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工场 前天
业绩连降后触底?华熙生物反击“玻尿酸过气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医美与护肤行业,华熙生物(688363.SH)和巨子生物(2367.HK)既是明星级企业,又是一对 " 冤家 "。自今年那场轰动一时的 " 成分大战 " 爆发以来,二者的竞争态势愈发引人关注。

近期两家公司几乎同时发布 2025 年中期财报,从数据上,华熙生物在业绩表现上远不如巨子生物。

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润三大财务指标上,华熙生物分别交出了 22.61 亿元、2.21 亿元和 16.05 亿元的成绩,同比分别下降 19.57%、35.38% 和 23.35%;而巨子生物则分别为 31.13 亿元、11.82 亿元和 25.42 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 20%。

其实,在 2024 年之前,华熙生物的 " 成绩 " 几乎是碾压巨子生物,但自从巨子生物 2022 年港股上市后,业绩开始大爆发,2022 年至 2024 年营收同比增幅都在 50% 左右;而华熙生物正好相反,营收增速从 2022 年开始掉头向下,2023 年至 2024 年甚至连续同比缩水,而且一直持续至今年上半年。

这一 " 反差 " 背后,是营销大战的阶段性结果,还是消费者的自然选择?

01" 华熙 " 持续失速 " 巨子 " 暗藏风险

对比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的财报不难看出,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护肤品业务,其营收变化也主要由护肤品业务的营收情况决定。

其中,华熙生物的护肤品业务以 " 润百颜 " 为首,共四大品牌;巨子生物以 " 可复美 "" 可丽金 " 为主打品牌。

2022 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收入 46.07 亿元,同比增长 38.8%,占当年总营收比例超 70%,其中润百颜全年收入约 13.85 亿元,夸迪全年收入约 13.68 亿元。

但 2023 年、2024 年,华熙生物四大护肤品牌收入持续下降,其中 2024 年只贡献了 25.69 亿元的收入,相比 2022 年下滑超过 44%,营收更是减少超 20 亿元。

反观巨子生物,其功能性护肤品以 " 可复美 " 为代表,共 8 个品牌,其收入从 2022 年的 15.62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43 亿元,涨幅超过 175%。

在 2025 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在护肤品业务的收入分别是 9.12 亿元和 31.03 亿元,华熙生物同比下滑 34%,而巨子生物同比增长 22.27%。

从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和巨子生物在护肤品业务上的业绩可谓 " 此消彼长 ",数据非常直观,竞争也非常惨烈。

而被华熙生物视为竞争对手的巨子生物也并非高枕无忧,显而易见的是,巨子生物的大单品策略很明显,2025 年上半年,可复美营收 25.42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 81.7%。

一旦明星单品遇质量、舆情问题,对公司整体的影响也非常大,前期 " 大嘴博士 " 测评引发的舆论影响已经发生过一次,足以让巨子生物记忆犹新。

此外,《时代财经》等媒体报道,部分批发商在 6 · 18 大促后对巨子生物的产品出现低价甩货,显示渠道端补货意愿下降。

财报同时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巨子生物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 4.67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138.13%。

如此大幅度的增长让市场担忧,其渠道库存积压或回款周期延长,对主要以直销为主的巨子生物而言,库存压力可能意味着下季度收入和现金流承压。

需要指出的是,华熙生物的主力护肤产品,以玻尿酸(又称 " 透明质酸 ")成分为主。华熙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而巨子生物则主要以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为主。

华熙和巨子在护肤品市场的竞争结果,也反映出中国功效护肤的 " 修护赛道 " 话语权从 " 玻尿酸补水 " 转向 " 重组胶原蛋白 + 械妆协同 "。

而在华熙生物看来,功效护肤 " 修护赛道 " 话语权改变的背后推手,就是力挺巨子生物的多家券商。

而随着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今年 3 月开始下沉管理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 "(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直接接手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华熙生物也在品牌认知上正式打响 " 传播战 "。

02 华熙 VS 巨子 " 大战始末 "

