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人类首次 " 看见 " 的那个黑洞——位于室女座 M87 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身份照 " 又上新了!
△ M87 黑洞最新 " 身份照 "。(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供图)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 9 月 16 日发布了 M87 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图像和研究成果,并正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M87 黑洞距离地球 5500 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 65 亿倍,首张 " 身份照 " 于 2017 年拍摄,2019 年发布。2018 年和 2021 年,科学家又对其进行了拍摄,持续深入研究。此次上新的 " 身份照 " 是基于这 3 次拍摄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家们通过对比分析 2017 年、2018 年和 2021 年的观测数据,揭示了 M87 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还首次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延伸辐射迹象。
△ M87 黑洞 3 张 " 身份照 " 对比图。(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供图)
通过分析 M87 黑洞 3 张 " 身份照 ",可以得到其附近磁场分布:2017 年由里向外呈逆时针方向,2018 年与 2017 年基本一致,而 2021 年磁场分布则反转成顺时针方向。这种磁场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累积效应,表明 M87 黑洞及其周边环境处于持续演化状态。
科学家们认为,偏振旋转方向的明显变化,可能源于内部磁结构与外部效应(如法拉第屏)的共同作用。偏振的演化反映出黑洞周围湍动不止的环境,其中磁场在物质如何落入黑洞以及如何向外释放能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类似 M87 这样蕴含超大能量的喷流,通过调节恒星形成和大尺度上的能量分配,在星系演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这种强大的喷流,能产生包括伽马射线和中微子在内的全电磁波辐射,为研究宇宙极端现象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 " 实验室 "。此次最新发现,为破解该谜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一块 " 拼图 "。
事件视界望远镜由全球射电望远镜联合组网。2021 年该组织新增两台望远镜——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望远镜和法国 NOEMA 阵列,从而显著提升了观测灵敏度和成像清晰度。此外格陵兰望远镜和詹姆斯 · 克拉克 · 麦克斯韦望远镜的性能升级,也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质量。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在伟大梦想的支持下,人类对浩瀚星空探索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段筠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