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9小时前
6500亿“沸腾”洗牌:海底捞向左做体验、呷哺呷哺向右抠成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食品研报,作者 |   何必

随着餐饮消费逐步从 " 复苏期 " 进入 " 调整期 ",作为国民级餐饮赛道的火锅行业,在 2025 年上半年迎来了关键的转型阶段。一方面,市场规模仍保持扩容态势,预计突破 6500 亿元关口;另一方面,存量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化、成本压力攀升等挑战交织,推动行业从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提升 " 加速转变。

从头部品牌的战略调整到下沉市场的潜力释放,从产品创新的突破到供应链效率的升级,火锅市场的每一个变化都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新逻辑。

头部品牌:业绩承压下的韧性破局

——海底捞多品牌对冲,呷哺呷哺收缩优化

作为行业发展的 " 风向标 ",头部品牌的业绩表现往往最先反映市场趋势。现在,火锅赛道唯二的上市品牌也都公布了各自 2025 年上半年的财报,海底捞与呷哺呷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但通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海底捞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07.03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3.7%;净利润 17.55 亿元,同比减少 13.7%;核心经营利润 24.08 亿元,同比减少 15%。尽管海底捞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但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海底捞火锅餐厅上半年海底捞接待顾客总数近 1.9 亿人次,平均翻台率由去年同期的 4.2 次 / 天下降至 3.8 次 / 天。顾客人均消费从 97.4 元微增至 97.9 元。海底捞方面称,翻台率及客流量下降,主要由于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顾客消费需求变化等影响。

面对主品牌增长乏力的困境,海底捞将多品牌战略作为破局关键。除核心品牌海底捞火锅之外,其已布局 " 焰请烤肉铺子 "" 从前印巷 "" 小嗨爱炸 " 等 14 个餐饮品牌,截至上半年末共计 126 家餐厅。其中 " 焰请烤肉铺子 " 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内新开 46 家门店,总数达到 70 家;财报数据显示,包含该品牌在内的 " 其他餐厅收入 " 达 5.97 亿元,同比激增 227%,成为对冲主品牌压力的重要增长极。

与海底捞相比,呷哺呷哺的业绩挑战更为严峻。2025 年上半年,呷哺呷哺营收 19.42 亿元,同比减少 18.9%;净亏损 0.81 亿元,同比收窄 70.5%。呷哺呷哺业绩的下滑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降级等因素。呷哺呷哺通过关停低效门店来优化成本,集团全球共运营 937 间餐厅,上半年在中国大陆新开设 32 间呷哺呷哺餐厅,同时关闭合共 29 间呷哺呷哺餐厅及 23 间凑凑餐厅。呷哺品牌的客流翻座率为 2.6 倍,同比增长 13%,但凑凑品牌受到较大冲击,翻台率由上年同期的 1.6 倍下滑至 1.4 倍。

不过,在一线城市,呷哺呷哺的表现完全相反。比如,京中交和美汇、上海满天星、上海航头浦乐汇等新店开业期间翻台率分别达到 8.4 翻、7.1 翻、6.5 翻。报告期内,呷哺呷哺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新增门店 14 家、6 家、6 家、6 家,合计开店 32 家,一线城市开店数占上半年新开门店总数的 43.7%,呷哺呷哺策略开始转向大城市。

从行业背景来看,火锅市场规模预计达 6500 亿元,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竞争的加剧使得头部品牌的翻台率下降,业绩增长面临压力。头部品牌在面对市场挑战时,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如海底捞的多品牌战略、呷哺呷哺的关停低效门店等方式,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找回增长动力,仍是头部品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市场结构:下沉主导增量,价格带两极分化

——三线以下占比超 5 成,平价与高端并行

在头部品牌承压的同时,火锅市场的地域与价格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下沉 " 与 " 分化 " 成为两大关键词,推动行业从 " 同质化竞争 " 向 " 精细化布局 " 转型。

火锅市场在地域结构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下沉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红餐网数据显示,火锅赛道整体呈现下沉趋势,截至 2025 年 5 月,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达 52.3%,成为火锅市场的主要增量来源。新一线城市则出现逆势收缩,门店占比从 23.5% 降至 22.2%。

这一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是下沉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与运营成本的优势: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提升与消费观念升级,下沉市场消费者对火锅的需求从 " 偶尔消费 " 转向 " 日常高频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租金、人力成本仅为一线城市的一半多一些,为品牌提供了更高的利润空间。因此,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针对下沉市场调整策略,例如推出更实惠的套餐、简化门店装修以控制成本,甚至开发适配当地口味的菜品,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在价格维度,火锅市场的 " 两极化 " 趋势愈发明显,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增长特征。美团数据显示,2024 年 30 元以下平价火锅市场表现最为突出,门店数占比达 51.5%,成为绝对的主流赛道。这一趋势与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 " 追求性价比 " 的心理直接相关——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择火锅时,将价格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倒逼品牌通过简化菜品结构、优化供应链成本等方式降低客单价。

与此同时,高端市场并未因消费降级而萎缩,反而展现出 " 小众但稳健 " 的增长态势。人均 120 元以上的品质火锅市场规模由 2019 年的 602 亿元迅速增长至 2024 年的 74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4.2%,高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 年中国品质火锅市场规模将达到 805 亿元。人均 120 元以上的巴奴的 IPO 规划中,在 2027 年前,新开 150 家直营门店,坚定看好高端火锅。

