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优秀的科学研究始于提出好问题!“杨浦大师课”第五讲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上海人民城市展示实践馆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赵东元旁征博引,为台下百余名市民、学生和科技工作者细细阐述科学的本质与特征。台下,不时有人提笔、举起手机,将感兴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今天下午,由中共杨浦区委宣传部主办的 " 人民城市 · 杨浦大师课 " 第五讲开讲,赵东元以 " 钱学森之问——科学能否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 " 为题,带来一场融合科学精神、教育反思与未来展望的深度讲座。

" 科学不仅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以质疑、独立、唯一为精神内核的认知活动。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其方法需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 讲座中,赵东元直抒观点。借助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案例,他生动阐释了科学问题的诞生往往源于深邃的思维、大胆的质疑与超凡的想象力。

围绕着 " 如何做好科学研究 ",他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国际科学史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见解:优秀的科学研究始于提出好问题,这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超越常规的想象力。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有四大动力:好奇心驱动、系统化整合、方法论创新以及跨学科融合。他特别提醒应避免盲目追求 " 从 0 到 1",而应注重跟进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突破,正如居里夫妇对放射性的深入研究。他还系统阐述了理想化的科学方法,包括精确实验、假说提出、数学推演、实验验证和理论提升,并以笛卡尔的方法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发现为例,说明抽象化、理论化和简单化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讲座尾声,赵东元结合自身在介孔材料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展示了从经验科学到智能设计的科学发展趋势。他勉励青年学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崇尚独立思考,培养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才能使科学真正成为未来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 "。

" 人民城市 · 杨浦大师课 " 通过跨领域整合育人 " 大师资 ",系统化设计、基地化运作课程,精心打造集形势与政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创新发展研究于一体的讲座平台,深化区校联动机制,打造人民城市理念实践育人的示范高地。未来," 人民城市 · 杨浦大师课 " 将持续以思想为媒,汇聚更多前沿智慧,让学术之光点亮美好未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科学研究 讲座 院士 中国科学院 基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