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9-05
苹果+谷歌上演“王炸组合”!Siri整合Gemini,要入局AI浏览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9 月 3 日,马克 · 古尔曼发文称,苹果正在打造一款内部代号为「世界知识问答」的系统,该系统将集成至 Siri 语音助手,同时苹果还计划将同款技术应用于 Safari 浏览器及 iPhone 搜索功能中。 

图源:X

此前,雷科技在关于 Meta 有意收购 Chrome 的文章中就曾预测,AI 浏览器将成为行业新风向。如今苹果也入局争夺 AI 浏览器赛道,但其核心目的或许仍是锁定用户、防止用户流失。

事实上,苹果此前就有与 OpenAI、Anthropic 合作的意向,甚至在上个月还传出拟收购 Perplexity 的消息,可见当前苹果迫切需要融入外部 AI 模型,以稳固自身行业地位。 

此前苹果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或因技术适配问题,或因商业成本分歧,均未达成最终共识。而此次苹果已与谷歌正式签订协议,将对谷歌开发的 AI 模型展开评估与测试,并借助该模型升级 Siri 智能语音助手。那么,苹果为何会在谷歌刚结束反垄断官司的节点选择与其合作? 

实际上,苹果与谷歌长期处于「利益绑定」状态——为使 Google 搜索成为 iPhone 的默认搜索引擎,谷歌每年需向苹果支付 200 亿美元。但在此次谷歌反垄断庭审中,苹果服务部门透露,Google 搜索在苹果设备中的使用率正逐渐下滑,这一情况此前从未出现,而背后的核心原因正是 AI 浏览器对传统搜索引擎的冲击。 

图源:谷歌

尽管苹果是国际数码巨头,但在 AI 领域却处于生态链下游。苹果的基础模型团队与 AI 模型团队长期面临人才流失问题,无论是研究员、部门主管还是项目总监,均有不少人离职,且大部分流失人才都转入了 Meta 或 OpenAI。因此,无论从技术储备还是人才储备来看,苹果目前都处于明显劣势。 

正因如此,此前传出的苹果拟收购 Perplexity,不仅是为获取技术,更是为填补人才缺口——苹果当前正面临严峻的人才危机。加之传统搜索引擎正被 AI 浏览器逐步替代,原本掌握在苹果手中的用户数据有外流风险,所以苹果才急于与其他企业合作,对 iOS 系统内的 Siri 与 Safari 进行全面升级。尽管苹果入局时间较晚,但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决定了只要产品落地,就必然能产生影响力。 

至于选择谷歌的具体原因,一方面是谷歌的合作报价合理;另一方面,谷歌的 Gemini 模型当前技术已十分成熟——2025 年 3 月发布的 Gemini 2.5 版本,凭借多模态大语言框架升级,成功登顶 Arena 排行榜首位,其长文本处理能力、推理能力及多语言支持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对开发者而言极具吸引力。 

图源:Arena

具体来看,Gemini 2.5 的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可支持跨模态推理,例如能同时分析视频画面、字幕信息与音频内容,并全面理解视频核心信息;同时还支持跨模态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覆盖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举例来说,向模型输入视频文件后,AI 可分析理解视频内容并以表格形式输出结果。

这种多模态模型无论是对开发者,还是对苹果计划搭载于 Siri 的智能助手而言,都能大幅提升使用便捷性。此外,Gemini 2.5 升级后的推理能力,在处理代码与数学运算时速度极快,还能识别深层代码中的错误;不过在处理大量代码时,模型可能会出现较多拷贝内容,因此分小段处理会更为稳妥。 

图源:Gemini

更重要的是,谷歌在与苹果合作初期就已拿出实际成果——已将定制版 Gemini 模型部署至苹果的私有云服务器。因此,无论从成本控制、技术实力还是落地效率来看,谷歌都是帮助苹果在 AI 领域「翻身」的理想合作伙伴。 

