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电脑网 前天
彩色背光技术:RGB-MiniLED/RGB MicroLED解析——开启大屏显示新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当下的显示设备市场,显示方案的选择早已不是当年等离子和液晶技术那样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 " 画质表现 " 与 " 成本 " 之间的权衡。传统背光和 Mini LED 背光供应链成熟、成本可控,却始终受制于技术先天带来的画质瓶颈;自发光阵营的 Micro LED 直显则拥有最顶尖的画质和较长的寿命,但目前工艺良率低、产能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自发光阵营的另一员大将 OLED 屏幕虽然凭借有机材料和像素级控光实现了 " 完美的黑色 " 显示和极快响应,但峰值亮度和寿命仍存在短板。

图片来源:LG

于是,显示市场的头部厂商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给出了相似的解法——在 Mini LED 技术的基础上,将红、绿、蓝三原色光源直接搬到背光侧,这就是所谓的彩色背光技术。其实各大厂商很早之前就开始研发这一路线,近期更是进入了量产阶段。头部电视厂商已经在最近上市了采用彩色背光技术的产品,三星更是直接采用了 MicroLED 作为背光源。

图片来源:三星

那彩色背光技术究竟解决了哪些关键痛点?它是让 LCD 再跃一级的 " 终极背光 ",还是 MicroLED 良率问题未解前的理性过渡?在与 OLED 技术的对位里,它又处在什么价效坐标?接下来,就给大家讲清楚这个显示领域的全新技术。

彩色背光技术的原理

要讲彩色背光技术,首先要了解传统 LCD 显示器(包括 MiniLED 背光显示器)的成像链路:LCD 面板本身不发光,画面亮度由面板后面的背光决定,色彩则由彩色滤光片与背光光谱共同决定。背光方面,传统 LCD 显示器多采用侧入式背光,光源通常是 LED + 黄 / 红荧光粉,或者 LED + 量子点膜的组合来产生接近白光的背光。这种白光经过液晶层和 RGB 彩色滤光片,再被 " 筛选 " 出红、绿、蓝三原色。但无论是荧光粉还是量子点膜,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光能损耗和色彩纯度的下降。

图片来源:CSDN

Mini LED 背光则将传统侧入式背光升级为直下式矩阵,使用尺寸更小、数量更多的 LED,并将背光划分为上千乃至上万个独立分区进行局部调光。相较于传统 LCD 背光,Mini LED 背光可以带来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但受限于分区数量和背光结构设计,控光能力终究比不上 OLED 像素级自发光,在对比度和 " 光晕 " 抑制方面仍难以达到 OLED 的水准。

图片来源:MDPI

而最新的 RGB 彩色背光技术是在 Mini LED 背光基础上的一次升级:它将传统的单色背光源升级为由红、绿、蓝三色 LED 组成的背光单元。在这样的架构下,当屏幕某个区域需要呈现高纯度的蓝色时,液晶面板会开启该区域的蓝色子像素,同时提升对应区域背光的蓝色输出。由于直接采用三色 LED 作为背光光源,彩色背光技术可以省去量子点膜或荧光转换层,从源头减少转换损耗。提升出光效率和色度饱和度,从而抬升亮度上限并扩展色域范围。

图片来源:索尼

举个实际的例子:海信采用彩色背光技术的 116 英寸 RGB-MiniLED 电视,峰值亮度可达 8000 尼特,还拥有 95% 的 BT.2020 色域覆盖率。相比传统背光,这样的数据相当惊人,说明彩色背光技术大幅提升了 LCD 在亮度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力。

图片来源:海信

下图对比了传统 Mini LED 白光背光与 RGB-MiniLED 彩色背光的原理示意图:左图中背光采用蓝光 LED 配合量子点膜(或荧光粉)产生白光,再经液晶层与滤光片产生三原色,过程中光能和色彩纯度都有所损失;右图展示 RGB-MiniLED 背光方案,背光板上直接使用红、绿、蓝三色 LED 作为光源,无需额外的量子点或荧光层即可输出纯净的三原色光。由此可见,RGB 背光的色彩纯度更高,亮度表现也更加出色。

来源:《2025 MLED 消费与汽车应用白皮书》

彩色背光技术的分支:RGB-MiniLED 与 Micro RGB

就当前的信息来看,彩色背光主要有 RGB-MiniLED 与 三星的 Micro RGB 两种技术方案,二者同属 " 彩色背光 " 体系,关键差异在于 LED 芯片尺寸与封装密度:三星的技术方案所使用的背光源由

控光颗粒度:以海信的 RGB-MiniLED 产品为例,该款产品拥有数千个控光分区,基本实现了 " 哪儿需要亮就点亮哪儿 " 的区域控光;而 Micro RGB 因芯片更小、密度更高,灯珠可以做得更加细密。根据三星在 CES 上的介绍,Micro RGB 相比 MiniLED,背光的中的灯珠数量将至少提升三倍,并能带来更多的控光分区数量。这意味着背光在控光精细度上 MicroRGB 相比 RGB-MiniLED 会更胜一筹。

