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驰 EQE 轿车与 EQE SUV 计划 2026 年停产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这两款车型 2021、2022 年才陆续发布,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今天咱们就客观梳理下背后的逻辑,也结合国内市场聊聊实际情况。
先看咱们国内市场的表现,目前奔驰 EQE 系列的销量确实未达预期。2025 年 1-7 月,EQE 轿车售出 866 辆 EQE SUV 售出 1713 辆,月均销量都不到 300 辆。为了贴合市场需求,终端也推出了较大力度的优惠,比如原价 47.8 万的先锋版,目前价格调整至 25 万左右,但即便如此,市场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部分门店已进入库存清理阶段,暂时不再接收新订单。
从产品层面来看,这两款车型面临的挑战,其实也是不少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续航与智能化的适配性。以美规车型为例,EQE 的 EPA 续航为 220 英里(约 354 公里),这个表现放在当前电动化市场中,确实与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有差距——比如国内的蔚来 ET7,CLTC 续航达到 530 公里,还搭配了换电技术,补能便利性更突出。智能化方面,EQE 的车机响应速度、语音交互体验,与国内新势力车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像享界 S9 增程版这类车型,不仅标配华为 ADS 3.3 高阶智驾,支持无图城市领航,价格还控制在 31 万以内,综合产品力更贴合国内用户对智能出行的需求。
第二是产品定位与设计的市场契合度。EQE 起售价折合人民币约 47 万,这个定价区间与同级别国产中大型电动轿车相比,价格门槛相对较高。设计上,其 " 流线型 " 风格与部分消费者对奔驰经典豪华感的期待有所差异——比如国内市场上,小鹏 P7i 的溜背轿跑设计、极氪 001 的猎装风格,更符合当下年轻群体对 " 豪华 + 个性 " 的需求。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奔驰已明确后续将推出纯电 E 级,计划回归经典三厢设计,并强调 " 彰显身份的轴距 ",这一调整或许是为了更好贴合用户对奔驰豪华属性的认知。
第三是战略迭代的节奏问题。据悉奔驰原本计划通过 EVA 平台对 EQE 进行升级,后续调整为押注全新 800V MB.EA 平台,这种技术路线的调整,本质是为了适配更高阶的电动化需求(比如更快充电效率、更兼容智能驾驶硬件),但短期内可能让部分消费者对现有车型的后续维护、技术迭代产生顾虑。相比之下,国内品牌如蔚来的 NT2.0 平台、小鹏的 SEPA 2.0" 扶摇 " 架构,技术路线更稳定,迭代节奏也更贴合市场预期,这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有安全感。
另外,奔驰提到 EQE 系列将由后续的 C 级、GLC 电动车间接替代,同时纯电 E 级也在规划中——这种产品矩阵的调整,其实是为了优化电动化产品线,避免定位重叠,不过后续新车型的定价、产品力如何平衡,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反馈。
其实客观来说,奔驰此次停产 EQE 系列,更像是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一次 " 主动调整 " ——毕竟电动化市场变化快,及时优化产品路线,也是为了更好适应行业趋势。现在国内消费者选电动车,早已不只看品牌,而是更看重续航、智能、性价比的综合表现,这对所有品牌都是考验。
那你们觉得奔驰这次的产品调整思路怎么样?后续纯电车型能不能更贴合国内市场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