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昨天
“十五五”万亿级风口!一文说清国资国企如何精准切入高标准农田赛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并连续十余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5 年 3 月,中办、国办印发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重点提到:到 2030 年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13.5 亿亩;到 2035 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按照高标准农田每亩投资额为 3000 元至 4000 元,未来 5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年投资规模为 2042 亿元,到 2035 年对应市场总量空间达 1.7 万亿元,国家对此给予高额补贴。而且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土地价值显著提升,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前景的驱动下,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并积极开拓新业务增长极的国资国企,纷纷抢滩布局。不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现,在布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践中暴露出战略定位模糊、赛道规划粗放、投资布局盲目三大误区,导致资源浪费与效益低下,亟待纠偏。

战略定位模糊,内部资源与外部需求错配

国资国企虽实力雄厚,但对其能否适配农业领域往往存在疑虑,对于自身核心能力究竟在工程总包、科技集成还是市场运营缺乏精准定位,最终在项目竞标和实际运营中既无法与专业农业企业竞争,又难以发挥规模优势,陷入 "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精 " 的困境。

赛道规划粗放,同质化竞争严重

国资国企一拥而上,聚焦于田间道路、灌溉等传统工程领域,未能形成差异化优势,导致项目效益低下。而且,这种粗放的赛道选择忽视了区域农业特色,无法与当地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导致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难以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投资布局盲目,资源分散重点失焦

一些国资国企因盲目追逐各地政策而四处布局,导致资源分散,管理半径过长,无法在任何单一区域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影响力。同时,忽视区域特性,用一套标准方案打天下,结果水土不服,项目效果大打折扣,也无法与当地产业融合产生附加值。

那么,国资国企如何才能精准切入万亿高标准农田赛道,既能够服务国家大局又能挖掘新增长曲线?以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央企为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 摸家底——精准锚定核心资源

存量业务诊断评估是国资国企进入高标准农田赛道的基础前提。通过对企业现有业务板块、资源储备、能力禀赋的全面梳理,可明确自身在农业领域的基础优势与短板,避免盲目跟风进入不匹配的赛道。同时,这一过程能帮助企业识别现有业务与高标准农田赛道的协同点,为后续资源整合与业务延伸提供依据,降低跨领域发展的风险。

在为该央企规划高标准农田业务时,前瞻产业研究院组建了一支由产业规划专家、产业分析师、工程技术顾问构成的专项服务团队深入该央企进行调研,发现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这家央企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经验丰富,在市场开拓和销售方面也具有优势。其次,该央企在高标准农田领域具有业务积淀,已经承揽了一些工程项目,通过实施相关项目培养了该领域的项目团队,积累了一定的实施经验和供应商资源,同时具备智慧灌区建设经验和实践成果。

这些核心优势能够为这家央企切入高标准农田提供资金、技术、资源、管理、经验等全方位支撑。

2. 筛赛道——聚焦高价值细分领域

产业细分赛道选择是国资国企进入高标准农田领域的关键决策环节。高标准农田涵盖基础建设、智慧农业、生态保护等多个细分领域,不同赛道的市场需求、技术门槛、政策导向差异显著。精准选择赛道可使企业集中资源聚焦核心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自研产业大数据库,绘制出高标准农田产业链全景图谱。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两大板块,划分为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土壤改良、土壤培肥等八大细分门类,但每个细分领域的进入门槛、市场容量千差万别。

为了科学评估各个细分领域价值潜力,经过多名内部专家和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权威专家评判,前瞻产业研究院划定 " 六大维度 ",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决定六个维度的权重,给各个领域打分。

例如,灌溉和排水,作为高标准农田重要基础设施工程,进入壁垒高、施工难度大、市场规模可观、建设优先级最高,综合得分远超其他细分赛道,行业价值潜力高。

再结合这家央企摸家底的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给出优先布局领域、择机布局领域和不作布局领域的建议。

3. 选区域——构建差异化布局逻辑

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显著,不同区域的土地质量(如土壤肥力、地形条件)、水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区域市场分析是国资国企制定高标准农田区域布局策略的 " 导航仪 "。只有做好区域市场分析,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才能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与长期收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团队通过研析发现:在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上,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和西北区是重点区域,这几大区域未来 5 年还要建设超过 1.4 亿亩高标准农田,市场容量可观。同时,这几大区域也是 " 十四五 " 和 " 十五五 " 期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重点区域,剩余改造任务超过 2.2 亿亩,潜力也相当大。

在此基础上结合这家央企区域适合度和区域熟悉度综合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这家央企可优先布局东北区,择优布局长江中下游区和黄淮海区。

最后,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赛道筛选结果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区域市场实施路径。例如在东北区,由于该区域拥有最大的高标准农田市场空间,适合这家央企在未来 5 年深耕布局。同时根据分析,灌溉和排水以及土壤改良是东北优先工程方向和公司择优布局业务,建议这家央企优先关注这两大细分领域。

4. 建生态——打造协同共赢模式

在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双重发力下,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已经从单一主体的单一业务内容向以生态主为引领集合全业务生态伙伴发展的商业生态化方向发展,未来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模式构建是必然趋势。

基于高标准农田业务内容,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该央企可以自身为 " 链主 ",搭建企业生态库。结合该央企现有的公司生态资源及对各个环节重点生态企业的推荐建议,前瞻产业研究院绘制了该央企高标准农田生态的区域发展图谱和业务生态发展图谱,为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圈提供了关键支撑。

整体而言,基于上述系统性的 " 摸家底 - 筛赛道 - 选区域 - 建生态 " 方法论体系,前瞻产业研究院成功助力该央企厘清了战略方向、聚焦了高价值赛道、锁定了优势区域并构建了协同发展的生态联盟,为其在高标准农田领域的精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前瞻期望依托强大的产业分析能力、全产业链数据库资源和丰富的产业规划经验,帮助更多国资国企破解布局难题,精准把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的万亿级市场机遇,在服务国家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共同筑牢大国粮仓的根基。

前瞻经济学人 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 年中国高标准农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国企 乡村振兴 效果 央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