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个有趣的话题,咱们的第 4 代坦克 100 式,从技术和理念上,究竟领先美国多少年时间?过去,我们很多技术领域,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 " 还落后美国 XX 年…… " 不过近年来,随着美国的军工技术发展停滞,以及中国军工技术的全面升级,现在我们也可以自信的说,我们已经领先了美国。但是如果要量化一下,那么 100 式坦克对美国的领先优势是多大呢?领先了多少年呢?
图为中国 100 式主战坦克。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一个 " 假坦克 " 的故事说起。话说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完成了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SBCT)的实战化测试,全美第一个 SBCT 旅第 2 步兵师的第 3 旅,以完整的斯特赖克旅形式投入到大规模地面战场,且表现优异。而在所有的参战斯特赖克战车中,M1128 轮式突击炮属于是最为亮眼的一个,在 " 治安战 " 环境下,摧毁了大量伊拉克军事目标,一时风光无二。
在整个斯特赖克 8 × 8 轮式装甲车族中,一共有 10 个子型号。分别是: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105 毫米轮式突击炮、120 毫米自行迫击炮、前沿指挥车、火力支援车、野战工程车、医疗救护车、反弹导弹发射车以及核生化检测防护车。从这个车族的配置看,M1128 轮式突击炮,是斯特赖克旅唯一的重型直射火力,其搭载的 105 毫米火炮,就是用来反装甲目标、摧毁工事掩体、掩护其他单位作战的利器,是整个车族中承担火力输出的主力,堪称是 " 轮式坦克 "。
然而,整个斯特赖克旅中,最先烂掉的恰恰就是这个抢眼的 M1128 轮式突击炮。在 2003 年才完成实战化测试并且开始大批量生产的 M1128 轮式突击炮,在仅仅 18 年后的 2022 年,就被宣布全部退役了。其生命周期之短举世罕见。原因在于,美军的一线部队发现,M1128 的主要任务是在交战一线摧毁敌人的车辆、掩体等目标;然而 M1128 开到一线后,就会被敌人的轻型火力摧毁。没有办法,战斗全重控制在 20 吨内的斯特赖克装甲车底盘,防护能力实在有限,别说是 BMP-2 的 20 毫米机炮可以摧毁它,就连 12.7 毫米重机枪都能够打穿 M1128 轮式突击炮的侧面。
图为美国 M10 布克轻型坦克。
由此,从 2022 年开始,美国陆军就开始了对轻型坦克的招标,他们需要一个防护力比轮式装甲车更强、机动性比主战坦克更好、投送更方便、搭载 105 毫米火炮的," 看起来像轻型坦克、用起来像轻型坦克 " 的车辆。总结起来,美国要一个 30 吨左右的轻型坦克,有 105 毫米坦克炮,防护力和机动性很好,可以使用 C-17 运输机一次运 2 辆。其实,美国就差指着 15 式轻型坦克大喊:" 我就要 这个!"
图为美国 M1A2 SEP V3,也就是 M1A2C 主战坦克,3 代坦克发展的巅峰之作。
于是这个名为 MPF 的轻型坦克,最终招标出来一个车重 42 吨、动力前置、防护一般的 M-10 布克轻坦。M-10 的车体和 M1A2 差不多大,重量堪比 T-72B 坦克,防护力却仅有步兵战车的水平,因为 M10 的底盘本来也就是来自于英国的 " 阿贾克斯 " 重型步兵战车,只不过是在步兵战车基础上缩短了车体、增加了炮塔而已。于是美国五角大楼又不满意了,明明想要 30 吨的坦克,怎么就整到了 42 吨呢?而且为什么防护能力这么差呢?就连 C-17 运输机也只能一次运送一辆。于是只能无奈宣布,M10 坦克项目下马,已经生产出来的全部退役封存。
图为中美第 4 代坦克对比,美国艾布拉姆斯 X 坦克属于技术演示车辆。
说到这里,这个故事就讲完了。这就是美国从 2003 年到 2025 年的所有新型坦克项目了,再无其他。当然,你可以认为 M1A2 SEP V3 主战坦克,或者 M1A2C 主战坦克,也算是新项目;但是笔者必须要强调一点,他们都属于在老款 M1A2 SEP 系列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车体越来越重、防护不断加强、弹药不断更新的结果。仅此而已。且美国这些年对 M1 艾布拉姆斯系列坦克十分不满,因为其维护性差、使用成本高、投送能力差,美国确实想要一款类似于 15 式轻型坦克的车辆,来担当大任。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 15 式轻型坦克在 2018 年就已经服役,2025 年更是展示了 40 吨级车重的 100 式第 4 代中型坦克。因此,15 式轻型坦克算是领先了美国 6 年时间(美国布克坦克 2024 年服役,但性能不及 15 式);而 100 式中型坦克,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同样领先了美国 6 年时间(初步预计,因为 M1E3 第 4 代坦克要 2030 年以后才能交付)。
同美军现役坦克相比,100 式坦克在反无人机、动力、防护、态势感知这 4 个重要方面,都使用了 " 黑科技 "。其中反无人机主要依靠 4 面固定在炮塔四周的相控阵雷达 + 炮塔顶部遥控高射机枪 +8 枚 APS 主动拦截弹 + 炮塔四周的电子对抗系统;动力系统则使用了柴油机 + 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拥有良好的加速性和静音性;防护上使用了车体分舱结构,人员舱、动力舱、武器舱分开,坦克即便受损被毁,车内的人员也有很大概率生存;态势感知上使用了车体周围的成像系统和 AR 眼镜,乘员可以快速明确车体周围的情况,甚至可以自动显示车内状态和车外威胁(央视采访有说明)。
4 重黑科技碾压加持之下,100 式坦克在战斗力上(主要是对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为主要威胁的战场适应能力),必然是超出了美国的现役 M1A2SEP V3 坦克;而美国要拿出来下一代的类似产品,最快也要等到 2030 年以后;按照美国此前在轻型坦克发展上的失败案例,美国在下一代坦克的发展上也肯定不会一片坦途,必然也会还有挫折,因此中国坦克领先美国 6 年,那都属于是保守估计了。
再悲观点看的话,美国坦克要追上我国的 15 式轻型坦克,都尚且还需要最少 5 年时间;要追上 100 式第 4 代坦克的技术,那恐怕 10 年都打不住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