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3小时前
大模型与硬件双线出击,字节跳动“暗战”具身智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今年上半年,大厂纷纷高调布局具身智能赛道。相较而言,字节跳动却显得异常低调。

然而,低调不代表缺席。对于这一被视为未来入口的领域,字节跳动其实正 " 暗度陈仓 "。

9 月 2 日,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星尘智能 ")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两年内,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中分阶段部署上千台 AI(人工智能)机器人。事实上,截至今年 9 月,在当前具身智能赛道能签下 " 千台级 " 订单的玩家,只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等寥寥几家。

值得注意的是,星尘智能背后的投资方不仅包括蚂蚁集团、云启资本、道彤资本等知名机构,还有与字节跳动渊源深厚的锦秋基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 每经记者 ")了解,字节跳动是锦秋基金的众多 LP(有限合伙人)之一。锦秋基金由原字节跳动财务投资部负责人杨洁创立,其名称取自字节跳动首个办公地点 " 锦秋家园 ",核心团队也多来自字节跳动投资部门及其他一线投资机构和产业公司。

而字节跳动对于具身智能的布局不止于此。今年 7 月,字节跳动 Seed 团队推出全新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 Seed GR-3。

这些举措的背后,字节跳动正致力于构建具身智能的 " 大脑 " 与 " 身体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41N1402492790

字节跳动悄然布局具身智能

今年,字节跳动在具身智能领域悄然落子。从投资布局到自研机器人,从大模型到硬件载体,其软硬件一体化的战略正在逐渐清晰。

每经记者通过 IT 桔子数据平台梳理发现,从今年 4 月至 8 月,锦秋基金已先后投资了星尘智能、因克斯、乐享科技、宇树科技、庞勃特等 5 家具身智能企业。

另一方面,据《晚点 LatePost》消息,字节跳动的自研机器人已进入量产阶段。消息称,自 2023 年开始,字节跳动 AI Lab 旗下机器人团队就在推进机器人量产,目前由字节跳动开发的机器人已累计量产超千台。而其量产的机器人形态是轮式物流机器人,没有用于分拣的机械臂,主要用途是在仓库、产线上运输包裹与零件,主要服务于抖音电商仓等字节跳动自己的业务。对此,每经记者向字节跳动方面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而字节跳动为这场硬件远征准备的不仅是产能,还有模型。

今年 7 月,字节跳动 Seed 团队推出全新 Vision-Language-Action 模型—— Seed GR-3。据 Seed 团队介绍,该模型能够理解抽象指令、操作柔性物体,并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与以往依赖大量机器人轨迹训练的 VLA 模型不同,GR-3 仅需少量人类示范数据即可微调适应新任务,大幅降低了部署成本。

并且,得益于改进的模型结构,GR-3 能有效处理长程任务并能进行高灵巧度的操作,包括双手协同操作、柔性物体操作,以及融合底盘移动的全身操作等。

为充分发挥 GR-3 的能力,字节跳动还同步开发了通用双臂移动机器人 ByteMini。该机器人具有 22 个自由度,采用独特手腕球角设计,可完成双手协同、精细抓取和在狭窄空间中的移动操作。ByteMini 作为 " 身体 ",搭载 GR-3" 大脑 ",形成一套完整的身智一体解决方案。

字节跳动今年大力推动 AI 发展,而大模型若想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也不仅需要强大的 " 大脑 ",还需要找到 " 硬件肉身 "。在推进自研技术的同时,字节跳动也正借助生态资源扩大硬件布局。每经记者注意到,在今年 6 月的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机智云、移远通信、松延动力等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智能机器人设备悉数亮相展区。

目前,行业共识正越来越倾向于 " 软硬件一体 ",字节跳动已在技术、投资、制造与生态等多个层面悄然卡位,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长期发展做足准备。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研 + 投资 " 是正确策略。

在盘和林看来,自研是为了让字节跳动拥有 AI+ 的能力,未来可以用 AI 赋能旗下内容平台。而投资可以补不足部分,吸收外部团队的技术,获得算法、算力、减速器、电机等。其核心目标,既为了现在业务,也为了抢夺入口。

同时,盘和林也指出,对于字节跳动而言,其在具身智能方面最大的机遇是有直接流量入口,所以在商用上具备更好前景。而其挑战,在于字节跳动在执行控制方面缺少技术积累。" 互联网公司搞机器人大脑还好,搞关节、四肢、小脑都是短板,需要引入外部技术。还有另外的挑战,就是字节跳动如何解决如今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少的问题。"

具身智能成大厂竞逐新赛道

据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35.6% 和 25.5%,连续 12 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3 年具身智能投资事件仅有 28 起,2024 年则增长超 1 倍至 77 起。截至 2025 年 9 月 5 日,年内国内具身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共 148 起,总投资金额达 184.18 亿元。而在 6 月 23 日,每经记者统计显示,年内国内具身智能行业的投资事件共计 91 起,仅两个多月时间便增加了 47 起。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正成为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的新赛道,京东、阿里、美团等大厂已经在明显提速,其中尤以京东的势头最为迅猛。

5 月至 7 月,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 " 六连投 ",接连押注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RoboScience、帕西尼等 6 家企业,覆盖从人形机器人到运动控制等多个关键技术节点。同时,京东推出附身智能(将智能能力赋予硬件设备)品牌 JoyInside,将其 AI 对话能力植入机器人、机器狗等硬件,强化产品智能化与场景协同。

而阿里和美团同样不甘示弱。

" 阿里系 " 的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不仅在今年 6 月联合领投宇树科技 C 轮融资,蚂蚁集团还投资了钛虎机器人、星尘智能、星海图等 3 家研发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以及灵巧手研发商灵心巧手。而阿里巴巴在近一年时间里,投资了逐际动力、星动纪元、源络科技、宇树科技等 4 家具身智能企业。

美团则侧重于具身智能的落地,通过银河通用布局无人药店及智慧零售,并投资了宇树科技、自变量机器人以及星海图等多家具身智能企业。

产业资本的助推,正通过协同研发与场景赋能,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在今年 8 月举行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机器人已更多融入实际生活场景。咖啡与煎饼机器人展位前的观众排起长队等待制作餐品、在机器人当店员的便利店中买瓶水用时不超过一分钟⋯⋯机器人产业正逼近商业化爆发的临界点。

大厂争夺的不仅是当前物流、制造等有限场景,更是未来家庭服务、医疗健康、人机交互等更大市场的入口机会。围绕下一代智能硬件的 " 暗战 " 中,大厂们正在生态构建、数据积累和场景落地中抢占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ai 字节跳动 基金 蚂蚁集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