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4 日,满载 68 辆轨道车的 " 长江兴旺 " 轮从上海关港码头启航,开往澳大利亚珀斯港,助力当地粮食运输。
这一批 " 定制款 " 轨道装备的高效出海,背后是上海边检总站金山边检站以 " 即到即检、即检即放 " 的通关服务,为中国制造 " 走出去 " 搭建的便捷通道。
据悉,这批粮食轨道车全部由国内企业设计制造,是根据澳大利亚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的专用装备,能够大大提高粮食运输效率,综合性能国际领先。
为匹配澳洲严苛的载重标准、密封性能与卸货效率要求,企业在设计生产阶段反复优化技术参数,最终凭借超标准的产品品质拿下订单。
" 从研发到试验再到制造,从零部件加工到整车组装,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轮检测,就是为了让‘中国造’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企业运输负责人表示,上海口岸的高效通关,为这批装备按时交付赢得了关键时间。
记者从金山边检站了解到,此次出口并非个例,后续还有数百辆同类型轨道车将陆续经上海口岸发往澳洲,形成规模化出口态势。
这一订单的落地与推进,既体现出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在细分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也凸显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带动作用——从西南地区的生产制造,到东部沿海的港口通关,跨区域协作让 " 中国制造 " 的出海链路更顺畅。
为保障这批特殊货物快速通关,边检部门提前启动 " 多方联动 " 机制:主动对接企业、运输公司与港区,精准掌握船舶到港时间与货物装卸计划;开辟 " 高端装备出口绿色通道 ",将原本需依次办理的船舶查验、人员备案、船员换班等环节,与海关、海事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实现 " 串并联 " 同步推进,大幅压缩通关时长。
与此同时,针对货物在港待装卸的期间细化监管措施,严防偷渡、走私等违法行为出现。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口岸持续以效率提升降低贸易成本。
今年以来,金山边检站持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通过 " 定制化通关服务 ",在便利国际贸易活动中不断简化通关查验流程,开通 " 绿色通道 ",针对运输需求创新监管模式,为 " 中国制造 " 走向世界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通关保障。从四川车间的机械轰鸣,到上海码头的巨轮启航,从边检民警的细致查验,到跨部门的协同配合,这场跨越数千公里的协作,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以开放枢纽的功能优势,推动产业链条优化升级;以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随着后续轨道车陆续从上海出发," 中国制造 " 将继续依托上海口岸的服务效能,在全球市场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