赵燕走到 " 第一战线 " 后,华熙生物在护肤赛道上直接打出一套 " 三连击 "。

先是今年 5 月 17 日,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直指多家券商为 " 港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 巨子生物站台。

华熙生物在文中指出,"2022 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在公开信中,华熙生物列举了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在 2023 年 6 月份~2024 年 2 月份期间发布的四篇研报内容。

这些报告和点评的结论基本指向 " 玻尿酸不如重组胶原蛋白 " 这一观点。

华熙生物在文中直接反驳称,上述观点是误导性 " 结论 ",从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数量对比来说,没有任何依据说明重组胶原蛋白的安全性高于透明质酸。在国际上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透明质酸在炎症控制、癌症控制以及衰老干预中的作用。

在这次发文中,华熙生物通过隐晦方式表达不满,虽未指名道姓,但业内普遍认为矛头指向巨子生物,而巨子生物选择沉默应对。

在直指上述 " 拉踩测评 " 后,5 月 24 日,美妆博主 " 大嘴博士 "(郝宇)发布检测报告,称巨子生物明星产品可复美 " 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 " 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 0.0177%,远低于标注的 0.1% 下限,且未检出胶原蛋白核心氨基酸 " 甘氨酸 ",质疑产品 " 虚假标注 "。

此举 " 惊动 " 巨子生物在当晚紧急回应,称多批次自检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 " 均大于 0.1%",并委托第三方复检。

紧随其后,在 6 月 1 日,华熙生物公开 " 站队 " 大嘴博士,称其关联公司上海柳页医创属华熙生态成员,需 " 坚定支持 ",还称已向各大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呈报情况,暗指巨子生物数年前以 " 拉踩测评 " 模式贬低玻尿酸,矛盾彻底公开化。

而巨子生物迅速反击,称华熙生物颠倒黑白,恶意指控。

此后双方围绕检测方法、检测机构、产品成分含量等问题持续争论。" 大嘴博士 " 不断发布新检测报告,质疑巨子生物产品;巨子生物则公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数据,力证产品真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在这场矛盾中,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虽未直接发声,但公司通过官方声明等方式积极参与。

华熙生物甚至把上半年的这些 " 传播战 " 写进了财报中,在 " 重点经营业绩及举措 " 部分,华熙生物表示:针对行业内不讲科学的言论坚决发声,尤其对 " 透明质酸过气论 " 进行坚决反击。

03 华熙失速,全赖巨子生物抢份额?

从 " 吃瓜群众 " 的角度看,华熙和巨子的大战,可谓热闹非常。但仔细思量,华熙生物在护肤品市场的业绩失速,仅仅是因为被巨子生物 " 单点击穿 "?

《中国商报》引用美妆行业分析师张梦然分析称," ‘成分党’正在变得理性。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不同成分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华熙生物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BM 肌活、米蓓尔)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问题,都是主打透明质酸,价格区间也有重叠。"

这对以玻尿酸补水见长的传统心智构成替代与分流。

实际上,华熙生物的失速并非玻尿酸失效,而是 " 修护叙事 + 械妆协同 " 在平台大促中赢得了更高的转化效率。

疫后功效护肤更强调 " 修护、耐受、见效逻辑 ",重组胶原蛋白 + 医械背书的叙事在平台大促中持续放大," 胶原棒 " 等爆品主打 " 强复购 + 强传播 "。

此外,2023 年起,华熙生物对功能性护肤进行 " 收缩与调整 ",压投放、控费用,叠加平台流量价格上行与内容电商竞争加剧,营销效率回落,动销与增长承压。

其实,华熙生物的业绩下滑受 " 内外因 " 作用明显,内部投放、渠道策略转弯、组织与流程改革的阵痛、价位与品牌资产的集中受损,外部市场需求分化、替代产品增多,而并非 " 被对手单点击穿 " 这么简单。

华熙的突围要点不在于再讲一次玻尿酸,而在于重建增长机制:渠道效率、价盘纪律与新品心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熙生物 生物 元和 港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