下卡位的态势。
"M9 客户的平均年龄在 35 岁以上,其中有不少 50 岁以上客户。M8 的客群明显年轻,家庭用户以 30-35 岁为主,一孩家庭比例不小,甚至吸引了不少 00 后年轻用户下单 ",多位问界销售人士告诉 36 氪。
虽然理想销售人士对用户流失问题三缄其口,但多位问界一线销售人士直言," 问界客户无论买哪款,首先明确的是要买增程。以前只有理想,问界做得不好,所以客户只能看理想 "。
理想 L9、L8 和问界 M9、M8 的竞争,其实是高端豪华市场常见缩影。不同于刚需购车的经济实用价位,4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的需求远不止产品力。
车企通过产品和个性化设计塑造品牌力,如奔驰通过豪华设计和静谧性树立 " 商务 " 标签,宝马通过发动机和底盘调校成为 " 操控 " 品牌。消费者购入这样一款有明显溢价的豪华车型,便是通过品牌内涵来表达与展示自我。
新能源高端品牌的发展路径其实无异。从理想 ONE 到 L 系列,甚至是 MEGA 和 i 系列,理想持续不断地优化家庭用户的口碑,将 " 移动的家 " 树立为品牌形象,在家庭场景中不断深挖。
问界从 M5、M7、M9 到 M8,设计上强调品质,传递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品上追求科技和配置的领先,展现一个立足中国本土的科技领先者形象。
问界新款最大吸引力之一就是华为 ADS 4.0 辅助驾驶。例如问界 M8 全系标配 ADS 4.0 硬件,但城区辅助驾驶需付费 1.2 万选装,"90% 以上的客户都选装了,他们就是奔着华为辅助驾驶买的 "。
理想和问界两个品牌间,如今产品力差距日趋缩小。当舒适性成为市场标配时,高端市场消费者便更容易向品牌差异方倾斜。
家用车市场拼价格,陷入车轮战
L6 和 L7 占据理想品牌销量 60% 以上,是绝对的销量主力。但 36 氪在走访中发现,20 万 -30 万元级 SUV 市场正在进行价格火拼,车型产品配置之间的差距在快速缩小。消费者很少对单一品牌忠诚,反而形成了价格导向的消费理念。
问界 M7、乐道 L90 等车型凭借更低价格相继成为爆款,理想 L6 和 L7 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理想 L7 是 2023 年初上市的车型,售价 31.98 万元起,是一款轴距达到 3005mm,油电综合续航达到 1315 公里的中大型 SUV。
第一代 L7 开疆拓土时,市面上其他产品均不成气候。轴距 2820mm 的 " 伪六座 " 问界 M7 无人问津,续航只有 400+km 的蔚来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增程式动力同时解决消费者对续航和体验的要求,3005mm 的轴距和魔毯空气悬架提供了同级领先的乘坐体验,前后排座椅都配备通风加热与按摩、座椅还可放倒形成通铺大床。显著的舒适性优势,让理想 L7 成为当下市场最火热的 SUV 产品。
但很快,理想的成功经验便被同行复制。2023 年 9 月,问界 M7 推出改款,新车在产品力上全面对齐理想。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问界 M7 还将起售价与理想 L7 直接拉低了 7 万元。自此,问界和理想进入产品 + 价格的车轮战中。
2024 年,理想推出了一款更低价的五座 SUV 车型理想 L6,定价 24.98 万元 -27.98 万元。这款承载理想 L 系列体验和口碑的车型,开售当年便卖出 19.2 万辆,月均销量超过 2.4 万辆。
凭借 " 更低价 ",理想在这场火拼中再次掌握主动权。
但理想的竞争对手不会固定于问界 M7,此前专注纯电的新势力品牌智界、智己、阿维塔等纷纷推出增程产品,20 万 -30 万元级的所有产品都在虎视眈眈。
甚至纯电车型也开始对理想 L7、L6 造成威胁。
乐道 L90 是蔚来旗下乐道品牌,在 2025 年 7 月推出的六座纯电 SUV,售价 26.58 万元起,支持换电,Baas 方案下售价可低至 17.98 万元。
" 我们最便宜的六座 SUV 也要 32.18 万元 ",多位理想销售向 36 氪表示,不少预算只够 L6 的用户,都在关注乐道 L90," 理想 L6 没有空悬。也没有屏幕,乐道不仅都有,甚至还多两张零重力座椅 "。
