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16小时前
黑芝麻智能慕尼黑登台,中国芯片的“欧洲考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慕尼黑的展馆里,IAA Mobility 的聚光灯不仅照在奔驰、宝马的新车型上,也投向了来自中国武汉的一家芯片公司。

黑芝麻智能携 " 安全智能底座 "、武当 C1200、华山 A1000 与 A2000 等全系芯片亮相,试图把自己定义为智能驾驶的 " 底层算力平台 "。在欧洲观众眼中,这家中国企业的出现,已经不仅是产品展示,更像是一份递交给欧洲产业与监管的 " 答卷 "。

这一时点颇有意味。2024 年 7 月起,欧盟《通用安全法规 II》(GSR2,EU 2019/2144)已要求所有新注册车型必须配备一揽子 ADAS 功能,包括自动紧急制动(AEB)、智能限速辅助(ISA)、车道保持系统(ELKS)、驾驶员疲劳提醒(DDAW)等;而 UNECE R155 和 R156 对网络安全与软件更新管理的约束,也从 2022 年逐步过渡到 2024 年的全量覆盖。

这意味着,任何想要在欧洲量产的新车型,必须在短期内完成 ADAS 标配化和网络安全、软件更新的体系化布局,否则无法获得型式认证。这些硬性门槛,正成为欧洲车企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共同痛点。

黑芝麻智能选择在此刻大张旗鼓地进入欧洲舞台,显然是有针对性的。在展台上,它首次对外展示了 " 安全智能底座 ",以武当 C1200 家族芯片为核心,强调硬件级安全隔离和全生命周期兼容性,能够实现 " 一次开发,多代复用 "。

对欧洲车企来说,这类方案不仅可以缓解合规压力,更直接对应成本问题是处在在电动化与关税双重挤压下,欧洲整车厂急需在智能化环节找到更低的 BOM 成本和更快的集成路径。

更重要的是,黑芝麻智能并非只带来了概念。华山 A1000 家族已在吉利银河、领克、东风奕派等车型大规模量产上车,武当 C1296 芯片则被安波福、大陆等国际 Tier 1 采用开发舱驾一体方案,并将在东风车型上于 2025 年底实现量产。这种 " 先在中国量产,再在欧洲展示 " 的逻辑,为其提供了一份可验证的成熟度背书。

对欧洲客户而言,这种 " 量产即证明 " 的方式,比任何 PPT 宣传更具说服力。

展台上的另一大亮点是尚处于样片阶段的华山 A2000。它被定位为下一代通用辅助驾驶平台的算力底座,内置九韶 NPU 并配套自研工具链 BaRT,性能指标直指未来更大规模的 AI 模型。

黑芝麻同时展示了与中科院、高校及机器人公司的合作,释放出跨领域应用的野心。在欧洲市场,这意味着它不仅要参与车规芯片的竞争,还可能借助机器人、通用计算等领域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拉低成本,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方案。

对欧洲市场而言,中国芯片公司的到来并不必然意味着 " 威胁 "。在更严苛的法规环境下,竞争者的加入反而可能加速整个产业的成熟。GSR2、R155/156 的实施要求把 ADAS、网络安全、软件更新提升为 " 基础能力 ",这迫使车企和供应链重新审视智能化的成本结构与合规能力。

黑芝麻提供的跨域融合平台和量产经验,如果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开发效率,欧洲整车厂未必不会在未来项目中考虑它作为第二甚至主力供应商。

当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欧洲市场的审核与认证体系以严谨著称,任何 " 性能领先 " 的说法都必须转化为可以审计的证据。从实验室验证到道路测试,从网络安全的合规文件到 OTA 的追溯管理,黑芝麻需要在欧洲本地监管与 Tier 1 流程中一一过关。这将是一场长期拉锯,而非一次展会的短期成功。

从慕尼黑到巴黎、法兰克福,欧洲市场对于中国芯片公司来说,既是门槛,也是机遇。IAA 上的集中展示,意味着黑芝麻智能试图把中国量产经验转译为欧洲式的合规语言。最终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芯片的算力数字,更在于它能否在欧洲道路与实验室里,经得起一遍遍验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芯片 黑芝麻 武当 华山 慕尼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