成本与量产进度:目前 RGB-MiniLED 已形成相对成熟的量产链条,中国显示企业海信,凭借在算法和芯片上的突破,已经能够在百英寸大屏市场实现彩色背光产品规模化的出货。而 Micro RGB 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都更高。目前只有三星即将推出 115 寸的 Micro RGB 背光机型,美区售价预计为 29999 美元,从价格来看,Micro RGB 产品的价格虽然显著低于 Micro LED 电视,但高于主流 Mini LED 和 RGB-MiniLED 产品。Micro RGB 产品更像是在 Micro LED 直显技术成熟前,介于高端 Mini-LED 与 Micro LED 之间的过渡性方案。

总的来说,彩色背光技术基本可以视作 LCD 的 " 终极背光 " 方案之一:在可控的成本内相比传统背光技术显著了提升亮度、色域与色彩纯度,还因为可以沿用传统的 LCD 生产线,升级改造相对容易,量产推进较快。

彩色背光技术 vs. OLED、直显 MicroLED、传统 MiniLED

作为新一代的背光技术,自然要与当下其他显示技术一较高下。下面我们分别将彩色背光(RGB-MiniLED/Micro RGB)与 OLED、自发光 MicroLED 直显、以及传统 MiniLED 背光 LCD 进行对比,看看各自优劣。

与 OLED 相比:OLED 是有机自发光面板,每个像素点自身发光且能单独控制,能够实现真正纯黑的显示和极高的对比度,在对比度和可视角度上有先天优势。然而,OLED 由于有机材料本身的问题在像素排列、成本、亮度和寿命上存在瓶颈。相较之下,采用彩色背光技术的 LCD 产品可以做到极高的亮度且无须担心寿命问题。此外,LCD 技术路线成熟,大尺寸面板产能充足,有利于在实现超大尺寸产品生产的同时控制成本;对比度虽略逊于 OLED,但通过数万级的背光分区,依然可实现数万比一的对比度。从适用场景来看,彩色背光技术更适合超大尺寸、超高亮度的需求。

图片来源:corning

与自发光 MicroLED(直显)相比:真正的自发光 MicroLED 显示屏每个像素由微米级 LED 芯片组成,不需要背光,理论上能实现理想的三原色显示和无限对比度,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终极方向。但当前 MicroLED 面板价格极其高昂,制造难度大,巨量转移等工艺良率低,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普及。采用彩色背光技术的产品则保留了 LCD 产业链的成熟优势,是性能和成本之间的一种折中平衡方案。

图片来源:友达

与传统 Mini LED 背光相比:传统 Mini LED 背光多采用白光或蓝光 LED 搭配量子点膜来拓宽色域。而彩色背光技术由于直接在背光侧使用红、绿、蓝三基色 LED 发光,不需要额外的量子点转换层或荧光层。这使得色彩更加纯粹,避免了二次转换损耗,同时减少了量子点材料的成本投入。三星官方也曾强调,最新的 Micro RGB 电视背光由于直接采用 RGB 三色 LED 作为光源,色域表现足够优秀,无需再加一层 QD 膜。总而言之,彩色背光技术在色域覆盖和色彩纯度上远胜传统 MiniLED 背光,但代价是需要更复杂的驱动电路设计以及更高的制造成本。

总体来看,采用彩色背光技术的 LCD 产品主要定位于超大尺寸、超高亮度、超宽色域的高端显示市场:它相对传统 LCD/MiniLED 更高端,色彩和亮度表现更强;相对 OLED 则更抗老化、亮度衰减更慢,更适合长时间高亮度使用;相对自发光 MicroLED 来说成本更可控,现阶段更易于量产上市。彩色背光在一定程度上集各家所长于一身,成为当前显示技术版图中一个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新选择。当然,它未来能否完全取代其他技术路线,还有赖于量产良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技术前景

RGB-MiniLED/RGB-MicroLED 技术的出现,让 LCD 电视在高端领域焕发新活力,并得到全球品牌的密切关注。据报道,多家头部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彩色背光技术的开发,现在也有采用彩色背光的产品上市。同时,它还为传统 LCD 面板厂商提供了一个在高端市场与 OLED、Micro LED 抗衡的新筹码,成为液晶产业延续生命力的关键创新点。

但是,彩色背光技术依然无法完全规避 LCD 面板的固有局限,局部调光的背光再细腻,也难以达到单个像素熄灭所呈现的绝对黑。所以从长远来看,一旦真正的自发光 MicroLED 直显技术成熟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它可能才是名副其实的 " 终极显示方案 "。现阶段,彩色背光技术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 " 亮度更高、色彩更艳、寿命更长 " 的新选项,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稳固在超大尺寸高端电视市场的地位。总体而言,RGB-MiniLED/MicroRGB 技术是液晶显示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飞跃。短期内它将与高端 OLED 以及拼接式直显 MicroLED 并存,共同推动大屏显示技术朝着更高亮度、更广色域的方向演进,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视觉体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microled mini led 三星 供应链 micro led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