蔚来换电网络更加密集的江浙沪地区,这样的竞争来得更加激烈。
"8 月是第一个完整交付月,全国交付量肯定在 1 万以上,其中可能 1/10 都在上海 ",有乐道人士告诉 36 氪," 蔚来品牌的销售模式也是这样的,蔚来和乐道在长三角地区是有群众基础的 "。
" 乐道 L90 出来后,最明显的变化是,理想 L6 的自然进店量减少了。L6 现在交付基本是现车或者 1 周,7 月全市交付量砍半 ",多位长三角地区理想销售人士告诉 36 氪。
在 25 万 -35 万元的家用 SUV 市场,五座、六座、七座三种布局均有选择,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辅助驾驶和语音助手也基本成为标配。
曾经构成差异化优势的配置,在半年内便可能被竞品快速跟进甚至反超,价格底线则不断被更具决断力的对手向下突破。
在这一背景下,理想 L6 与 L7 未来面临的竞争,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追逐,而是一场围绕配置和价格,反复厮杀的车轮战。
L 系列核心竞争力:家庭场景的体验塑造、持续的产品创新
理想 L 系列能够实现持续增长,其核心在于精准切中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并构建了难以复制的体系化竞争力。
从增程技术对新能源市场的开拓、到纯电续航提升对用车体验的改善,理想精准把握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NVH 的不断改善,以及空悬从单腔单阀到双腔双阀的进化等,让理想在配置和舒适性上保持吸引力。
在 3-5 年的长周期下,保持产品力的领先,是理想 L 系列热销的基础。这不仅需要灵敏的市场嗅觉,更需要强大的研发与供应链能力。
而家庭场景的体验塑造,是理想 L 系列区别与其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在理想展厅,非常有意思的事是,很多父母会询问小孩的购车意见,而小孩几乎没有意外,都选择了理想 ",多位理想门店销售向 36 氪表示。
拥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车型并不只有理想,为何儿童群体对理想 L 系列的满意度尤其高?
" 我们车友群里会互相交流,家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理想同学」",理想车友会人士告诉 36 氪,购车前,后排娱乐屏和 " 理想同学 " 非常吸引小朋友。
购车后,小朋友们更是无师自通学会了如何与「理想同学」互动," 有的小朋友两岁就能顺利用语音播放自己想看的动画片;有些五六岁的孩子,甚至会在父母用屏幕操作时,给父母演示如何用「理想同学」语音达成指令 "。
想让低龄儿童自如地使用语音助手,理想的软件、硬件都必须进行调整适配。
36 氪与理想工程师交流后也了解到,理想针对家庭场景在底层算法上也进行了深耕。
例如,在唤醒和识别方面,「理想同学」需要针对儿童独特声纹、以及发音不标准等特点做技术优化。儿童的表达通常还伴随着错误的语法,在语言理解上,「理想同学」需要特别准备儿童相关数据,让车载大模型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
想要获得儿童群体的喜爱,除了技术参数优化,「理想同学」还需要摸透儿童喜好。如为喜动、喜静等不同类型儿童准备不同情感、语言的反馈机制;根据不同儿童的喜好,持续优化内容推荐、确保内容的健康与准确。
最后,语音助手在屏幕上的交互体验也至关重要。屏幕尺寸与距离是否符合儿童人体工学、色彩与对比度是否达到最佳平衡点、甚至于第三方 APP 在理想车机系统中是否完美匹配。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用户的最终体验。
包括「理想同学」在内的众多功能和体验,构建了 L 系列的良好口碑。在杰兰路等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中,理想 L 系列的 NPS(净推荐值)指数都位列榜首。
这不是为技术加上 " 毛绒 " 外观的简单包装,而是产品、技术与服务体系紧密协同的结果。
