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为推动教育务实合作,加快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9 月 5 日,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开学典礼在哈工大国际校园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6 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首批 120 名博士生开启新程、奔赴梦想。开学典礼上同步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哈尔滨路线图》,同时哈工大国际校园正式启用。
哈工大党委书记陈杰主持活动,校长韩杰才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哈尔滨路线图》,副校长帅永签署有关协议。来自中外 13 所顶尖大学的导师代表和优秀博士生代表参加活动。
哈工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重要成员,长期深耕对俄合作,积淀国际合作优势,建设国际校园,发起成立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共育学术科研卓越人才的重要举措。
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的发起成立是黑龙江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更是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携手培育未来学术科研卓越人才的重要平台,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哈工大国际校园正式启用,标志着黑龙江教育国际化迈入新阶段。
哈工大党委书记陈杰表示,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的正式启航和哈工大国际校园的正式启用,不仅是落实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 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 " 五大合作理念的切实行动,更是落实 2025 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着力推动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这一战略转型的务实实践。在 " 上海精神 " 的指引下、在天津峰会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的推动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上合组织博士生培养创新中心将为上合组织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复合型的青年科技与人文领军人才队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蓬勃的 " 上合力量 "。
哈工大校长韩杰才表示,这是一项面向未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才培养创新计划。计划以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旨在探索 " 跨学科、跨学校、跨领域、跨国家 " 的高质量博士生联合培养模式,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培养新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哈工大将联合国内外顶尖高校,聚焦能源、信息技术、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汇聚世界优秀青年。作为中心的理事长单位,哈工大愿与各方携手,全力以赴为中心提供全方位资源支持,搭建沟通桥梁,合力培育一支能够引领合作、支撑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英力量,为上合组织的繁荣稳定贡献智慧与力量。
哈工大物理学院袁承勋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中心不仅是我们共同的教育项目,更是一个跨越国界、融合多元文化、激发创新活力的高层次平台。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拓宽视野,在国际合作中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哈工大所有导师愿成为大家坚实的后盾,与你们携手共同书写中心辉煌的篇章。
哈工大国际校园坐落在中东铁路开埠时期最重要的历史地段——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百多年来的城市文脉记忆。校园目前包括哈工大—圣大中俄联合校园的 A、B、C 区,土木楼(西大直街 66 号)和海韵酒店(西大直街 19 号)。哈工大国际校园为街区制开放式校园,实现了校园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哈工大国际校园将深度融入国家 " 向北开放 " 战略,按照 " 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 " 的办学定位,全力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顶尖国际人才蓄水池、基础学科增长极和国际前沿交叉平台。
构建 "1+N" 全球科教共同体,打造国际化办学新范式。以对俄合作为牵引,带动全球合作,搭建多维立体的合作伙伴网络和国际化科教创新平台。
创建国际组织枢纽,赋能开放创新生态。通过引进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国际大学联盟协调机构、国际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外人才服务平台等落地国际校园,服务学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打造教育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支点。
深化品牌活动牵引,激发全球参与活力。常态化举办国际会议、夏令营和冬令营、讲座、培训等活动,助力提升师生国际交往能力,通过 " 以活动促合作、以合作育人才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黑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代表双方签署《共同推进高质量人才交流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聚焦服务龙江人才振兴、教育强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系列便利政策的先导性作用,全力支持哈工大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提升黑龙江省海外引才引智工作成效。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梁英爽 记者:纪天伟
编辑:马云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