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现实。广东,以政策为帆、技术为桨、机制护航,已冲在 AI 浪潮的前沿。最新数据显示,广东已完成 92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数量居全国前二。从政策布局到技术突破,从应用落地到生态繁荣,在广东,"AI+" 正在发挥更大价值。
备案不只是合规动作,更为 AI 创新铺就了一条 " 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 的高速路。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广东备案生成式 AI 大模型数据,带你感受南粤大地的 AI 脉动。
备案护航,AI 加速安全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指利用生成式 AI 技术向公众提供生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服务。为促进生成式 AI 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2023 年 7 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了我国对生成式 AI 大模型研发及服务的合规要求。
今年 9 月 1 日,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新一期《广东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公告》显示,我省新增 14 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至此,广东累计已完成 92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约占全国已备案大模型的 17%,位居全国前二。
从时间维度看,《办法》出台以来,广东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备案工作呈稳步加速趋势。今年以来,广东已有 60 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备案不是 " 刹车 ",而是为 AI 发展装上 " 导航 "。夸克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相关部门出台的管理政策日益全面,国内大模型行业的发展更加繁荣有序,包容审慎的管理态度和分类分级监管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大模型产业的健康发展。于 2023 年 12 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夸克大模型,月活跃用户数已连续多月破亿。
" 陆续出台的大模型合规指引和标准,为企业带来实操性强、可落地的实践指引 ",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表示,现行备案要求在准入阶段提出更多明确的模型安全、训练数据合规、版权采买合规、内容安全防控等要求,促进更多高质量精品内容的涌现。
政策赋能,锚定全球 AI 创新高地
广东 AI 产业的勃发,离不开前瞻、系统、精准的政策体系支撑。
早在 2022 年,广东已率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提出将广东打造成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随后,《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接连出台,从技术研发、场景开放、产业集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2025 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 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频谈 " 人工智能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人工智能 +"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蓝图中的位置愈发清晰。
不仅省级层面全力推进,深圳、佛山、东莞、广州天河与海珠等地也纷纷推出特色扶持政策,形成省、市、区联动的政策支撑体系。
在制度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全省目前已布局建设 11 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广州、深圳先后获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广东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先导区的省份,构建起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地市为重要支撑,粤东、粤西、粤北三大区域地市协同联动的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场景深耕,AI 百景图南粤绽放
今年 8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 "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凭借 " 产业链全、生态完备、场景丰富 " 的优势,广东 " 人工智能 +" 已先行一步。数据显示,全省 92 款已备案 AI 大模型中,有 46 款是行业大模型,为场景化应用提供了丰富可能。
面向行业客户,来自佳都科技的知行交通大模型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业务领域,树根互联的根灵工业大模型针对大型制造企业、能源与化工企业、建筑业三大行业生产场景,海云安智乘 AI 大模型打造专为企业客户设计的开发者安全智能助手 ……
面向消费者,vivo、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的 AI 助手大模型,以及 TCL、海信、酷开等智能家电大模型也陆续通过备案,进入百姓日常生活,展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价值。
今年 4 月,广东发布全省首批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行业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名单,包括 8 个行业大模型、30 个应用场景、29 个解决方案、13 款智能终端。广东 AI 大模型正加速融入实体经济,走进千行百业,在教育、工业、农业、交通、政务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潜力,全力构建全链条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体系。
视源股份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段宇接受新华社《半月谈》采访时表示,自推出希沃教学大模型以来,持续推进大模型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深度渗透。截至 2024 年末,视源的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已覆盖超 2000 所学校,累计生成超 15 万份 AI 评课报告,实现 AI 技术真正赋能一线教学场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沃土育林,巨头与初创共茂共生
广东 AI 的发展底气,源于深厚的产业基础与优质的营商环境。截至 9 月 3 日,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 2000.19 万户,占全国总量十分之一。海量经营主体为广东 AI 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数据支撑。
产业层面,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 2200 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 1500 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47 家,数量全国第一。在生态构成上,广东 AI 开发者阵营兼具 " 巨头引领 " 与 " 初创活力 ":既有腾讯、深信服等行业龙头,也有陆兮科技、暗物智能等创新初创企业,形成 " 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 " 的创新发展氛围。
"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连续创业,为什么选择在广东做长周期的大投入,我相信这来自于广东特别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为企业先行先试提供创业沃土。"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小鹏将走 " 软件 + 硬件 " 的全栈自研道路,以 AI 赋能和推动产业变革。据了解,适用于小鹏智能电动汽车座舱的 XGPT-2、XGPT-3 已于 2025 年 6 月、8 月先后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鹏城实验室负责人表示,随着大模型备案的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并投入到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研发中,推动了行业向专业化、细分化发展。同时,大模型备案成功后,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实现其商业化应用,加速了 AI 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如今,基于 " 中国算力网 " 和 " 鹏城云脑 " 国产算力底座自主研发的 " 鹏城 · 脑海 " 大模型多语言版已支持 53 个语种,与多个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展开密切的科技文化合作。
佳都科技首席 AI 科学家王凯认为,大模型的出现使得企业生产方式发生不少变化。随着多模态及智能体能力的引入,如今的大模型已经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人进行交互,且具备基本的自主思考和规划能力。" 如果各行各业都能用大模型赋能的智能体去替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实现产业升级,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空间。"
技术攻坚,专利算力全国领跑
在备案制度保障之下,广东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项突破,逐步从 " 量的积累 " 转向 " 质的飞跃 "。全省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已超 14 万件,位居全国首位;拥有鹏城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等 5 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25 家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高端算力、底层架构、模型算法等关键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先成果。
在高端算力领域," 鹏城云脑Ⅱ " 作为国内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 E 级(百亿亿次)智能算力平台,多次登顶全球权威榜单,已支撑近千个国产 AI 模型训练任务与 AI 算法发布。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真机在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首次亮相,凭借业界领先的高速总线互联技术,被誉为 " 算力核弹 "。腾讯混元 Hunyuan-MT-7B 翻译模型在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WMT2025 比赛中,拿下 31 个语种翻译项目中的 30 个冠军,多语言能力全球领先。
集群成势,AI 高质量发展上新台阶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各地网信部门公开信息进行统计,截至今年 9 月初,我国已有 538 款生成式 AI 大模型完成备案。其中近六成半已备案大模型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三地,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于广东而言,AI 大模型的发展已驶入 " 质效双升 " 新航道。从政策赋能到技术攻坚,从场景落地到生态繁荣,广东正以更富韧性的姿态,迈向 AI 发展深水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 " 数据特区 " 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持续完善,这片创新热土将继续释放无限潜力,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广东智慧、提供广东样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