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昨天
【长安巷陌】王尔卓:从中超首球的 “西安娃” 到青训领路人,用足球守望故土的 “西北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当西安的朱雀体育场再次响起 " 西北狼 " 的呐喊时,总有一个名字会被陕西球迷反复提起 —— 王尔卓。他是陕西足球史上首个在中超登场并进球的本土球员,是回归家乡球队坚守到退役的 " 老队长 ",如今更是扎根青训、奔走公益的足球 " 播火者 "。

从懵懂跟着父亲接触足球的武术少年,到扛起陕西足球希望的职业球员,再到如今为家乡足球培育土壤的教练,王尔卓的足球人生,始终绕不开 " 陕西 " 二字。

武术转足球 父爱好成事业

王尔卓与足球的缘分,始于 1994 年中国足球市场化的 " 元年 "。在此之前,他还是个练武术的孩子,而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父亲和大伯对足球的热爱 —— 那代人追着马拉多纳的比赛长大,便想让儿子也试试这项充满激情的运动。

" 刚开始就是随从父亲的爱好,自己懵懵懂懂的。" 王尔卓记得,父亲带他去的第一个足球启蒙地,是王宝山足球培训班。在这里,教练高鹏教给他的 " 脚弓传球、颠球、带球过杆 ",成了他足球生涯的 " 科班底色 "。" 不是野路子出来的,一开始就练得很扎实 ",3 个月后王宝山教练赴佛山,他又转到西安市足球训练班练了 3 年,那些一板一眼的基本功,成了他后来驰骋赛场的根基。

那时的他还没意识到,父亲塞到他手里的足球,会成为陪伴一生的事业;而家人对足球的热爱,早已悄悄为他种下了 " 足球梦 " 的种子。

梯队非宠儿 韧劲破职业门

13 岁那年,王尔卓敲开了陕西国力梯队的大门,成了当时队里最年轻的球员。但这份 " 年轻 " 并没有带来特殊优待 —— 他不是教练眼中最亮眼的新星,也不是队里的主力,甚至常因状态低迷、踢不上比赛而遭遇打击。

" 那段时间尝尽了酸甜苦辣,但现在回头看,正是那些坎坷让我学会了坚持。" 王尔卓坦言,在国力梯队的 4 年," 不放弃 " 是他唯一的信念。他见过队友离开,也有过自我怀疑,但心里始终憋着一股 " 西北狼 " 的韧劲儿:" 不到最后,怎么知道不能踢上职业队?"

这份坚持终于迎来了回响。2007 年,当他代表陕西浐灞队踏上中超赛场,实现陕西本土球员的 " 首球突破 " 时,脑海中一片空白,随即被狂喜所淹没—— " 能上场就已经很满足了,根本没敢奢望进球!" 他至今仍感激主教练成耀东给的机会,更明白这粒进球并非偶然:" 正是梯队里那些艰苦熬过的日子,赋予了我抓住机会的底气。"

对陕西球迷而言,这粒进球的意义更重—— 长久以来看着外地球员在主场驰骋,终于有个 " 西安娃 " 站出来,证明陕西也能孕育自己的中超球员。" 当时球迷和媒体给了我太多鼓励,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其实是大家的期待,推着我往前走。"

三十岁老将 坚守家乡退役

2016 年,30 岁的王尔卓在职业生涯中后期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 —— 回归家乡新成立的陕西长安竞技。彼时的他已是足坛 " 老队员 ",但回归的念头从未动摇:" 只要陕西有职业球队,我第一时间就想回来。"

在外地踢球时,他总觉得 " 那是第二故乡 ",而回到西安,在朱雀体育场为家乡球迷踢球,是 " 一种享受 "。" 亲朋好友来现场,才知道我在外头经历了什么;穿上陕西的队服,才觉得是在为自己的根战斗。" 他早就打定主意:" 要在老家踢到退役,退役后还要做足球相关的事。"

