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获悉,有着 " 国民奶奶 " 之称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奇 9 月 13 日在上海去世,享年 96 岁。
陈奇 1929 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48 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少女时代,陈奇就投身革命工作,在中学时期,她被中共地下组织创办的洪流剧社吸收为学生演员,演出过沈西林编剧的《压迫》及陈白尘创作的《结婚进行曲》等,就此开启了她的戏剧事业,一投身就是 75 年。洪流剧社停办后,她参加了一个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了正式党员。1949 年上海解放,陈奇参加了接管电台的工作并任播音员。当时,她与三四个同志 24 小时轮流不停向上海市民播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民告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守则》,一直播到—— " 上海解放了!"
陈奇将戏剧大师黄佐临称作她的 " 领路人 ",在陈奇读剧专时,二人就以师生关系相称。新中国成立后,陈奇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黄佐临来到剧院后,就帮我们排《曙光照耀莫斯科》,当时很多进步的朋友都参与了进来,这部戏很受观众喜爱。" 陈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依旧清晰地记得,黄佐临排戏时让演员去了解环境、人物和人物关系,最终引导演员自然地在那个环境里成为那个人物。在之后的表演中,她一直延用这套方法,并且用老师教她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学生。《曙光照耀莫斯科》成功上演后,陈奇在《刘胡兰》《枯木逢春》《于无声处》等经典剧目中均贡献了精彩的演出。在话剧《蜻蜓》中,陈奇将性格复杂的少女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该剧连演 500 场,场场座无虚席,她也成为当时备受观众欢迎的青年女演员。
1981 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药》让陈奇开启了影视之路,影片中她饰演烈士夏瑜的奶奶 " 夏四奶奶 ",她认为这部作品是自己在银幕和荧屏上演老太太的一个奠基石。此后,她在《上海一家人》《十六岁花季》《孽债》《夺子战争》等剧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老太太的形象,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 " 国民奶奶 "。频繁接演 " 老太 " 角色,有时甚至是 " 怪老太 ",观众难免对人物有所议论。对此,陈奇的态度相当坦然," 为了戏剧,我可以不顾一切,我爱自己的角色人物甚于爱自己 "。和许多老一辈演艺工作者一样,陈奇把表演视为终生事业。作为演员首先 " 要热爱这份事业 ",她谦和又坚定地说:" 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内心是热爱的。"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和她的一颗赤子之心,让漫长的艺术生涯显得温情而动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