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 09-03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产业化迎新进展,股价大涨12%!设备环节率先放量,先导智能也暴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何明俊

半导体行情式微之际,固态电池板块再度活跃。

9 月 3 日早盘,A 股固态电池板块集体走强,龙头亿纬锂能(300014.SZ)盘中一度大涨超 13%,板块内多只个股跟涨,板块情绪高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固态电池板块反复活跃或与多家电池企业公布固态电池进展的消息有关。

9 月 3 日,亿纬锂能在官微发布消息称,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于 9 月 2 日正式揭牌," 龙泉二号 " 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标志着公司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消息显示,成都基地总面积约 11000 平方米,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 50 万颗电芯。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 2025 年 12 月建成,具备 60Ah 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 2026 年 12 月实现 100MWh 年产能交付。此次下线的 " 龙泉二号 " 为 10Ah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 AI 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9 月 3 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亿纬锂能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官微消息中披露的能量密度等数据是比较早期的数据," 龙泉二号 " 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是硫化物路线。

除亿纬锂能外,另一电池企业国轩高科(002074.SZ)亦十分活跃。

国轩高科在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上表示,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 90%。同时,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目前,固态电池的产业趋势已成行业共识,可解决续航焦虑、降低自燃风险、低温场景下性能出色。近期发布的上汽 MG4 搭载全球首个批量上车的半固态电池,进入 10 万级市场。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半固态电池已拥有与液态电池竞争的实力。

据 EVTank 数据,2024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为 5.3GWh,同比大幅增长 4.3 倍,均为半固态电池,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

EVTank 预测,全固态电池将在 2027 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 2030 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 30%。

不过,据时代财经了解,全固态电池目前对比高端三元锂电池尚有明显局限。硫化物路线的材料成本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短期内仍难以与液态电池竞争。

但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神速,设备已率先放量。时代财经从业内一家领先的锂电设备制造商处了解到,其已交付固态电池量产型的整线设备,其中包括多个核心量产设备,覆盖全固态电极制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等关键工艺环节。根据一家私募机构的资料,固态电池前段干法设备将是价值量变化最大的环节,干混机、干法涂布机等设备增量最明显。

固态电池的确定性越来越强,市场资金也快速做出 " 回归主流 " 的选择。

此前公告说明 " 不直接生产固态电池 " 的德新科技(603032.SH),在 3 连板后 " 金身 " 告破。伴随 9 月 3 日早盘板块活跃,德新科技快速封板后开板回落。截至当日收盘,德新科技涨 2.89%,报收 25.60 元 / 股。

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则得到资本加持。9 月 3 日,国轩高科报收 42.04 元 / 股,涨 4.58%;亿纬锂能报收 64.01 元 / 股,涨 12.08%。

同花顺 iFind 显示,自 8 月 11 日至 9 月 3 日的 18 个交易日内,亿纬锂能区间累计涨幅为 45.88%;国轩高科区间累计涨幅为 44.62%。

同期,科森科技(603626.SH)区间涨幅为 88.23%,先导智能(300450.SZ)区间涨幅为 70.39%,杭可科技(688006.SH)、嘉元科技(688388.SH)、珠海冠宇(688772.SH)、长阳科技(688299.SH)等股区间涨幅均超 40%。

值得注意的是,先导智能正是全固态电池的整线服务商,其已打通量产全流程,覆盖各工段关键设备。有券商研报显示,先导智能涂布、电解质膜制备、叠片、致密化系统等环节均有突破,设备进入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获深度合作与重复订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固态电池 亿纬锂能 成都 出货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