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4 年临港集团在沪布局的 28 个产业园区中,入驻企业营收近 2 万亿元,工业产值超 5700 亿元、占全市近 14%,形成向优、向新发展态势。9 月 4 日,临港集团举办产业生态大会,全面展现了临港园区由 " 产业土壤 " 向 " 创新雨林 " 的蜕变,并通过 20 余场签约、发布与揭牌,集中展示园区产业合作成果和构建产业生态的实践。
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翁恺宁介绍,临港集团深耕产业数十年,在先进制造、科创产业、开放型经济三大领域持续突破,构建起十大赛道齐头并进的产业生态优势。
在先进制造领域,锚定国家战略,以 " 龙头带动、配套拉动、投招联动 " 构建生态;在科创产业领域,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 " 最后一公里 " 激发创新活力,打响科创漕河泾、G60 科创走廊等创新品牌,形成产学研用要素集聚、协同耦合的产业生态优势;在开放型经济领域,依托临港新片区 " 五自由一便利 " 制度型开放优势,形成政策引导、功能引领的产业生态优势。
与此同时,园区通过孵化载体与资本力量筑牢产业生态根基,形成包含 " 产业级孵化空间、专家级科创服务、全球化资源链接、全周期金融支持 " 等要素在内的全栈式综合科创孵化场景。据悉,临港集团旗下拥有 4 家本市高质量孵化器,数量占比达全市 1/3;还打造了一批专业孵化器,培育大量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在漕河泾国际孵化中心,一栋楼就走出了 10 家上市公司。
多年来,临港集团布局 47 支基金,形成近 1800 亿元的基金规模,挖掘、投资并培育臻格生物、云汉芯城、天数智芯、智元机器人、华大半导体等一批明星项目。大会现场,临创蓝湾基金、临创数科基金与强华实业、橙帆医药、格思航天等十余家创新企业签约;临创资本与国投先导、孚腾资本、太保资本、海望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结成 " 基金朋友圈 ",共建基金投资赋能产业发展合作联盟。
活动现场,上海市开发区协会首先发布《园区产业生态培育指南》团体标准,为产业生态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标尺。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临港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临港集团进行签约,共建国家战略力量产业生态。临港集团旗下 4 家高质量孵化器迎来泊维胜科技、纭算科技、红与蓝微电子、与光同尘、心影随行、中研海工等 6 家新入驻企业。
上海国投与临港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上海国赋临港科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两大国资力量将为招商项目提供深度增值的企业服务,链接重要技术生态,打造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引导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上海、落地临港,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投促中心和临港集团揭牌成立联合招商中心,双方将进一步汇聚招商合力,加强产业协同与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临港集团在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赋能开放型经济方面先行先试,当天,临港新片区国际汽车跨境数据平台、" 跨境通 " 服务平台先后启动,国际汽车跨境数据平台迎来中汽数据跨境、临港科技城、现代科魔、优咔科技、蚂蚁众包、保时捷 MHP 等第一批合作者,将打造汽车产业数据跨境流动的行业服务平台,为园区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赋能助力。
围绕大飞机链主企业,临港集团发布 " 筑梦蓝天 · 一园一谷产业征招帖 ",致力于引入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大飞机园。此外还发布《临港集团服务手册》、《临港集团金融服务手册》,推出 " 园区生态伙伴计划 ",致力于构建全要素生态服务网络,打造集 " 银行 - 投资 - 保险 " 三位一体的金融创新生态集成超市。会上,15 家主流金融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等生态赋能伙伴,高力国际、戴德梁行等专业服务机构与临港集团签约,强化从金融、法律、知识产权到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服务能力。
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面向 " 十五五 ",集团正加快从塔吊林立阶段转向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运营服务,打造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围绕创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当好各类创新要素的连接器、放大器。
为加快临港新片区集聚人气、吸引人才,临港集团近期推出 " 超级个体 288 行动 ",聚焦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跨境医疗、短剧基地、游戏创客、代码外包、小众赛事等 8 个创新业态,提供零成本的创业和居住空间,配套流量、融资、落户、出海、网络等服务,打造 " 创业零成本、梦想不设限 " 的创新空间,形成新的创新和产业生态,吸引以个人或小团队 IP 为核心驱动的创业模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