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出海 · 第 168 篇
成龙新电影《捕风捉影》(The Shadow ’ s Edge)定档英国院线,发行权由 Trinity CineAsia(三一亚洲影业)获得,定于 10 月 3 日上映。在中国大陆及北美、澳新、泰国、中国港澳地区等 19 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的第三个周末,《捕风捉影》就在全球获得了共 1.22 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在中国票房和全球 Comscore 排行榜上均排名第一。但除了成龙,我们的动作片还有多少能进入欧美院线?仅靠成龙的个人传奇色彩,中国电影出海能走多远?
影片由杨子执导,改编自 2007 年经典港片《跟踪》(Eye in the Sky)。成龙饰演一名退休的追踪专家黄德忠,与新人警员何秋果(张子枫饰)联手,对抗由梁家辉饰演的犯罪大师傅隆生。故事将经典的警匪追捕框架与网络犯罪、人工智能监控系统「天眼」结合,描绘新旧技术融合下的警匪较量;另一大看点是成龙与梁家辉时隔 20 年再度合作,二人曾在 2005 年的《神话》中结缘。
Trinity CineAsia 是欧洲主要的亚洲电影发行商之一,此前发行过《流浪地球》《怒火 · 重案》等华语大片,此次押宝《The Shadow ’ s Edge》,被业内视作对成龙号召力的再度验证。公司负责人 Cedric Behrel 表示,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成龙一贯的动作魅力,更通过导演杨力和梁家辉的加入,让故事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同时也展示了香港及内地电影在新生代演员上的潜力。
成龙的电影能在英国拿到发行,我们都会有一种熟悉感,因为这种模式我们已经看了几十年,「成龙」二字早已成为国际电影市场入场券。
这种依赖其实是「遗产型出口」,它建立在过去几十年里香港动作片打下的全球认知上,比如功夫、追逐、警匪、兄弟情。有成龙参演的电影,国际市场能立刻归类并确认商业价值。这种「即时识别」是我国电影少有的全球资产,但问题在于,这种资产正在枯竭。
为什么枯竭?因为近二十年里打造出的新符号太少。韩国 2019 年上映的《寄生虫》、今年刚上映的《K-POP:猎魔女团》,它们的成功不靠某一固定演员的加成,靠的是类型与议题的品牌化。于是,韩国创作者不论是谁拍,带着这些标签走出去,都能打开市场认知度。
而我们电影的出海更多是偶发性的,在全球内容循环中拥有结构性短板。到了今天,我们如果只能靠成龙和梁家辉的「香港动作遗产」来稳固局面,这恰恰说明产业没有完成代际交棒。
当下电影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疲态已显,全球观众都在寻找新鲜的动作符号。如果我们在「后成龙时代」没有动作片类型的创新,那么这一块本来属于我们的市场,很可能被印度的动作工业或韩国的聚焦社会问题的现实片占据。所以,我们需要从「明星驱动」转向「类型驱动」,从单一出口转向系统输出。
谁是下一个成龙? 这不是在指望又一个动作明星的出现,而是指是否能有一个持续被全球市场认知的内容或类型站起来。
译者|彦舟
编辑|分味
文章来源|variety
原文作者|Naman Ramachandran
原文发布日|2025.09.03/ 周三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