这份对故土的执念,在 2017 年迎来了最沉重的考验 —— 父亲去世两周后,便是中乙揭幕战。那几天他吃不下饭、说不出话,却在球队需要时迅速调整状态:" 父亲从小教我,穿上球衣就要尽全力,不能在家门口丢人。我要把悲伤变成动力,让他在天上看到我还在‘战斗’。"

同年,他以队长身份带领陕西队夺得全运会男足城市组冠军—— 这个弥补了他 " 没踢过全运会 " 遗憾的冠军,他第一个想分享的人,就是父亲:" 终于又给咱陕西争了一块奖牌。"

球员变教练 守护青训初心

2022 年退役后,王尔卓没有离开足球,而是转身站在了青训场边,成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足球老师,也创办了 " 狼娃青训 "。他的青训理念很明确:" 孩子第一次触球就要正规,不能等踢野球两三年再纠正,那太难了。"

这份执着源于他的启蒙经历—— 正是当年高鹏教练教的 " 扎实基本功 ",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足球环境不算好,如果我们这些职业球员不出来做青训,谁来培土?" 他把青训教练分成 " 科班出身 " 的核心团队,就是要让孩子从颠球、传球开始,就走在正确的路上。

▲王尔卓与小狼娃合照

但他不强迫每个孩子都走职业路:" 足球不是孤注一掷的选择。能踢职业最好,就算不能,也能通过足球进大学、找工作。" 如今他带的校队里,有的孩子成了大学足球特长生,有的毕业后进入企业做体育相关工作 —— 在他看来," 让孩子通过足球拥有更好的人生,也是青训的意义。"

在青训中,他最常给孩子讲的,是自己在国力梯队的故事,是父亲 " 尽全力、不踢假球 " 的叮嘱:" 足球是集体项目,要团结、要不服输,更要坚持。一次失败不算什么,熬过去才有可能看到光。"

公益播火种 助娃踢正规球

除了青训,王尔卓的脚步还走遍了陕西的贫困县。每年他都会带着足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器材进山,给山里的孩子上一节 " 职业球员的足球课 "。

让他触动最深的,是山里孩子对足球的渴望—— " 有的孩子抱着足球睡觉,操场是他们唯一的娱乐场 ",但现实是,很多山区学校没有专业足球教练," 体育老师啥都教,孩子想练个动作都没人示范。"

▲王尔卓与学生合照

" 足球和写字一样,基础歪了就上不去。" 于是他带着青训团队进山,不仅送器材,更要亲自动手教:脚弓怎么推球、颠球怎么发力、团队配合怎么跑位。他想让山里的孩子知道:" 足球不是瞎踢,职业球员是这样踢的,你们也能学。"

他不奢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职业球员,只希望这堂足球课能埋下一颗种子:" 也许有人会想‘我也要像尔卓哥哥一样踢上赛场’,也许有人会想‘以后要当足球老师教更多人’—— 有方向,就有意义。"

足球是热爱 更是肩上责

如今的王尔卓,身兼青训教练、大学老师、公益践行者多重身份,还运营着西安民间的 " 中林建设男足女足 ",通过自媒体分享足球故事。他说自己的一切都是足球给的:" 通过足球认识了老婆,有了幸福的家;通过足球开了公司,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他能回报的,就是守好陕西足球的 " 根 " —— 从培养本土青训球员,到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再到用公益缩小城乡足球差距。" 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娃,能为家乡足球做点儿事,比什么都满足。"

从朱雀体育场的中超首球,到山区小学的泥泞球场,王尔卓的足球人生,始终围着 " 故土 " 打转。他是陕西足球的 " 见证者 ",更是 " 守护者 " —— 就像他说的 " 西北狼精神 " 那样,坚守、执着、永不放弃,用一生的热爱,守望家乡足球的未来。

来源 / 长安巷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超 陕西 西北 武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