这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 差异化价值 ":在食材端,注重源头把控,选用进口肉类、稀缺菌菇等高端食材;在体验端,通过个性化服务、主题化装修营造高端氛围;在健康端,推出低糖、低脂、养生锅底,契合高收入群体对 " 品质生活 " 的追求。价格带的分化,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多元化的体现,也意味着火锅市场已告别 " 一刀切 " 的时代,进入 " 分层竞争 " 的新阶段。

增长动力:创新与供应链双轮驱动

——产品破圈 + 数字化提效,重构竞争壁垒

在市场结构调整的背后," 创新 " 与 " 效率 " 成为推动火锅行业增长的两大核心引擎——产品创新帮助品牌吸引消费者,供应链与数字化升级则帮助品牌控制成本、提升体验,二者共同构成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同质化竞争,产品创新成为品牌 " 破圈 " 的关键,尤其是细分赛道的崛起,为火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25 年上半年,贵州酸汤火锅、菌菇火锅等特色品类表现抢眼,凭借独特的口味与健康属性快速抢占市场。以贵州酸汤火锅为例,其酸辣开胃的风味区别于传统麻辣火锅,且酸汤中富含有机酸、益生菌,符合当下消费者 " 健康饮食 " 的需求,不仅在西南地区走红,更逐步向全国市场渗透。

产品创新的落地,离不开供应链的快速响应。一方面,火锅底料企业加速口味迭代,从传统的麻辣、清汤,拓展出番茄、泰式冬阴功、花胶鸡、糟粕醋等数十种细分口味,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食材供应链企业加强源头合作,例如与云贵地区的菌菇基地、内蒙古的牧场建立直采关系,通过冷链物流实现 " 新鲜食材 48 小时直达门店 ",既保证了食材品质,又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

可以说,供应链的灵活性与响应速度,已成为决定产品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比如,海底捞推出的 " 一人食 " 外卖—— " 下饭火锅菜 " 占外卖收入 55% 以上,成为外卖增长主引擎;线下,海底捞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食堂火锅,切入户外、校企细分场景,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海底捞夜宵主题店已改造近 30 家,夜间客流提升 15%-20%。凑凑也在 2025 年 6 月试水 " 商务午餐 "" 午市一人食 ",锁定白领午餐赛道。

头部品牌纷纷强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质量。

海底捞通过优化门店布局提升经营质量,合理规划门店位置,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饱和度,调整门店的开设和关闭策略。在供应链方面,海底捞建立了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采用双温冷链车、WMS 仓储系统和食安溯源技术,实现 " 鲜切牛肉 4 小时到店 ";海底捞的 AI 点餐系统会根据消费者的历史订单、口味偏好、同行人数等数据,智能推荐 " 鲜切牛肉 + 菌汤锅底 "" 虾滑 + 番茄锅底 " 等搭配,使推荐套餐的销售额占比达 35%。

通过数字化与供应链革新,呷埔呷埔建立集中采购平台 + 线上比价寻源,食材成本在保质前提下下降 22.5%,动态需求预测模型指导采购计划,实现 " 以量换价、以价促优 "。

海底捞用 " 多场景 + 多品牌 " 策略把数字化重点放在顾客体验差异化,稳住高客单并拉高外卖增量;呷哺呷哺把数字化重心放在 " 供应链降本 + 合伙人裂变 ",不仅实现大幅减亏,还通过会员经济与 IP 联名把年轻用户留存率大幅度提升。一个 " 向上做体验 ",一个 " 向下做效率 ",两条路径都在 2025 年上半年跑出了可复制、可扩张的初步成果。

行业格局:集中度加速提升

——头部占优与关店潮并行,存量竞争成常态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行业转型深化,火锅行业的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 强者愈强、弱者淘汰 " 的格局愈发明显,行业正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火锅行业 TOP100 品牌的市占率达 16%,营收规模合计 990 亿元,门店总数超 2.1 万家;其中 TOP10 企业更是占据了 TOP100 品牌 70% 的营收份额。头部品牌之所以能占据优势,核心在于其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熟的运营经验与充足的资金储备——这些优势使其能够在市场波动中快速调整策略,例如通过多品牌布局覆盖不同细分市场,通过数字化升级降低成本,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资源配置。

然而,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关店潮持续席卷火锅市场。海底捞上半年关闭 33 家店,呷哺呷哺收缩低效门店。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火锅产业发展报告 2025》显示,2024 年全国火锅相关企业为 40.61 万家,较 2023 年有所下滑;到 2025 年 1-2 月,企业存量进一步下滑至 40.58 万家,预计 2025 年将延续小幅下滑状态;火锅门店数也自 2024 年 11 月开始,明显回落。这表明火锅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经营不善、缺乏竞争力的门店逐渐被市场淘汰。

在这个过程中,头部品牌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洗牌中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同时,头部品牌也面临着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挖掘新的增长空间、提升市场份额的挑战。

2025 年上半年火锅市场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趋势。头部品牌虽业绩承压但积极调整,市场下沉与价格带分化明显,创新与供应链成为增长驱动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对于火锅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深入了解这些趋势,把握市场变化,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未来,火锅市场将继续在变革中前行,那些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优化供应链和运营管理的品牌,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海底捞 火锅 破局 对冲 供应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