不难想象,当 Siri 真正整合 Gemini 功能、升级为全新智能助手后,将为 iPhone 用户带来极大便利。首先,新 Siri 将具备记忆功能,能留存用户此前的咨询信息——例如用户先询问航班目的地,再查询酒店时,Siri 可自动关联需求并智能推送相关信息,大幅减少用户的操作与浏览时间。 

同时,Gemini 的多模态推理模型还可能全面支持类似国产安卓系统的 AI 功能,如一键识屏解析信息、拍照识物直达购物链接等。尽管这些功能最早要到 2026 年 3 月才会正式落地,但凭借苹果的品牌影响力与用户基础,其搭载的手机 AI 模型仍将占据用户选择的主导地位。 

图源:vivo 官网

那么,此次部署在苹果私有云服务器上的 Gemini,与当前 iPhone 直接调用 Google 搜索相比,究竟有何区别? 

该系统主要由三大核心模块构建:规划器、网络与设备搜索系统、摘要器。其中,规划器负责处理本地信息(如用户的语音文本输入、图像视频输入等),并将信息上传至网络与设备搜索系统;后者对信息进行分析后输出结果,最后由摘要器将所有结果整合为最终答案。 

不过,这种「端到云」的运作模式如何保障用户隐私?

对此,苹果其实对谷歌有所保留——从规划器到搜索系统的核心环节,均由苹果自研模型完成,Gemini 仅负责摘要器的信息整合与方案生成。这种设计能最大限度将用户信息锁定在 iPhone 本地,可见苹果在隐私防护方面仍保持着较高水准。 

但仍有部分用户认为,苹果此时入局 AI 浏览器为时已晚——在 AI 浏览器功能逐步完善普及的当下,行业或许不会给苹果太多追赶时间。不过小雷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正如前文所述,苹果拥有其他 AI 浏览器无法企及的庞大用户基数,而多数竞品缺乏专属硬件入口。若一款智能设备搭载了原生专属 AI 浏览器,第三方软件的优势将大幅削弱——因为设备本地存储着用户大量个人信息,且原生 AI 模型对软件与设备功能拥有完整权限,能实现更便捷的功能联动。

图源:豆包 AI

因此,苹果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优化功能体验,并以「免费」这一关键策略吸引更多第三方订阅服务用户。 

Gemini 的技术实力前文已提及,此处不再赘述。技术决定功能,功能影响体验——此前 Gemini Live 已支持 iPhone 与 iPad 下载使用,用户登录后可一键启用 AI 摄像头,识别并分析相机中的物体。因此,在苹果与谷歌深度整合模型后,类似的便捷体验还将进一步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不会放弃 Chrome 浏览器现有的盈利模式——当前 Chrome 通过植入广告获取的收入,仍是谷歌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谷歌短期内不会将传统搜索引擎全面升级为尚未完全普及的 AI 浏览器,而是会维持现有模式。

也正因如此,谷歌愿意支持苹果发展 AI 浏览器:无论如何,iPhone 的传统搜索入口仍将由 Google 搜索占据,而苹果也没有理由拒绝每年 200 亿美元的收入。这意味着苹果在 AI 浏览器赛道少了一个最大竞争对手,甚至这个竞争对手还成了自己的盟友。 

由此来看,在「超强 Siri」正式落地前,其他 AI 浏览器如何稳固自身地位,反而成了更紧迫的问题。相较于苹果未来可能推出的免费服务,当前多数竞品的付费订阅模式已无优势。或许这些竞品唯一的出路,就是深度绑定用户信息——例如 perplexity 可绑定机酒预订、导航等服务,通过锁定用户信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进而提升用户对平台的粘性。 

图源:perplexity

不过,这一消息对国行用户而言,是否真的毫无意义?小雷认为并非如此。前文提到,苹果此次升级的「端到云」智能系统中,保留了大量自研模型,Gemini 仅负责智能整合环节。 

因此,国行用户仍有机会享受到苹果此次的 AI 升级,只是可能需要更长等待时间——关键在于苹果与阿里的合作能否顺利推进,以及阿里的智能大模型在国内能否完全替代 Gemini 的功能。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谷歌 ai siri 搜索引擎 safar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