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块钱就能买到 " 爱因斯坦的脑子 ",自动 " 长 " 在身上秒变聪明——这种比童话还魔幻的情节,竟然真的有人买单,还买爆了!最近,知名星座博主陶白白的前妻鹿角角在直播间售卖虚拟产品 " 爱因斯坦脑子 ",价格从 2.1 元到 2.88 元不等,销量竟超过 5700 份,估算收入高达 1.2 万元。
这到底是什么神奇商品?据商家描述,消费者下单后不仅不会收到任何实物,还会被告知 " 该商品已自动长到你身上,有没有感觉变聪明了?" 而真正收到的,往往只是一段文字祝福或一个粗糙的短视频。有记者实测购买 " 心想事成脑 ",最终也只收获了几行安慰式的文字和一个以电波开头的简陋视频。
那么问题来了:这不就是明晃晃的 " 收智商税 " 吗?法律从业者敬女士出来表态:如果商家明确标注是 " 虚拟产品 ",那就难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欺诈。但她也提醒,这类商品的话术——比如声称能 " 增智慧 "" 变聪明 " ——其实游走在诱导性宣传的灰色地带。
尽管律师强调 " 玩笑也应有度 ",以免引发纠纷,但现实中维权却异常困难。金额小、交易即时完成、售后路径几乎不存在,都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 " 虚拟商品可退款 " 的规定显得苍白无力。
而这波生意之所以能成,还离不开精准的情绪拿捏。商品不仅取名 " 爱因斯坦脑子 ",还细分出 " 理科脑 "" 文科脑 "" 考试脑 " 等多种门类,精准狙击各类焦虑需求。鹿角角将其定义为 " 情绪价值产品 ",说白了就是心理安慰剂。有网友甚至自我调侃:" 买完之后发现被骗?恭喜你,说明这个脑子已经生效——你变聪明了!"
舆论场中更是吵成一片。有人怒斥这是 " 新型网络乞讨 "" 消耗信任 ",质疑鹿角角蹭前夫陶白白的流量变现;也有人讽刺 " 建议公布买家名单,以后卖保健品先找这批人 "。不过,也有不少用户持宽容态度,认为 " 两块钱买不到吃亏,就像往许愿池投个币 ",把它看作一场无害的玩笑和低成本解压游戏,甚至是一种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谈资。
在这场荒诞又热闹的交易中,没有人在意是否真的变聪明,大家消费的不过是一个梗、一份谈资、一瞬间的情绪安慰。而这或许也正是这个时代某种症候的轻巧折射:情绪有价,创意出圈,但信任和底线,又该标多少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