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已成为驱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的核心动力。" 在 9 月 12 日泰达汽车论坛 " 数智化生态专场 " 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楠指出。
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数据安全风险已成为行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张亚楠在题为 "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发展与安全风险协同治理路径 " 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数据应用的价值、风险及协同治理方案。
现阶段,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已实施十年有余。张亚楠回顾道:" 我们从 10 年之前就开始规划智能网联汽车,那一阵大家一直在讲组合辅助驾驶。"
如今,智能网联已成为我国汽车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之一。产业落地层面,L2 级辅助驾驶技术已广泛应用。截至去年,L2 的新车搭载率已经超过了 50%,达到 57.3%。今年预计将超过 70%。
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张亚楠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汽车在全球的销量占比从几年前突破 30%,到去年已经达到了 35%,超过了三分之一。"
如今,数据正在驱动汽车产业实现全面跃升,包括技术升级的高级跃升、效率提升的高级跃升和 AI 算法迭代的高级跃升。
面对行业利润下滑的压力,张亚楠透露," 数据很可能成为提升利润的关键焦点 "。
而在产品升级方面,基于规模化数据,尤其是用户使用行为反馈回来的数据,能够助力产品迭代提升,帮助企业优化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要素的发展为汽车行业应用提供了新机遇。中国正在进入数字化社会,国家成立了数据局,致力于推动数据的打通与整合。
与此同时,随着数据应用深入,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张亚楠团队目前聚焦三类问题和四个场景,包括合规收集、合理使用、使用主体是否管理尽责。
而在四个风险场景中,又覆盖了大规模数据聚合后可能导致的重要信息泄露;数据跨境传输中的安全问题;地理信息数据的合法采集;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等。
由于国家的基本监管原则是 " 谁管业务,谁管数据安全 ",导致网信办、自然资源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都参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经过协调,张亚楠表示,目前已基本明确由工信部牵头、其他部委协同配合,共同治理汽车行业数据安全问题。
如今,主机厂的数据安全意识普遍较强,但诉求存在差异。对经营管理类数据,主机厂希望 " 我的是我的,别人的也是我的 ";对消费者用户数据,希望 " 我的是我的,别人的我能用就行 ";对地理信息数据,则希望 " 可以不是我的,但我需要能用 "。
这三种不同诉求,反映出数据局所主张的三权,即持有权、加工使用权、经营权,在主机厂实践中并未统一。
张亚楠强调:" 车是主机厂的,无论主张什么权利,只要数据是从车上出去的,主机厂就须承担第一责任。"
面对数据安全风险,张亚楠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对企业而言,需关注两类因素,一是监管层面,企业应做到基本合规;二是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理性审视数据价值。
对主机厂的具体建议包括,第一,盘清数据家底。不仅盘点自身拥有哪些数据,还要了解供应商从车辆中获取了哪些数据、何时获取、获取多少。第二,在管理制度层面,应建章立制,实现 " 技管结合 "。重点包括明确数据责任主体,以及认清某些责任无法通过合同完全转移。第三,在技术层面,需强化技术能力,落实数据安全设计。应遵循最小化采集原则,并对个人信息和国家重要数据进行脱敏。
张亚楠总结称,数据安全治理需协同出击,构建从应用层制度到设计、再到技术工具开发的链式治理体系。
更多原创热点汽车资讯可关注 58 汽车微信号:wubache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