NPS 在理想汽车内部的重要性是战略级、全体系、驱动型的,有理想人士告诉 36 氪," 李想在内部信中也曾提到,太追逐销量会让公司失衡,NPS 会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目标 "。
产品团队能够将一线洞察迅速转化为研发需求,甚至促成 " 旋转零重力座椅 " 这样的创新功能。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为这种协同,提供了软硬件底层支持。同时,营销与服务网络的一致性,确保了这些创新能准确传递给用户,形成体验闭环。
此类跨部门的无缝协作体系难以复制,而这正是 L 系列车型上市多年仍保持高口碑的深层原因。
向上需要新突破,向下拓宽更广阔
在 L 高端系列之外,理想在 2024 年 3 月推出了另一款高端旗舰产品:纯电 MPV MEGA,第一版定价为 55.98 万元。
先锋前卫的设计,成为 MEGA 的双刃剑,劝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同时,也得到了部分高端用户的青睐。
理想北京门店的一位销售告诉 36 氪,他曾在两天内卖出 20 台 MEGA," 最初是一位留学回国的年轻女孩来买车,体验当天她便爽快下单。第二天,她把我拉进一个微信群,说马术俱乐部的 19 个朋友都要买这部车 "。
36 氪与不少豪华车销售从业者交流总结,5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的消费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为兴趣买单,如保时捷 911、宝马 M-power,或是新能源中的小米 SU7 Ultra 等,消费者出于自己对品牌或某种体验的喜好所以进行购买,希望产品具备一定稀缺性。
另一类便是用途购买。什么样的用户非要卖一辆明码标价那么贵的新车呢?最多的答案便是「商务社交、身份象征」。满足这个最强需求后,消费者才会寻求更多体验。
多位销售人士告诉 36 氪,MEGA 的客群具备不确定性,很难定向拓展," 能买 MEGA 的消费者,首先就是喜欢 MEGA 的外观 ",犀利的设计让理想 MEGA 切中高端用户的兴趣消费点。
但在 MEGA 以外,理想 L 系列是四平八稳的大众消费品。L6-L9 四款车拥有几乎相同的家族化设计,设计语言如今更已算不上新鲜。想要提升品牌溢价能力,理想 L 系列必须拥有更新的价值锚点。
在用途购买层面,L 系列太过强调 " 家用 ",更是进一步收窄了受众人群。
" 你见过有任何一个燃油豪华品牌,强调自己适合家用吗?" 多位豪车销售向 36 氪表示," 在新能源出现以前,宝马 X5 也是高端市场最适合家用的 SUV,但它更为人知的名号是「公路之王」"。
高端市场并非刚需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绝不仅仅是家用。理想 L9 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不单取决于产品力,更多的是产品的商务属性、兴趣属性,以及品牌带来的身份属性。
虽然品牌向上的尝试面临挑战,但凭借其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产品到研发的实现能力,理想在中低端家用市场的品牌认知和口碑优势,正在持续增加。
" 买不起理想就买零跑,这就是「半价理想」,产品理念几乎一模一样 "," 谁最喜欢理想?买零跑的用户最喜欢理想,其实很多消费者都是这样的心理 ",多位理想销售人士向 36 氪表示。
理想增程系列能否在更宽的价格带跑通,其实零跑已经完成了验证。在 25 万元以下市场,用理想 " 自带光环 " 的评价也不为过。
进入更加下沉市场,理想具备一定优势,但市场渠道、供应链和成本管理等挑战下,降价换量的路径并非最佳选择。
理想 L 系列如今处于前后夹击局面。中低端市场,竞争对手快速复制理想增程家用的产品理念,不断推出产品力相似、但价格更具竞争力的新品占领市场。高端市场其他品牌则在增程和家用属性外,不断赋予产品更多样化的吸引力。
当然,必须承认,在 25 万 -30 万元家庭用车市场,理想依然占据着产品、用户和口碑的黄金点位。
只是理想需要一次换血行动,用全新的产品理念和技术能力,制造一枚新的爆款炸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