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大炮兵主义 ,作者潞洲节度
电视剧《亮剑》,火了李云龙,火了 " 亮剑精神 ",同样也火力意大利炮。
当然,经过很多火眼金睛的军迷考证,所谓的意大利炮其实是法国施耐德公司研制的 M1897 型 75 毫米牵引野战炮。当然,这型火炮意大利人确实也曾仿制过,所以攻打平安县城时,李云龙独立团使用的是意大利仿品,还是法国的原装货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论如何,这门口径为 75 毫米的火炮,在那个抗日战场上绝对可以视为 " 火力值 " 的巅峰之一。
虽然,李云龙所拥有的施耐德研制的 " 意大利炮 ",存在于文艺作品之中。但这并不代表人民军队与施耐德研制的武器无缘。比如,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就与施耐德研制的火炮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而这次的施耐德火炮并非来自法国的欧洲邻居,而是遥远大洋彼岸美国人制造的,口径达到 155 毫米 M1918 型榴弹炮。与这款火炮相比,M1897 型 75 毫米牵引野战炮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其实,M1918 型 155 毫米榴弹炮与 M1897 一样,都属于施耐德研制的一款 " 老炮 "。1917 年美国加入协约国,派兵前往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陆军装备绝对可以用落后来形容。所以,作为欧洲陆军强国的法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一款由施耐德研制的 M1917 型 155 毫米榴弹炮。此后,施耐德授权美国仿制这款火炮,而这款火炮经过美国人的改进之后,就是 M1918 型 155 毫米榴弹炮。
这款火炮在美军服役的时间很长,直到 1940 年时依然还装备着 2000 余门 M1918 型榴弹炮。不过此时,美军已经研制出更为先进的 M1 型 155 毫米榴弹炮。所以,美军一方面在继续使用 M1918 的同时,另一方面则将被替代的同款火炮支援给自己的盟友。其中,在 1942 年退入印度的中国驻印军就获得了 36 门 M1918 型榴弹炮,并组建了第 12 重炮团。这 36 门 M1918 榴弹炮随着驻印军一路反攻,终于在 1945 年 1 月 27 日,与第二次中国远征军会师于畹町、芒友、木遮之间。
可以说,在抗日卫国的战场上,这 36 门重型榴弹炮短暂的战史,但极为辉煌的战绩。只是,到了 1946 年第 12 重炮团以及 36 门 M1918 型榴弹炮,就被装船运送到了东北。曾经抗战的明星武器,从此陷入了内战的漩涡。直到 1948 年辽沈战役爆发后。由廖耀湘统辖的 " 西进兵团 ",携带 18 门 M1918 榴弹炮,杀奔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黑山 - 大虎山一线阵地。而另外 18 门 M1918 榴弹炮,则被卫立煌留在沈阳城,作为城防的主要武器。
当然,第 12 重炮团的 36 门 M1918 榴弹炮只是被暂时分开了。随着廖耀湘 " 西进兵团 ",在 1948 年 10 月 28 日全军覆灭,该兵团所携带的 18 门 M1918 榴弹炮在战场上被东北野战军缴获。而到了 1948 年 11 月 2 日,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之后,剩余的 18 门 M1918 也完好无损的成为东北野战军的战利品。据说,当时东北野战军在缴获这 18 门 M1918 时,当时的沈阳守军居然对解放军说 " 等贵军接收 "。
东北野战军在得到这 36 门重炮之后也是如获至宝,以这 36 门 M1918 榴弹炮组建了炮纵第六炮兵团。并在 1948 年 12 月 30 日随东野主力入关,还参加了之后的平津战役。1949 年 2 月 3 日,东北野战军炮兵第六团一营参加了北平举行的盛大的入城式。到了 1940 年 8 月之后,东北野战军炮纵六团,改为第四野战军炮兵第 30 团,经过训练之后,参加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式。这也成为此次阅兵式中,最为强大的陆地方阵。
如今,解放军的炮兵阵容中最强大的身管武器,依然是 155 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但已经是全部都是国产装备,而且都是世界最为先进的火炮。或许,此时在回首这 36 门 M1918 型 155 毫米榴弹炮,只能感慨 " 萧瑟秋风今又是 , 换了人间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